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长加强型座椅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54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长加强型座椅驱动器,包括丝杆、安装座和减速箱,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丝杆两端,所述减速箱活动设置于所述丝杆上,所述减速箱包括箱体、蜗轮、过渡轮和蜗杆,所述蜗轮沿前后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丝杆穿过并螺纹啮合于所述蜗轮内,所述过渡轮沿前后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蜗轮上方,所述蜗轮和所述过渡轮啮合,所述蜗杆沿左右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蜗杆适于连接电机;所述减速箱外侧包覆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呈U型结构,所述弹性垫适于沿上下方向卡设于所述减速箱上。具有可以安装多个减速箱,强度高,空间配置合理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长加强型座椅驱动器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座椅驱动器。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HorizontalDrivingMachine,简称HDM)是汽车座椅位置调节系统的关键运动部件之一。现有的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一般包括减速箱、丝杆及安装座,丝杆安装在安装座上,减速箱内设置蜗轮蜗杆,通过减速箱进行减速后与丝杆配合实现位移。但是,目前一组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对应一个座椅,驱动效率不高,另外,现有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产品存在的振动较大,座椅电机等安装体体积庞大,零部件多,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强度有限等缺陷和不足。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座椅驱动器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安装多个减速箱,强度高,空间配置合理的加长加强型座椅驱动器。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高型,且结构紧凑,安全可靠,成本低的座椅驱动器的减速箱。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长加强型座椅驱动器,包括丝杆、安装座和减速箱,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丝杆两端,所述减速箱活动设置于所述丝杆上,所述减速箱包括箱体、蜗轮、过渡轮和蜗杆,所述蜗轮沿前后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丝杆穿过,并螺纹啮合于所述蜗轮内,所述过渡轮沿前后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蜗轮上方,所述蜗轮和所述过渡轮啮合,所述蜗杆沿左右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蜗杆适于连接电机;所述减速箱外侧包覆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呈U型结构,所述弹性垫适于沿上下方向卡设于所述减速箱上。作为优选,所述蜗轮和所述过渡轮以斜齿配合的方式进行啮合,所述蜗杆和所述过渡轮以交错轴螺旋齿轮传动的方式进行啮合。众所周知,机械设计领域中蜗轮和蜗轮之间不能完美啮合;因此本方案中蜗轮和过渡轮的本质均为斜齿轮,可以实现完美啮合,且具有啮合性能好,传动平稳,噪音小的优点,满足减速箱的设计要求;而过渡轮和蜗杆之间则满足机械设计领域中斜齿轮和蜗杆的啮合条件,以交错轴螺旋齿轮传动(交错轴螺旋齿轮传动是指由两个配对斜齿轮组成的交错轴间的齿轮传动)的方式实现完美啮合。值得一提的是,座椅驱动器中减速箱的工作强度不高,上述配合结构及啮合方式完全能满足使用需求。针对过渡轮的增设,本方案的箱体需要做出对应的改进设计,具体如下:所述箱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排列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左右两侧开设有贯穿所述箱体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腔室左右两侧开设有位于所述箱体内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三腔室前后两侧开设有贯穿所述箱体的第三轴孔。所述蜗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蜗轮包括第一齿部和第一轴部,所述第一轴部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丝杆穿过所述第一轴部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内螺纹,所述第一轴部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过渡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过渡轮包括第二齿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轴孔内。所述蜗杆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内,所述蜗杆包括第三齿部和第三轴部,所述第三轴部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轴孔内。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啮合,所述第二齿部和所述第三齿部啮合。作为常规设置,所述第一轴孔内还设置有轴套,所述第一轴部转动设置于所述轴套内,所述第一轴部上还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轴套之间;所述第二轴部为圆柱形转轴,所述第二轴部穿过并卡设固定于所述第二齿部的圆心位置。轴套和垫圈的设置使得减速箱运行更加平稳,噪音更小,使用寿命更长。作为改进,所述蜗杆前端开设有结构腔,所述结构腔内同心固定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适于通过软轴连接所述电机。结构腔的开设可使蜗杆的壁厚均匀,便于注塑成型加工;而使用连接件填充在结构腔的设置还可以降低材料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结构腔包括圆柱孔和限位槽,所述圆柱孔沿前后方向同心开设于所述蜗杆上,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所述圆柱孔内壁,且所述限位槽横截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为四或者四的倍数,且所述限位槽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连接件为横截面呈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所述连接件卡设固定于呈正方形分布的四个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连接件的四边挤压所述限位槽的直角边。上述结构的结构腔和连接件具有加工难度小,安装方便,固定牢靠的优点;而且上述结构的结构腔可以方便驱动蜗杆进行旋转脱模。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垫包括底垫,以及一体成型于底垫左右两侧并向上延伸的侧垫,所述侧垫上开设有供所述丝杆穿过的让位孔,所述让位孔周侧凸起设置有过盈配合环;所述侧垫上还凸起设置有从所述过盈配合环向下延伸至所述底垫两侧的下过盈配合条,以及从所述过盈配合环向上延伸至所述侧垫顶端的上过盈配合条;所述过盈配合环、所述下过盈配合条和所述上过盈配合条齐平,并适于过盈受压于中支架内。过盈配合环、下过盈配合条和上过盈配合条的凸起设置,一方面使得弹性垫受到中支架过盈挤压时具有形变空间,另一方面减小与中支架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减速箱安装于中支架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作为改进,所述底垫和所述侧垫的连接处设置有延伸至所述下过盈配合条的导向弧面。导向弧面具有安装导向作用,便于包覆有弹性垫的减速箱安装到中支架上。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垫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向内侧延伸的包边,所述包边适于紧贴所述减速箱前后两侧。包边的设置用于增加弹性垫的包裹性,避免弹性垫从减速箱上脱离,也进一步对减速箱进行保护。作为优选,所述丝杆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减速箱。作为多种实施方式,所述蜗轮和所述蜗杆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过渡轮,多个所述过渡轮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啮合。本申请还可以增加过渡轮的个数,以适应更长的中心距。公开号CN209650095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线性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以及公开号CN203211125U的中国技术专利《紧凑型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均公开了类似结构的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是目前燃油车上常用的座椅水平驱动器结构。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也需要做出一定改变,用于更加适配新能源汽车的部分独特结构。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其中一个结构不同点在于:传统燃油车由于尾气排放系统等需要安装于底盘的结构存在,造成底盘地板很难做到平整一块,会或多或少存在高低落差;而新能源汽车只需在底盘内安装蓄电池,可以做到底盘地板连成平整的一块。针对平整结构的汽车底盘地板,本申请设计了加长加强型座椅驱动器,在一根丝杆上可以安装多个减速箱,每个减速箱上连接有单独的电机和座椅,实现一个驱动器上可安装多个座椅。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驱动器主要做了以下两点改进:(1)丝杆加长加粗(长度加长到0.5~1.8m,直径由原来的8mm左右加粗到10~12mm),以满足平移量需求及强度需求。(2)减速箱加高,以满足空间设计要求。具体的说,由于前后座椅结构不完全相同,电机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存在不同的可能性,需要给电机预留足够的安装空间;为此,本申请驱动器的减速箱采用了加大中心距(本申请中心距是指蜗轮中心到蜗杆中心的距离)的设计,以满足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长加强型座椅驱动器,包括丝杆、安装座和减速箱,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丝杆两端,所述减速箱活动设置于所述丝杆上,其特征在于:/n所述减速箱包括箱体、蜗轮、过渡轮和蜗杆,所述蜗轮沿前后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丝杆穿过,并螺纹啮合于所述蜗轮内,所述过渡轮沿前后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蜗轮上方,所述蜗轮和所述过渡轮啮合,所述蜗杆沿左右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蜗杆适于连接电机;/n所述减速箱外侧包覆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呈U型结构,所述弹性垫适于沿上下方向卡设于所述减速箱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210205 CN 20211016370741.一种加长加强型座椅驱动器,包括丝杆、安装座和减速箱,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丝杆两端,所述减速箱活动设置于所述丝杆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箱包括箱体、蜗轮、过渡轮和蜗杆,所述蜗轮沿前后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丝杆穿过,并螺纹啮合于所述蜗轮内,所述过渡轮沿前后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蜗轮上方,所述蜗轮和所述过渡轮啮合,所述蜗杆沿左右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蜗杆适于连接电机;
所述减速箱外侧包覆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呈U型结构,所述弹性垫适于沿上下方向卡设于所述减速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长加强型座椅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和所述过渡轮以斜齿配合的方式进行啮合,所述蜗杆和所述过渡轮以交错轴螺旋齿轮传动的方式进行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长加强型座椅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排列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左右两侧开设有贯穿所述箱体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腔室左右两侧开设有位于所述箱体内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三腔室前后两侧开设有贯穿所述箱体的第三轴孔;
所述蜗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蜗轮包括第一齿部和第一轴部,所述第一轴部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丝杆穿过所述第一轴部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内螺纹,所述第一轴部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孔内;
所述过渡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过渡轮包括第二齿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轴孔内;
所述蜗杆设置于所述第三腔室内,所述蜗杆包括第三齿部和第三轴部,所述第三轴部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轴孔内;
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啮合,所述第二齿部和所述第三齿部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长加强型座椅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内还设置有轴套,所述第一轴部转动设置于所述轴套内,所述第一轴部上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平均徐印马健刘志强杨祖军邬华东于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