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52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包括:驱动结构主体,包括胎内摄像头、轮毂、轮毂电机、制动盘、刹车卡钳、减振弹簧、轮内主动悬挂、主动悬挂电机、离合器片和变速器,所述轮毂电机设置在所述轮毂内;自动补气结构,包括气泵和气泵驱动器,所述气泵驱动器分别与气泵和参数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第一驱动指令时,驱动气泵以对橡胶轮胎和轮毂之间进行第一预设气量的气体补充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数据可靠、安全稳定。由于采用了有效的轮胎内部状态分析机制对轮胎内部进行状态分析,并采用了定制结构的自动补气结构用于保障轮胎内部气体体积为安全气体体积,从而提升了车辆整体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
技术介绍
车辆配件(autoparts)是构成车辆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车辆的一种产品。车辆配件的种类繁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车辆的消费也越来越多,车辆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车辆配件制造厂也在飞速地发展。发动系统配件包括:发动机总成、滤清器、气缸及部件、油封、油泵油嘴、节油器、气门挺柱、油管、连杆总成、曲轴凸轮轴、轴瓦及连杆瓦、气门及部件、油箱、活塞、飞轮齿圈、涨紧轮、皮带、增压器、化油器、三元催化器、燃油喷射装置、起动机及配件,其他发动系统等车辆发动系统配件。行走系统配件包括:前桥、后桥、减震系统、悬挂系统、桥壳、半轴、平衡块、缓冲器、轮辋、轮毂、车架总成、车辆轮胎、农用车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及其他行走系统等车辆配件。车身附件配件包括:车壳、车门、车辆玻璃、车镜、车牌架、座椅及附件、车辆轴承、扶手、把手、拉手、中网、叶子板、驾驶室及配件、安全气囊、车辆安全带、玻璃升降器、车辆天线、雨刮器、车辆消声器、车辆喇叭、车用密封条保险杠、行李箱、行李架、挤压件、冲压件、排气管,其他车身附件等车辆配件。目前,在车辆驱动结构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当车辆轮胎碾压各种突出物时,导致轮胎和轮毂之间的距离过近,容易伤及到车辆轮毂,而当车辆轮胎内部充气过度时,导致轮胎和轮毂之间的距离过远,容易伤及到车辆轮胎,因此需要一种智能化分析机制能够高精度识别到车辆轮胎内部状态,同时需要一种针对性应对机构,能够基于车辆轮胎内部状态识别结果自适应执行轮胎和轮毂之间的气体体积调控,从而保证车辆零部件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能够对车辆轮毂和车辆橡胶轮胎的具体相对情况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引入自动补气结构用于根据现场分析到的极端情况类型驱动气泵以对橡胶轮胎和轮毂之间进行气体补气/抽气处理,从而提升了车辆整体的安全性能。为此,本专利技术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两处关键的专利技术点:(1)采用比胎压计更精确的视觉分析机制,对车辆轮毂和车辆橡胶轮胎的具体相对情况进行分析,以在车辆橡胶轮胎内部被外部挤压过猛容易损坏轮毂以及车辆橡胶轮胎内部被充气过度容易损坏车辆橡胶轮胎的两种极端情况进行现场检测;(2)引入自动补气结构用于根据现场分析到的极端情况类型驱动气泵以对橡胶轮胎和轮毂之间进行气体补气/抽气处理,且对具体的补气/抽气的气量进行自适应控制,从而保障了对车辆零部件的安全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所述平台包括:驱动结构主体,包括胎内摄像头、轮毂、轮毂电机、制动盘、刹车卡钳、减振弹簧、轮内主动悬挂、主动悬挂电机、离合器片和变速器;其中,在所述驱动结构主体中,所述轮毂电机设置在所述轮毂内,且恒定功率为30KW到50KW之间。更具体地,在所述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中:在所述驱动结构主体中,所述轮毂电机和所述刹车卡钳都设置在所述制动盘上,所述制动盘设置在所述轮毂内部,所述轮毂设置在橡胶轮胎内部。更具体地,在所述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中:在所述驱动结构主体中,所述主动悬挂电机设置在所述轮内主动悬架上,所述减震弹簧设置在所述主动悬挂电机的下方;其中,在所述驱动结构主体中,所述主动悬挂电机为滚珠螺旋传动式无刷电机。更具体地,在所述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中,所述平台还包括:自动补气结构,包括气泵和气泵驱动器,所述气泵驱动器分别与气泵和参数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第一驱动指令时,驱动气泵以对橡胶轮胎和轮毂之间进行第一预设气量的气体补充处理;所述胎内摄像头设置在所述轮毂与所述橡胶轮胎之间且嵌入在所述轮毂内,用于面对所述橡胶轮胎执行摄像操作以获得实时胎内图像;第一操作机构,封装在所述轮毂内部,与所述胎内摄像头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实时胎内图像执行带通滤波处理,以获得对应的第一操作图像;第二操作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机构的左侧,与所述第一操作机构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一操作图像执行伽马校正处理,以获得对应的第二操作图像;第三操作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机构的右侧,与所述第二操作机构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二操作图像执行畸变修正处理,以获得对应的第三操作图像;纹理鉴别设备,封装在所述轮毂内部,与所述第三操作机构连接,用于基于轮胎内部纹理识别所述第三操作图像中的轮胎内侧的成像图案,所述轮胎内侧的成像图案由多个像素构成;参数分析设备,与所述纹理鉴别设备连接,用于对所述轮胎内侧的成像图案的每一个像素的成像景深进行识别,并在存在成像景深浅于第一预设景深阈值的像素时,发出第一驱动指令,所述参数分析设备还用于在存在成像景深深于第二预设景深阈值的像素时,发出第二驱动指令,其他情况,所述参数分析设备发出第三驱动指令;其中,在所述参数分析设备中,所述第二预设景深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景深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气量的数值与所述轮胎内侧的成像图案的各个像素的成像景深中最浅景深与所述第一预设景深阈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成正比;其中,所述自动补气结构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驱动指令时,驱动所述气泵以对所述橡胶轮胎和所述轮毂之间进行第二预设气量的气体抽气处理;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气量的数值与所述轮胎内侧的成像图案的各个像素的成像景深中最深景深与所述第二预设景深阈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成正比;其中,所述气泵的补/抽气口位于所述轮毂面对所述橡胶轮胎的壳体内,所述气泵驱动器包括方向切换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气泵在气体抽气处理和气体补充处理之间切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一种如上述的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用于根据车辆轮毂和车辆橡胶轮胎内部视觉分析结果智能化调节对车辆橡胶轮胎内部执行的自适应的补抽气处理以避免损伤车辆轮毂和车辆橡胶轮胎。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数据可靠、安全稳定。由于采用了有效的轮胎内部状态分析机制对轮胎内部进行状态分析,并采用了定制结构的自动补气结构用于保障轮胎内部气体体积为安全气体体积,从而提升了车辆整体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示出的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的制动盘的工作场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轮毂尺寸其实就是轮毂的直径,经常能听到人们说的15寸轮毂、16寸轮毂这样的说法,其中的15、16寸指的就是轮毂的尺寸(直径)。一般在轿车上,轮毂尺寸大,轮胎扁平比高的话,在视觉上可以起到很好的张力效果,而且在车辆操控的稳定性方面也会有所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油耗增加这样的附加问题。铝合金轮毂的制造方法有三种:重力铸造、锻造、低压精密铸造。1.重力铸造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n驱动结构主体,包括胎内摄像头、轮毂、轮毂电机、制动盘、刹车卡钳、减振弹簧、轮内主动悬挂、主动悬挂电机、离合器片和变速器;/n其中,在所述驱动结构主体中,所述轮毂电机设置在所述轮毂内,且恒定功率为30KW到50KW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
驱动结构主体,包括胎内摄像头、轮毂、轮毂电机、制动盘、刹车卡钳、减振弹簧、轮内主动悬挂、主动悬挂电机、离合器片和变速器;
其中,在所述驱动结构主体中,所述轮毂电机设置在所述轮毂内,且恒定功率为30KW到50KW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结构主体中,所述轮毂电机和所述刹车卡钳都设置在所述制动盘上,所述制动盘设置在所述轮毂内部,所述轮毂设置在橡胶轮胎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结构主体中,所述主动悬挂电机设置在所述轮内主动悬架上,所述减震弹簧设置在所述主动悬挂电机的下方;
其中,在所述驱动结构主体中,所述主动悬挂电机为滚珠螺旋传动式无刷电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结构智能化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还包括:
自动补气结构,包括气泵和气泵驱动器,所述气泵驱动器分别与气泵和参数分析设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第一驱动指令时,驱动气泵以对橡胶轮胎和轮毂之间进行第一预设气量的气体补充处理;
所述胎内摄像头设置在所述轮毂与所述橡胶轮胎之间且嵌入在所述轮毂内,用于面对所述橡胶轮胎执行摄像操作以获得实时胎内图像;
第一操作机构,封装在所述轮毂内部,与所述胎内摄像头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实时胎内图像执行带通滤波处理,以获得对应的第一操作图像;
第二操作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机构的左侧,与所述第一操作机构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一操作图像执行伽马校正处理,以获得对应的第二操作图像;
第三操作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操作机构的右侧,与所述第二操作机构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二操作图像执行畸变修正处理,以获得对应的第三操作图像;
纹理鉴别设备,封装在所述轮毂内部,与所述第三操作机构连接,用于基于轮胎内部纹理识别所述第三操作图像中的轮胎内侧的成像图案,所述轮胎内侧的成像图案由多个像素构成;
参数分析设备,与所述纹理鉴别设备连接,用于对所述轮胎内侧的成像图案的每一个像素的成像景深进行识别,并在存在成像景深浅于第一预设景深阈值的像素时,发出第一驱动指令,所述参数分析设备还用于在存在成像景深深于第二预设景深阈值的像素时,发出第二驱动指令,其他情况,所述参数分析设备发出第三驱动指令;
其中,在所述参数分析设备中,所述第二预设景深阈值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瓦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