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12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包括纳滤膜本体、进液口、固定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膜本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槽,所述进液口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螺孔,所述滑块与滑槽的位置相对应,且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纳滤膜本体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纳滤膜本体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的一侧中部固定设置有螺纹接口,所述螺纹接口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与透过液口进行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进液口出为可调节式,可以与污水的出口进行对接,可根据污水出口的高度自由调节纳滤膜本体的高度,非常方便,并且过滤效果好,占地面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膜
,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
技术介绍
纳滤膜:孔径在1nm以上,一般1-2nm。是允许溶剂分子或某些低分子量溶质或低价离子透过的一种功能性的半透膜。它是一种特殊而又很有前途的分离膜品种,它因能截留物质的大小约为纳米而得名,它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大约为150-500左右,截留溶解性盐的能力为2-98%之间,对单价阴离子盐溶液的脱盐低于高价阴离子盐溶液。被用于去除地表水的有机物和色度,脱除地下水的硬度,部分去除溶解性盐,浓缩果汁以及分离药品中的有用物质等;目前现有的适用与污水处理的纳滤膜由于污水处理时的出水口高度不一致,导致无法轻松的与纳滤膜对接,导致效率低,工作强度高。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包括纳滤膜本体、进液口、固定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膜本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槽,所述进液口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螺孔,所述滑块与滑槽的位置相对应,且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纳滤膜本体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纳滤膜本体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的一侧中部固定设置有螺纹接口,所述螺纹接口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与透过液口进行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纳滤膜本体的中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引导网,所述引导网位于纳滤膜本体的最外侧,且引导网通过中心管进行缠绕时与纳滤膜本体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引导网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产水网,所述产水网的厚度为.3MM~.8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产水网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筛网,所述筛网的表面上预设有若干不锈钢网,所述筛网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隔膜网,所述隔膜网与筛网之间通过密封胶进行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心管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通水孔,若干所述通水孔的孔径为2MM~4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产水网采用尼龙材质的网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膜网与纳滤膜本体的相对一侧滑动设置有弧形挡板,且弧形挡板与纳滤膜本体的中部可进行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接口的一侧固定预设一个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技术的进液口出为可调节式,在纳滤膜本体的一侧顶盖上设置有滑槽,滑槽与进液口的底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并且滑块的表面上设置有两个螺孔,将其与污水的出水口对齐之后进行螺栓固定,保证了连接稳定性,可以与污水的出口进行对接,可根据污水出口的高度自由调节纳滤膜本体的高度,非常方便,并且过滤效果好,占地面积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的密封盖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的进液口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纳滤膜本体;2、进液口;3、中心管;4、密封盖;5、透过液口;6、螺纹接口;7、固定螺栓;8、引导网;9、产水网;10、筛网;11、隔膜网;12、通水孔;13、滑块;14、滑槽;15、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包括纳滤膜本体1、进液口2、固定螺栓7,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膜本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槽14,所述进液口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螺孔15,所述滑块13与滑槽14的位置相对应,且滑块13与滑槽14滑动连接,所述纳滤膜本体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中心管3,所述中心管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盖4,所述密封盖4与纳滤膜本体1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4的一侧中部固定设置有螺纹接口6,所述螺纹接口6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7与透过液口5进行固定连接,出水时连接效果会更加好,避免了排水时水的压力过大导致将出口冲出。其中,所述纳滤膜本体1的中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引导网8,所述引导网8位于纳滤膜本体1的最外侧,且引导网8通过中心管3进行缠绕时与纳滤膜本体1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引导网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产水网9,所述产水网9的厚度为0.3MM~0.8MM,效果更好。其中,所述产水网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筛网10,所述筛网10的表面上预设有若干不锈钢网,所述筛网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隔膜网11,所述隔膜网10与筛网10之间通过密封胶进行固定连接,使其密封效果更好,保证了内部的污水不会洒溅。其中,所述中心管3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通水孔12,若干所述通水孔12的孔径为2MM~4MM,大小适中,可将过滤完成的污水进行排除。其中,所述产水网9采用尼龙材质的网板,效果更好。其中,所述隔膜网11与纳滤膜本体1的相对一侧滑动设置有弧形挡板,且弧形挡板与纳滤膜本体1的中部可进行固定连接,弧形挡板可以有效的防止了内部的污水到处泼洒,使其工作时的不稳定。其中,所述螺纹接口6的一侧固定预设一个通孔,能够保证与透过液口5连接时可通过固定螺栓7进行固定连接,保证了透过液口5的连接稳定性。工作时,将纳滤膜本体1的一端进液口与污水排出的出口进行对接,可通过进液口2进行调节高度,其中在进液口2的侧边上设置有滑块13,并且滑块13与纳滤膜本体1的一侧边设置的滑槽14进行滑动连接,滑块13内嵌于滑槽14的内部,保证了滑块13在运转的时候不会出现滑落的现象,通过滑块13与滑槽14的连接,可以自由调节进液口2的高度,并且完成与污水的出口处的连接,其中在纳滤膜本体1的另外一侧设置有透出液口5,透出液口5与密封盖4的中部固定连接,其中在密封盖3中部设置的螺纹接口6处通过固定螺栓7进行连接固定,可根据水的大小来自由更换透出液口5,并且通过固定螺栓7与不同规格的出液口进行连接固定,在纳滤膜本体12的中部设置有中心管3,中心管3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通水孔12,若干通水孔12的孔径为2MM~4MM,大小适中,可将过滤完成的污水进行排除纳滤膜本体1的中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引导网8,引导网8位于纳滤膜本体1的最外侧,且引导网8通过中心管3进行缠绕时与纳滤膜本体1的高度保持一致,引导网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产水网9,产水网9的厚度为0.3MM~0.8MM,效果更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包括纳滤膜本体(1)、进液口(2)、固定螺栓(7),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膜本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槽(14),所述进液口(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螺孔(15),所述滑块(13)与滑槽(14)的位置相对应,且滑块(13)与滑槽(14)滑动连接,所述纳滤膜本体(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中心管(3),所述中心管(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盖(4),所述密封盖(4)与纳滤膜本体(1)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4)的一侧中部固定设置有螺纹接口(6),所述螺纹接口(6)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7)与透过液口(5)进行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包括纳滤膜本体(1)、进液口(2)、固定螺栓(7),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膜本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槽(14),所述进液口(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螺孔(15),所述滑块(13)与滑槽(14)的位置相对应,且滑块(13)与滑槽(14)滑动连接,所述纳滤膜本体(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中心管(3),所述中心管(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盖(4),所述密封盖(4)与纳滤膜本体(1)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4)的一侧中部固定设置有螺纹接口(6),所述螺纹接口(6)的一侧通过固定螺栓(7)与透过液口(5)进行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膜本体(1)的中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引导网(8),所述引导网(8)位于纳滤膜本体(1)的最外侧,且引导网(8)通过中心管(3)进行缠绕时与纳滤膜本体(1)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引导网(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产水网(9),所述产水网(9)的厚度为0.3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维超王鹏王韦李腾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同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