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维修台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182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0
一种模具维修台的固定装置,包括底盘、立壁、移动组件和夹持组件;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平台、液压杆、丝杆一、锥形齿轮一、锥形齿轮二和电机一;夹持组件包括移动块一、框架、丝杆二、电机二、移动块二、安装块、电动伸缩杆和夹持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立壁和夹持组件,能对立放的模具进行夹持,避免模具倾倒,损坏模具,危及维修工人人身安全的情况出现,免去了以往模具维修需要行车帮助的限制,节省物力与成本;装置设置移动组件,能调节夹持组件的位置,适应不同尺寸的模具的夹持维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便捷,符合实际操作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维修台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维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维修台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以注塑、吹塑、锻压成型、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时需要用到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限制或改变成型材料的物理状态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模具维修时需要拆开模具,翻转模具,将模具立放于维修台上,但模具有倾倒的可能,出现事故,轻者损坏模具,重者危及维修工人的人身安全。现有技术中,将模具立放于维修台上进行维修的过程中,一定要用行车吊着模具以防模具倾倒,但车间内行车数量有限,如果需要立放的模具较多,则不能满足需求,同时也会造成行车的浪费,导致工作效率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模具维修台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模具维修台的固定装置,能对立放的模具进行夹持,避免模具倾倒,损坏模具,危及维修工人人身安全的情况出现,免去了以往模具维修需要行车帮助的限制,节省物力与成本;能调节夹持组件的位置,适应不同尺寸的模具的夹持维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便捷,符合实际操作需求。(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维修台的固定装置,包括底盘、立壁、移动组件和夹持组件;底盘设置在模具维修台上;立壁竖直设置在底盘上端;移动组件设置在底盘上端,位于立壁的一侧;夹持组件设置在移动组件的上端;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平台、液压杆、丝杆一、锥形齿轮一、锥形齿轮二和电机一;底盘上端设置有滑槽;移动平台呈T形,分为下端的竖直部分和上端的水平部分;竖直部分设置在滑槽内,下端与滑槽的底面滑动连接;水平部分设置在底盘的上端;液压杆设置在滑槽侧壁上,伸缩端连接移动平台的竖直部分的侧壁;移动平台水平部分上端设置有槽;丝杆一设置在槽内,两端转动连接槽的侧壁;锥形齿轮一设置在丝杆一的中段;电机一设置在移动平台竖直部分的内部,输出轴上设置锥形齿轮二;锥形齿轮二与锥形齿轮一啮合;夹持组件包括移动块一、框架、丝杆二、电机二、移动块二、安装块、电动伸缩杆和夹持块;移动块一设置在丝杆一上,与丝杆一螺纹连接,且上端设置框架;框架的下端与移动平台的上端接触;丝杆二设置在框架上,两端与框架的两端转动连接,且上端伸出框架与电机二的输出轴连接;移动块二设置在丝杆二上,与丝杆二螺纹连接;安装块设置在移动块二朝向立壁的一端;电动伸缩杆设置在安装块朝向立壁的一端,且伸缩端设置夹持块。优选的,立壁远离夹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增强装置强度的加强肋板。优选的,移动平台的下端设置有滑轮,通过滑轮与滑槽的底面滑动连接。优选的,夹持块的夹持端设置有增大摩擦的橡胶垫。优选的,丝杆一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优选的,丝杆二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优选的,夹持组件还包括导杆;导杆两端设置在框架上,与丝杆二平行;移动块二上设置有通孔,通过通孔套设在导杆上。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中,设置立壁和夹持组件,能对立放的模具进行夹持,避免模具倾倒,损坏模具,危及维修工人人身安全的情况出现,免去了以往模具维修需要行车帮助的限制,节省物力与成本;装置设置移动组件,能调节夹持组件的位置,适应不同尺寸的模具的夹持维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便捷,符合实际操作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模具维修台的固定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模具维修台的固定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模具维修台的固定装置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底盘;2、立壁;3、移动组件;4、夹持组件;5、滑槽;6、移动平台;7、液压杆;8、槽;9、丝杆一;10、锥形齿轮一;11、锥形齿轮二;12、电机一;13、移动块一;14、框架;15、丝杆二;16、电机二;17、移动块二;18、安装块;19、电动伸缩杆;20、夹持块;21、加强肋板;22、滑轮;23、橡胶垫;24、导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模具维修台的固定装置,包括底盘1、立壁2、移动组件3和夹持组件4;底盘1设置在模具维修台上;立壁2竖直设置在底盘1上端;移动组件3设置在底盘1上端,位于立壁2的一侧;夹持组件4设置在移动组件3的上端;移动组件3包括移动平台6、液压杆7、丝杆一9、锥形齿轮一10、锥形齿轮二11和电机一12;底盘1上端设置有滑槽5;移动平台6呈T形,分为下端的竖直部分和上端的水平部分;竖直部分设置在滑槽5内,下端与滑槽5的底面滑动连接;水平部分设置在底盘1的上端;液压杆7设置在滑槽5侧壁上,伸缩端连接移动平台6的竖直部分的侧壁;移动平台6水平部分上端设置有槽8;丝杆一9设置在槽8内,两端转动连接槽8的侧壁;锥形齿轮一10设置在丝杆一9的中段;电机一12设置在移动平台6竖直部分的内部,输出轴上设置锥形齿轮二11;锥形齿轮二11与锥形齿轮一10啮合;夹持组件4包括移动块一13、框架14、丝杆二15、电机二16、移动块二17、安装块18、电动伸缩杆19和夹持块20;移动块一13设置在丝杆一9上,与丝杆一9螺纹连接,且上端设置框架14;框架14的下端与移动平台6的上端接触;丝杆二15设置在框架14上,两端与框架14的两端转动连接,且上端伸出框架14与电机二16的输出轴连接;移动块二17设置在丝杆二15上,与丝杆二15螺纹连接;安装块18设置在移动块二17朝向立壁2的一端;电动伸缩杆19设置在安装块18朝向立壁2的一端,且伸缩端设置夹持块2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立壁2远离夹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增强装置强度的加强肋板2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平台6的下端设置有滑轮22,通过滑轮22与滑槽5的底面滑动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夹持块20的夹持端设置有增大摩擦的橡胶垫2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丝杆一9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丝杆二15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夹持组件4还包括导杆24;导杆24两端设置在框架14上,与丝杆二15平行;移动块二17上设置有通孔,通过通孔套设在导杆24上。本技术中,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行车将模具放置在底盘1上,将模具无需维修的一面紧贴立壁2;调节液压杆7调节夹持组件4与模具的距离;启动电机一12,通过丝杆一9驱动移动块一13,调节夹持组件4间的距离;启动电机二16,通过丝杆二15驱动移动块二17,调节夹持块20间的距离;通过上述步骤,将夹持块20对准模具上合适的夹持点,调节电动伸缩杆19,使夹持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维修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立壁(2)、移动组件(3)和夹持组件(4);底盘(1)设置在模具维修台上;立壁(2)竖直设置在底盘(1)上端;移动组件(3)设置在底盘(1)上端,位于立壁(2)的一侧;夹持组件(4)设置在移动组件(3)的上端;/n移动组件(3)包括移动平台(6)、液压杆(7)、丝杆一(9)、锥形齿轮一(10)、锥形齿轮二(11)和电机一(12);底盘(1)上端设置有滑槽(5);移动平台(6)呈T形,分为下端的竖直部分和上端的水平部分;竖直部分设置在滑槽(5)内,下端与滑槽(5)的底面滑动连接;水平部分设置在底盘(1)的上端;液压杆(7)设置在滑槽(5)侧壁上,伸缩端连接移动平台(6)的竖直部分的侧壁;移动平台(6)水平部分上端设置有槽(8);丝杆一(9)设置在槽(8)内,两端转动连接槽(8)的侧壁;锥形齿轮一(10)设置在丝杆一(9)的中段;电机一(12)设置在移动平台(6)竖直部分的内部,输出轴上设置锥形齿轮二(11);锥形齿轮二(11)与锥形齿轮一(10)啮合;/n夹持组件(4)包括移动块一(13)、框架(14)、丝杆二(15)、电机二(16)、移动块二(17)、安装块(18)、电动伸缩杆(19)和夹持块(20);移动块一(13)设置在丝杆一(9)上,与丝杆一(9)螺纹连接,且上端设置框架(14);框架(14)的下端与移动平台(6)的上端接触;丝杆二(15)设置在框架(14)上,两端与框架(14)的两端转动连接,且上端伸出框架(14)与电机二(16)的输出轴连接;移动块二(17)设置在丝杆二(15)上,与丝杆二(15)螺纹连接;安装块(18)设置在移动块二(17)朝向立壁(2)的一端;电动伸缩杆(19)设置在安装块(18)朝向立壁(2)的一端,且伸缩端设置夹持块(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维修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立壁(2)、移动组件(3)和夹持组件(4);底盘(1)设置在模具维修台上;立壁(2)竖直设置在底盘(1)上端;移动组件(3)设置在底盘(1)上端,位于立壁(2)的一侧;夹持组件(4)设置在移动组件(3)的上端;
移动组件(3)包括移动平台(6)、液压杆(7)、丝杆一(9)、锥形齿轮一(10)、锥形齿轮二(11)和电机一(12);底盘(1)上端设置有滑槽(5);移动平台(6)呈T形,分为下端的竖直部分和上端的水平部分;竖直部分设置在滑槽(5)内,下端与滑槽(5)的底面滑动连接;水平部分设置在底盘(1)的上端;液压杆(7)设置在滑槽(5)侧壁上,伸缩端连接移动平台(6)的竖直部分的侧壁;移动平台(6)水平部分上端设置有槽(8);丝杆一(9)设置在槽(8)内,两端转动连接槽(8)的侧壁;锥形齿轮一(10)设置在丝杆一(9)的中段;电机一(12)设置在移动平台(6)竖直部分的内部,输出轴上设置锥形齿轮二(11);锥形齿轮二(11)与锥形齿轮一(10)啮合;
夹持组件(4)包括移动块一(13)、框架(14)、丝杆二(15)、电机二(16)、移动块二(17)、安装块(18)、电动伸缩杆(19)和夹持块(20);移动块一(13)设置在丝杆一(9)上,与丝杆一(9)螺纹连接,且上端设置框架(14);框架(14)的下端与移动平台(6)的上端接触;丝杆二(15)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志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鑫志达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