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脂泥砂水分离器,包括:筒壳、入流管以及斜板结构,筒壳具有收容腔;入流管固设于筒壳的上部外壁,且入流管的长度延伸方向自筒壳的径向沿筒壳的周向倾斜第一角度;斜板结构容置于收容腔内,并将收容腔分隔成离心区和澄清区,且离心区与入流管连通;斜板结构具有若干个斜板,相邻两个斜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浮动沉淀通道,浮动沉淀通道连通离心区和澄清区,油脂经浮动沉淀通道浮于水面,泥砂经浮动沉淀通道沉于澄清区底部。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倾斜的入流管和斜板结构,可以有效实现了油脂、泥砂和水的分离,并简化了分离器的结构,从而有效解决因城市化地表不透水面积扩张而造成降雨径流水体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脂泥砂水分离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脂泥砂水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油脂泥砂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路面硬化,不透水面积急剧扩张,城市无法通过蒸发或渗透消除大部分雨水,从而引起地表径流增加。而雨水携带有各种悬浮物、油脂、有机物、病原体等污染物,会造成水体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油脂泥砂水分离器,可以有效实现了油脂、泥砂和水的分离,并简化了分离器的结构,从而有效解决因地表不透水面积扩张而造成水体污染的问题。为此,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油脂泥砂水分离器,包括:筒壳,所述筒壳具有收容腔;入流管,所述入流管固设于所述筒壳的上部外壁,且所述入流管的长度延伸方向自所述筒壳的径向沿所述筒壳的周向倾斜第一角度;以及斜板结构,所述斜板结构容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将所述收容腔分隔成离心区和澄清区,且所述离心区与所述入流管连通;所述斜板结构具有若干个斜板,相邻两个所述斜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浮动沉淀通道,所述浮动沉淀通道连通所述离心区和所述澄清区,油脂经所述浮动沉淀通道浮于水面,泥砂经所述浮动沉淀通道沉于所述澄清区底部。在油脂泥砂水分离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板结构包括若干组沿所述筒壳的周向排列的斜板组件,所述斜板组件包括若干个沿所述筒壳的径向依次排列的所述斜板。在油脂泥砂水分离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板至少包括第一斜板体和第二斜板体,所述第一斜板体自所述筒壳的径向朝向所述筒壳的轴向倾斜第二角度,所述第二斜板体自所述筒壳的径向朝向所述筒壳的轴向倾斜第三角度,且所述第一斜板体的较低端与所述第二斜板体的较高端连接。在油脂泥砂水分离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角度与所述第三角度相等。在油脂泥砂水分离器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斜板体间隔形成与所述离心区连通的第一浮动沉淀通道,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斜板体间隔形成与所述澄清区连通的第二浮动沉淀通道,所述第一浮动沉淀通道与所述第二浮动沉淀通道连通以形成所述浮动沉淀通道。在油脂泥砂水分离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脂泥砂水分离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出流组件,所述出流组件包括第一出流管,所述第一出流管的一端贯穿所述斜板结构以和所述澄清区连通,所述第一出流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离心区用于连通所述筒壳外部;其中,所述第一出流管的外壁与所述筒壳的内壁间隔设置。在油脂泥砂水分离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流组件还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竖向设置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以及所述筒壳的内壁共同形成出流区,所述第一出流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挡板以和所述出流区连通。在油脂泥砂水分离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流管内切于所述第二挡板。在油脂泥砂水分离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流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筒壳的中心轴线重合。在油脂泥砂水分离器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流管自下而上延伸,且所述入流管的较低端与所述筒壳连接。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入流管的长度延伸方向自筒壳的径向沿筒壳的周向倾斜第一角度,因此,雨水从入流管的倾斜进入收容腔,并沿着筒壳的内壁旋流在离心区形成水涡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颗粒固体被甩离圆心撞向筒壳的内壁,下落于斜板并通过浮动沉淀通道沉淀到澄清区的底部;密度较轻的油脂则在离心作用和斜板结构的浮动沉淀通道的扰动挡离作用下,漂浮于水面之下,此时,可将上浮的油脂抽离;沿浮动沉淀通道流入澄清区的清水和泥砂在离心作用和斜板的沉淀作用下形成分层,泥砂位于下层,清水位于上层,从而可将泥砂和清水分别抽离。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倾斜的入流管和斜板结构,可以有效实现了油脂、泥砂和水的分离,并简化了分离器的结构,从而有效解决因城市化地表不透水面积扩张而造成降雨径流水体污染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油脂泥砂水分离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左视图;图3示出了图1的主视图;图4示出了图1的俯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分离器;10、筒壳;10a、收容腔;10a1、离心区;10a2、澄清区;10b、清水抽离口;10c、油脂抽离口;10d、泥砂抽离口;11、筒体;12、盖体;20、入流管;30、斜板结构;30a、浮动沉淀通道;30a1、第一浮动沉淀通道;30a2、第二浮动沉淀通道;31、斜板组件;311、斜板;3111、第一斜板体;3112、第二斜板体;32、连接板;40a、出流区;41、第一出流管;42、第一挡板;43、第二挡板;44、第二出流管;51、第一封盖;52、第二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其他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见图1-图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油脂泥砂水分离器100,包括筒壳10、入流管20以及斜板结构30,筒壳10具有收容腔10a;入流管20固设于筒壳10的上部外壁,且入流管20的长度延伸方向自筒壳10的径向沿筒壳10的周向倾斜第一角度;斜板结构30容置于收容腔10a内,并将收容腔10a分隔成离心区10a1和澄清区10a2,且离心区10a1与入流管20连通;斜板结构30具有若干个斜板311,相邻两个斜板311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浮动沉淀通道30a,浮动沉淀通道30a连通离心区10a1和澄清区10a2,油脂经浮动沉淀通道30a浮于水面,泥砂经浮动沉淀通道30a沉于澄清区底部10a2。在本专利技术中,入流管20的长度延伸方向自筒壳10的径向沿筒壳10的周向倾斜第一角度,因此,雨水从入流管20的倾斜进入收容腔10a,并沿着筒壳10的内壁旋流在离心区10a1形成水涡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颗粒固体被甩离圆心撞向筒壳10的内壁,下落于斜板311并通过沉淀通道30a沉淀到澄清区10a2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脂泥砂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筒壳,所述筒壳具有收容腔;/n入流管,所述入流管固设于所述筒壳的上部外壁,且所述入流管的长度延伸方向自所述筒壳的径向沿所述筒壳的周向倾斜第一角度;/n以及斜板结构,所述斜板结构容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将所述收容腔分隔成离心区和澄清区,且所述离心区与所述入流管连通;所述斜板结构具有若干个斜板,相邻两个所述斜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浮动沉淀通道,所述沉淀通道连通所述离心区和所述澄清区,油脂经所述浮动沉淀通道浮于水面,泥砂经所述浮动沉淀通道沉于所述澄清区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脂泥砂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壳,所述筒壳具有收容腔;
入流管,所述入流管固设于所述筒壳的上部外壁,且所述入流管的长度延伸方向自所述筒壳的径向沿所述筒壳的周向倾斜第一角度;
以及斜板结构,所述斜板结构容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将所述收容腔分隔成离心区和澄清区,且所述离心区与所述入流管连通;所述斜板结构具有若干个斜板,相邻两个所述斜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浮动沉淀通道,所述沉淀通道连通所述离心区和所述澄清区,油脂经所述浮动沉淀通道浮于水面,泥砂经所述浮动沉淀通道沉于所述澄清区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泥砂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结构包括若干组沿所述筒壳的周向排列的斜板组件,所述斜板组件包括若干个沿所述筒壳的径向依次排列的所述斜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脂泥砂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至少包括第一斜板体和第二斜板体,所述第一斜板体自所述筒壳的径向朝向所述筒壳的轴向倾斜第二角度,所述第二斜板体自所述筒壳的径向朝向所述筒壳的轴向倾斜第三角度,且所述第一斜板体的较低端与所述第二斜板体的较高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脂泥砂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与所述第三角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脂泥砂水分离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华,黄津辉,肖萌,
申请(专利权)人:加中环境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