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切换夹持点的板件框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切换夹持点的板件框架,尤指一种利用切换夹持点消除板件制程死角的设计。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TWM555615新型专利揭示一种可自动化开合夹爪的板件框架,包括有:一滑座,一侧具有一吊挂部;一框架,顶端结合于该吊挂部;以及数板件夹爪,设置于该框架的框边,而各该板件夹爪具有一固定座与一钝角弯曲夹杆,该钝角弯曲夹杆的两端分别为活动夹持端与开夹控制端,该固定座相对该活动夹持端具有一固定夹持端,并将该钝角弯曲夹杆搭配一枢轴与一扭转弹簧枢设于该固定座,致使该活动夹持端自然常态闭合于该固定夹持端。现有板件框架的设计方式,大多数与前述专利案所揭示的设计方式相同,板件夹爪被设计成常闭姿态,加工前施力打开板件夹爪置入板件,然后板件夹爪凭借扭转弹簧恢复闭合姿态,而将板件夹持定位俾以进行板件加工,加工后施力打开板件夹爪取出板件,板件夹爪再凭借扭转弹簧恢复闭合姿态;然而,有些板件加工程序是在行进间进行加工,板件夹爪除了将板件夹持定位之外,有时板件夹爪还要适时持续呈现打开姿态,才能让板件的被夹持点露出而进行预设的加工程序,避免产生加工死角;但是,现有板件框架的板件夹爪无法于行进间的加工过程中打开,板件的被夹持点乃为固定不变,因而产生加工死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欲解决
技术介绍
对于板件因被夹持点固定不变而产生制程死角的问题,具有利用切换夹持点消除板件制程死角的功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切换夹持点的板件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滑台,具有一框架,而由该框架夹持板件于板件制程设备输送移动;数个板件夹子,呈并列地配对设置于该框架,各该板件夹子兼具常开姿态与常闭姿态;至少一对姿态切换器,配对设置于板件制程设备,而分别位于框架输送轴向的两侧,而让各该板件夹子经过后能够切换成另一种姿态。所述可切换夹持点的板件框架,其中,该板件夹子包括有:一固定座,具有一底板部与一拱门部,该拱门部结合于该底板部的后侧,该底板部的前缘处设有下夹点;一活动夹板,以支点在中间的杠杆型态枢设于该拱门部并形成枢设点,该活动夹板的前缘处相对该下夹点设有上夹点,该活动夹板的前段呈现Z形弯曲的型态,该活动夹板具有跨过该枢设点而呈现前后走向的弹簧穿槽;一拉伸弹簧,穿过该弹簧穿槽而将两端定位于该底板部与该活动夹板,该活动夹板因外力产生的转动将改变该拉伸弹簧相对该枢设点的位置;以及该拉伸弹簧的位置高于该活动夹板的枢设点,该拉伸弹簧的拉力致使该活动夹板的前段下压,该下夹点与该上夹点呈现常闭姿态;当该拉伸弹簧的位置低于该活动夹板的枢设点,该拉伸弹簧的拉力致使该活动夹板的前段上仰至抵靠于该拱门部,该下夹点与该上夹点呈现常开姿态。所述可切换夹持点的板件框架,其中,该底板部还设有弹簧定位柱,该活动夹板还设有弹簧定位孔,而让该拉伸弹簧两端定位于该弹簧定位柱与该弹簧定位孔。所述可切换夹持点的板件框架,其中,该活动夹板由枢设点到后缘的长度大于由枢设点到前缘的长度。所述可切换夹持点的板件框架,其中,该活动夹板后段的顶面及底面具有集气孔,该姿态切换器为压缩空气喷嘴。所述可切换夹持点的板件框架,其中,该姿态切换器还搭配有夹子感测开关,当感测到待切换的板件夹子移动至该姿态切换器设置位置时,则令该姿态切换器瞬间朝向待切换板件夹子的集气孔吹气,而利用吹气让各该板件夹子被逐一切换成另一种姿态。所述可切换夹持点的板件框架,其中,该夹子感测开关采用接近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当该拉伸弹簧的位置高于该活动夹板的枢设点,该拉伸弹簧的拉力致使该活动夹板的前段下压,该下夹点与该上夹点呈现常闭姿态;当该拉伸弹簧的位置低于该活动夹板的枢设点,该拉伸弹簧的拉力致使该活动夹板的前段上仰至抵靠于该拱门部,该下夹点与该上夹点呈现常开姿态。如此,该滑台进入板件制程设备前,让各配对板件夹子中都呈现一开夹一闭夹的状态,而将板件夹持定位;该滑台进入板件制程设备后,当各该板件夹子逐一移动至该对姿态切换器设置位置时,各该板件夹子被逐一切换成另一种姿态,致使各配对板件夹子中仍呈现一开夹一闭夹的状态,持续将板件夹持定位,而板件原先被夹持定位的夹持点则逐一露出,板件制程不中断且无加工死角。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板件夹子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板件夹子呈现常闭姿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板件夹子呈现常开姿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夹持点切换说明图(切换前)。图6是本技术的夹持点切换说明图(切换中)。图7是本技术的夹持点切换说明图(切换后)。附图标记说明:100板件夹子;10固定座;11底板部;12拱门部;13下夹点;14弹簧定位柱;20活动夹板;21上夹点;22枢设点;23弹簧穿槽;24弹簧定位孔;25集气孔;30拉伸弹簧;40滑台;41框架;50姿态切换器;60板件。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使用的板件夹子100包括有:一固定座10,具有一底板部11与一拱门部12,该拱门部12结合于该底板部11的后侧,该底板部11的前缘处设有下夹点13,该底板部11还设有弹簧定位柱14;一活动夹板20,以支点在中间的杠杆型态枢设于该拱门部12并形成枢设点22,该活动夹板20的前缘处相对该下夹点13设有上夹点21,该活动夹板20的前段(枢设点22至前缘)呈现Z形弯曲的型态,该活动夹板20具有跨过该枢设点22而呈现前后走向的弹簧穿槽23,该活动夹板20还设有弹簧定位孔24,该活动夹板20的后段(枢设点22到后缘)长度大于前段长度,该活动夹板20后段的顶面及底面具有集气孔25;以及一拉伸弹簧30,穿过该弹簧穿槽22而将两端定位于该弹簧定位柱14与该弹簧定位孔23,该活动夹板20因外力产生的转动将改变该拉伸弹簧30相对该枢设点22的位置。于是,当该拉伸弹簧30的位置高于该活动夹板20的枢设点22,该拉伸弹簧30的拉力致使该活动夹板20的前段下压,该下夹点13与该上夹点21呈现常闭姿态(如图2所示);此时,若从该活动夹板20的后段顶面施力,让该活动夹板20产生逆时钟转动(图示方向),一旦该拉伸弹簧30的位置低于该活动夹板20的枢设点22的时,该拉伸弹簧30的拉力则改变为致使该活动夹板20的前段上仰,直至该活动夹板20的前段抵靠于该拱门部12,该下夹点13与该上夹点21则切换为呈现常开姿态(如图3所示);反之,若从该活动夹板20的后段底面施力,则可令该下夹点13与该上夹点21从常开姿态切换成常闭姿态。再者,请参阅图4~图7所示,本技术包括有:一滑台40,具有一框架41,而由该框架41夹持板件60于板件制程设备输送移动;数个板件夹子100,配对并列设置于该框架41,各该板件夹子100兼具常开姿态与常闭姿态;以及至少一对姿态切换器50,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切换夹持点的板件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一滑台,具有一框架,而由该框架夹持板件于板件制程设备输送移动;/n数个板件夹子,呈并列地配对设置于该框架,各该板件夹子兼具常开姿态与常闭姿态;/n至少一对姿态切换器,配对设置于板件制程设备,而分别位于框架输送轴向的两侧,而让各该板件夹子经过后能够切换成另一种姿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夹持点的板件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滑台,具有一框架,而由该框架夹持板件于板件制程设备输送移动;
数个板件夹子,呈并列地配对设置于该框架,各该板件夹子兼具常开姿态与常闭姿态;
至少一对姿态切换器,配对设置于板件制程设备,而分别位于框架输送轴向的两侧,而让各该板件夹子经过后能够切换成另一种姿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切换夹持点的板件框架,其特征在于,该板件夹子包括有:
一固定座,具有一底板部与一拱门部,该拱门部结合于该底板部的后侧,该底板部的前缘处设有下夹点;
一活动夹板,以支点在中间的杠杆型态枢设于该拱门部并形成枢设点,该活动夹板的前缘处相对该下夹点设有上夹点,该活动夹板的前段呈现Z形弯曲的型态,该活动夹板具有跨过该枢设点而呈现前后走向的弹簧穿槽;
一拉伸弹簧,穿过该弹簧穿槽而将两端定位于该底板部与该活动夹板,该活动夹板因外力产生的转动将改变该拉伸弹簧相对该枢设点的位置;以及
该拉伸弹簧的位置高于该活动夹板的枢设点,该拉伸弹簧的拉力致使该活动夹板的前段下压,该下夹点与该上夹点呈现常闭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旭正,陈俊元,李铭仁,
申请(专利权)人:宇泰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