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及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161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吊装工具及使用方法。其中,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包括吊装工具及吊具系统,吊装工具包括仿形块和吊取型块,仿形块底面与白车身前后门升降玻璃窗位置的零件型面匹配,吊取型块侧壁上设有与白车身前后门升降玻璃窗位置的零件内部卡接的卡接结构;连接杆从仿形块上方向下穿过后与吊取型块顶部可拆卸连接,连接杆上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位于仿形块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取代了现场原有的带吸盘工装方案,操作及其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且无需占用额外的空间,最大化提高线体工艺布局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装备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辅助吊装工具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生产过程中,在前后门生产线的总成下线工位及白车身调整线上,前后门总成往白车身的装配工位,按照传统设计方案,均采用人力搬运或者比较复杂的带吸盘的吊具辅助工装。人力搬运的弊端不言而喻,整个前后门总成比较重,长时间的搬运对人体体力损耗较大,不符合人机工程;而带吸盘的吊具辅助工装,因结构比较大,在吸取四门总成及拉拽吊具系统搬运时相较本方案同样比较费力,且传统的吸盘吊具工装体型较大,从四门总成料架取料时需要在总成料架第一片料的位置,料架上留出吊具工装的吊取空间,要求总成料架的设计较大,同样浪费线体工艺布局空间。对于多车型生产线体的空间压缩比较严峻。在此背景下,研究一种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上线装配的简易吊装工具,从而实现吊取的轻便操作,极大的优化人机工程,同时压缩料架总成空间及最大化提高线体工艺布局的空间利用,是本领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焊装车间,白车身四门总成下线及四门总成在白车身上安装时采用人工耗时耗力,采用带吸盘的吊具辅助工装费力且布局空间大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及使用方法。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包括吊装工具及用于起吊所述吊装工具的吊具系统,所述吊装工具包括仿形块和位于所述仿形块下方的吊取型块,所述仿形块底面与白车身前后门升降玻璃窗位置的零件型面匹配,所述吊取型块侧壁上设有与白车身前后门升降玻璃窗位置的零件内部卡接的卡接结构;一连接杆从所述仿形块上方向下穿过后与所述吊取型块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用于旋转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仿形块上方。所述仿形块的底面并排设有两条用于与白车身前后门升降玻璃窗位置的零件型面匹配的仿形卡槽,致使所述仿形块的下部形成M字型结构。所述仿形卡槽的纵截面为上窄下宽的圆角梯形结构,所述仿形卡槽的高度为4mm-6mm,优选5mm。所述仿形块顶面固定连接板,所述仿形块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吊具系统连接,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所述连接板和所述仿形块后与所述吊取型块顶部连接,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连接板上方。所述仿形块的中部设有贯穿上下的仿形通槽,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仿形通槽;所述仿形块的前侧壁上设有与所述仿形通槽联通的前限位槽,与所述仿形块的前侧壁相邻的另一侧壁上设有与所述仿形通槽联通的侧限位槽,所述前限位槽和所述侧限位槽设置高度相同,所述前限位槽下方和所述侧限位槽下方联通并与所述仿形通槽联通;所述连接杆上可拆卸的设有拨杆,所述拨杆伸出至所述前限位槽或所述侧限位槽。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设有圆弧形切口,当所述拨杆卡入所述侧限位槽时,所述圆弧形切口抵住所述连接板。所述吊取型块的长度大于厚度,所述吊取型块上设有贯穿前后的倒L型定位槽,所述吊取型块的右侧侧面上向左挖设有导槽,所述导槽联通所述定位槽的竖段;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右侧面为卡接结构,所述定位块的左侧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贯穿前后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设有滑动定位杆,所述滑块插入于所述导槽内,所述滑动定位杆在所述定位槽内滑动带动所述定位块上下滑动以切换定位位置。所述定位槽的横段端部向下延伸形成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的底部为弧形结构,所述定位槽的竖段底部也为弧形结构;所述滑动定位杆为柱形定位杆,所述滑动定位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吊取型块的厚度。所述吊取型块的右侧侧面为两级台阶式结构,所述台阶式结构的台阶面为倾斜面;所述定位块的左侧面设有与所述倾斜面相贴合的切面,当所述滑动定位杆在所述定位槽内滑动时,带动所述定位块的左侧面沿所述吊取型块的右侧侧面贴合滑动。所述定位块的右侧面设有一级台阶式结构形成所述卡接结构,所述台阶式结构的台阶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定位块的右侧面圆滑过渡。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的使用方法,采用吊装工具和吊具系统对白车身前后门总成进行下线及安装,包括如下步骤:将吊具系统拉至下线工位,通过旋转连接块带动连接杆下方的吊取型块的前后面与白车身前后门升降玻璃窗位置的窗口平行,此时拨杆卡入仿形块的前限位槽中;将吊具系统下降,使得吊取型块及定位块放入白车身前后门升降玻璃窗位置的零件内部,当仿形块的底面与窗口接触后,通过旋转连接块使得吊取型块的前后面与窗口成90度状态,将拨杆同步卡入仿形块的侧限位槽顶部,防止在搬运过程中误旋转造成白车身前后门总成脱落;将吊具系统上升,受重力作用,吊取型块及右侧的定位块与白车身前后门升降玻璃窗位置的零件内部牢固接触,连接块抵紧连接板,在吊具系统的带动下将白车身前后门总成放入旁线料架;旋转连接块,同时将拨杆从仿形块的侧限位槽退出至前限位槽,从白车身前后门升降玻璃窗位置的零件内部取出吊取型块及定位块。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其本身结构简单,成本低,取代了现场原有的带吸盘工装方案,用于汽车焊装车间中对白车身前后门总成的下线及安装工作中,操作及其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且无需占用额外的空间,最大化提高线体工艺布局的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定位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定位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仿形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吊取型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定位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至图8,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包括吊装工具1及用于起吊吊装工具1的吊具系统2,吊装工具1从上之下包括连接块3、连接板4、仿形块5、吊取型块6,吊装工具1还包括连接杆7和定位块8。连接杆7依次穿过连接板4和仿形块5后与吊取型块6顶部可拆卸连接。定位块8作为卡接结构位于吊取型块6的右侧。吊具系统2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葫芦吊具系统,葫芦吊具系统通常包括起吊葫芦、葫芦手柄和气管等。参照图1至图3,连接块3设置在连接杆7上用于旋转连接杆7,设置时可以在连接块3上挖设连接孔31,参照图5,在连接杆7上挖设连接孔71,通过连接轴将两者连接,连接块3可以在连接杆7上以连接轴轴向做上下转动,也可以带着连接杆以连接杆轴向左右旋转。连接块3的底部设有圆弧形切口32,当连接杆7的拨杆72卡入仿形块5的侧限位槽53时,圆弧形切口31抵住连接板4。参照图1和图2,连接板4与吊具系统2连接,具体的连接板4与吊具系统2的葫芦手柄连接。仿形块5顶面可拆卸固定连接板4,仿形块5通过连接板4与吊具系统2连接,在吊具系统2的带动下,吊装工具1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包括吊装工具及用于起吊所述吊装工具的吊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工具包括仿形块和位于所述仿形块下方的吊取型块,所述仿形块底面与白车身前后门升降玻璃窗位置的零件型面匹配,所述吊取型块侧壁上设有与白车身前后门升降玻璃窗位置的零件内部卡接的卡接结构;/n一连接杆从所述仿形块上方向下穿过后与所述吊取型块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用于旋转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仿形块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包括吊装工具及用于起吊所述吊装工具的吊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工具包括仿形块和位于所述仿形块下方的吊取型块,所述仿形块底面与白车身前后门升降玻璃窗位置的零件型面匹配,所述吊取型块侧壁上设有与白车身前后门升降玻璃窗位置的零件内部卡接的卡接结构;
一连接杆从所述仿形块上方向下穿过后与所述吊取型块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用于旋转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仿形块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块的底面并排设有两条用于与白车身前后门升降玻璃窗位置的零件型面匹配的仿形卡槽,致使所述仿形块的下部形成M字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卡槽的纵截面为上窄下宽的圆角梯形结构,所述仿形卡槽的高度为4mm-6mm,优选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块顶面固定连接板,所述仿形块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吊具系统连接,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所述连接板和所述仿形块后与所述吊取型块顶部连接,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连接板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块的中部设有贯穿上下的仿形通槽,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仿形通槽;
所述仿形块的前侧壁上设有与所述仿形通槽联通的前限位槽,与所述仿形块的前侧壁相邻的另一侧壁上设有与所述仿形通槽联通的侧限位槽,所述前限位槽和所述侧限位槽设置高度相同,所述前限位槽下方和所述侧限位槽下方联通并与所述仿形通槽联通;
所述连接杆上可拆卸的设有拨杆,所述拨杆伸出至所述前限位槽或所述侧限位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的底部设有圆弧形切口,当所述拨杆卡入所述侧限位槽时,所述圆弧形切口抵住所述连接板。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白车身前后门总成下线及安装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取型块的长度大于厚度,所述吊取型块上设有贯穿前后的倒L型定位槽,所述吊取型块的右侧侧面上向左挖设有导槽,所述导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谭秀阳张峰景海浪陶祥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鑫燕隆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