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材智能化精整作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106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棒材轧制领域,提供了一种棒材智能化精整作业系统,主要包含以下装备:在其上料桁架机器人Y轴正方向依次布置拆捆机器人、上料台及矫直机入口辊道,上料台的X轴正方向布置喷码机器人;矫直机的X轴正方向依次布置出口辊道及直线度检测装置;出口辊道Y轴负方向布置收集装置;直线度检测装置后辊道Y轴正方向布置收集装置,Y轴负方向依次布置倒棱机;通过传输通到调整后X轴正方向方布置抛丸机;与探伤机在Y轴正方向并联布置修磨机器人及修磨机;探伤机后辊道的Y轴正方向布置收集装置,Y轴负方向布置刷漆机器人;X轴正方向布置贴标机器人,Y轴正方向布置收集台及成品取放桁架机器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材智能化精整作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棒材轧制
,特别涉及一种棒材智能化精整作业系统。
技术介绍
棒材作为轧制行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其生产质量直接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往棒材精整作业线依靠大量的人工协助作业,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工艺调整依赖人工经验,造成大量产品不合格。与此同时,精整作业线危险系数高,严重威胁工人生命安全。所以,企业为了保持高效、高质量生产,对棒材精整作业线的数据化、智能化、去人工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需要一种棒材智能化精整作业生产线,应用完善的、高数据化的工艺流程及先进的、高智能化的设备替代人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棒材精整作业线智能化水平低,高效、高质量生产不达标,人工劳作频繁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棒材智能化精整作业生产线,依次布置如下设备:以上上料桁架机器人1为原点,在其Y轴正方向依次布置拆捆机器人2、上料台3及矫直机5入口辊道,上料台3的X轴正方向布置喷码机器人4;矫直机5的X轴正方向依次布置出口辊道及直线度检测装置7;出口辊道Y轴负方向布置收集装置6;直线度检测装置7后辊道Y轴正方向布置收集装置8,Y轴负方向依次布置倒棱机9、倒棱质量检测装置10;通过传输通到调整后X轴正方向方布置抛丸机11、探伤样棒取放机器人12、探伤机13;与探伤机13在Y轴正方向并联布置修磨机器人14及修磨机15;探伤机13后辊道的Y轴正方向布置收集装置16,Y轴负方向布置刷漆机器人17;随后在X轴正方向布置打捆机器人18及称重装置19;在称重装置19的Y轴负方向布置称重标定块取放机器人20,X轴正方向布置贴标机器人21,Y轴正方向布置收集台22及成品取放桁架机器人23。依靠上述装备及布置方式完成如下工艺流程:以棒材为参考物,上料机器人1为原点,所有机器人及设备信号互通,未接受到运行信号时,设备及机器人待运行,轨道X轴传输速度为vx,Y轴传输速度为vy,其中Y轴传送速度由矫直速度决定,各设备间总传送时间与设备间,棒材X、Y轴行程相关,第i及i+1设备间总时长记为Ti-i+1。棒材首先通过上料桁架机器人1将成捆稳定棒材放置于“U”型槽内,单次调运循环周期T1;到达指定位置后拆捆机器人2接受信号进行拆捆,单道次拆捆时间为t2,产线可布置2台拆捆机器人同时工作,总拆捆时间与绑丝道数相关,即绑丝为偶数时,总拆捆时间为绑丝为奇数时,一次拆捆至下一次拆捆时间为Tw2为拆捆机器人等待时长;拨料装置将棒材散落在上料台3上,散落时长为T3,此时上料机器人1接受信号,进行下一次上料;上料台3上棒材静止,喷码机器人4接受控制系统信号依次对单根棒材进行喷码,单根喷码时间t3,总喷码耗时T4=t4·n+Tw4,其中n为棒材根数,Tw4为喷码机器人等待时长,满足T4<T1。该编码用于棒材精整过程的信息追溯。棒材通过上料台3的拨料装置转送至矫直机5的入口辊道,拨料间隔时长为Tb,满足T4<Tb·n<T1,最终Tw2及Tw4时长由Tb确定;入口辊道长度Lx2及出口辊道长度Lx2均大于等于棒材长度L,矫直机长度为LJ,棒材具体矫直速度v5与棒材直径及初始挠度相关,入口及出口辊道传送速度需与矫直速度一致,即矫直所用总时长为T5=(Lx1+LJ+Lx2)/v5,且满足Tb≥T5,所以最终Tw2、Tw4、Tb由矫直速度v5确定。矫后棒材可进行两个方向分流,方向一适用客户要求只进行矫直工序后转运至收集装置6,该工序流程后续设备及机器人关闭;方向二棒材沿辊道到达指定位置,直线度检测装置7接受控制信号检测直线度信息,检测速度v7等于v5,总时长为T7=v7·L,检测信息实时反馈给矫直机控制平台进行工艺参数在线调整,矫直质量不达标的棒材转运至收集装置8,收集装置8棒材达到额定重量后,通过天车将棒材转运至上料台3进行二次矫直,期间上游工序接受控制信号停止工作。符合直线度要求的棒材通过传送辊道送入倒棱机9,首先将不同规格和长度的棒料同时输送至对齐挡板,进行端部对齐,以便顺利实现倒棱倒棱时长根据棒材规格确定,对齐时间为t9q,随后对不同规格和长度的棒材进行浮动倒棱处理,倒棱时长为t9d,所以总倒棱间隔时长为T9=t9q+t9d+tw9=Tb,tw9为等待间隙时间;随后利用直线度检测装置10进行直线度检测,检测时间T10远小于倒棱时长。随后棒材通过X-Y-X轴转运至抛丸机11进行抛丸处理,转运总时长为L10-11;抛丸速度v11=v5,总时长L11=v11·L。随后,棒材进入探伤机13进行表面及内部探伤,探伤速度v13=v5,单根探伤时长T13=v13·L;对于存在内部缺陷及表面缺陷较多难以修复的棒材传送至收集装置16,该装置设置两个“U”槽分别对内部及表面缺陷棒材进行分类收集,达到额定重量后转运;对于表面缺陷较少的棒材采用修磨机器人14进行局部修磨,单根平均修磨时间T14;表面缺陷较多的棒材利用修磨机15进行整体修磨,单根修磨时间T15;修磨机器人14可与修磨机15同时运行,分别在其出口测安装位置检测装置,任一出口侧检测到棒材,另一台修磨设备停止运行,同时抛丸机11前Y轴辊道传送速度降低,抛丸机停止,待棒材在抛丸机11、修磨气人14及抛丸机15交汇位置检测到棒材通过以后,另一台修磨设备开始运行,前置设备恢复正常运行速度。修磨后棒材再通过辊道传送再次进入探伤机13进行探伤,两次修磨不合格的棒材转运至收集装置16;质量达标的棒材通过辊道输送至指定位置,利用刷漆机器人17进行端部刷漆,单次喷漆周期T17,刷漆完成后控制系统接受信号,进入下一个工序;探伤机13每隔八小时应用探伤样棒取放机器人12抓取样棒放入轨道后传送至探伤机13进行标定,标定结束后再抓取样棒放回原位,标定过程上游设备停止运行,每隔2-4小时标定一次,标定期间上游工序体质工作,标定时长T12;精整工艺结束后棒材被收集至“U”形辊道,达到额定根数h后转运至指定位置,打捆机器人18对棒材进行打捆,双绕单道次打捆时间t18,产线布置两台打捆机器人同时打捆,打捆总时长当打捆绑丝为偶数时T18=0.5·t18·k,打捆绑丝为奇数时T18=[0.5(k-1)+1]·t18,其中k为打捆绑丝数量,这里打捆根数h应满足随后转运至称重装置19称重,称重时长T19,称重装置每个8小时采用重标定块取放机器人20对称重装置进行标定,标定时长T20,标定过程前序工艺停止运行;随后转运至达贴标工位,控制系统给机器人贴标信号,贴标机器人系统从总线获得标签信息,标签打印机进行打印,贴标机器人21进行贴标,单根贴标时间T21;贴标完成后转运至收集台22;成品取放桁架机器人23对成捆棒材进行转运,转运周期T23。单根棒材生产间隙与棒材规格相关,整个精整过程中,棒材转运采用激光限位器进行位置追踪,各设备及工业机器人信息互联,实现智能化协同运作。附图说明参考随附的附图,本专利技术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图1是棒材精整作业线工艺流程及设备布置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棒材智能化精整作业系统,包括依次布置如下装备:以上上料桁架机器人为原点,在其Y轴正方向依次布置拆捆机器人、上料台及矫直机入口辊道,上料台的X轴正方向布置喷码机器人;矫直机的X轴正方向依次布置出口辊道及直线度检测装置;出口辊道Y轴负方向布置收集装置;直线度检测装置后辊道Y轴正方向布置收集装置,Y轴负方向依次布置倒棱机、倒棱质量检测装置;通过传输通到调整后X轴正方向方布置抛丸机、探伤样棒取放机器人、探伤机;与探伤机在Y轴正方向并联布置修磨机器人及修磨机;探伤机后辊道的Y轴正方向布置收集装置,Y轴负方向布置刷漆机器人;随后在X轴正方向布置打捆机器人及称重装置;在称重装置的Y轴负方向布置称重标定块取放机器人,X轴正方向布置贴标机器人,Y轴正方向布置收集台及成品取放桁架机器人;矫直、倒棱、抛丸、探伤、修磨等关键工位前设置编码识别装置,提供位置并给检测信号,进行物料识别;矫直机、倒棱机能够接受质量检测信号,实现在线调整。所有工艺参数及检测信息同步存储到二级模型,实现信息互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材智能化精整作业系统,包括依次布置如下装备:以上上料桁架机器人为原点,在其Y轴正方向依次布置拆捆机器人、上料台及矫直机入口辊道,上料台的X轴正方向布置喷码机器人;矫直机的X轴正方向依次布置出口辊道及直线度检测装置;出口辊道Y轴负方向布置收集装置;直线度检测装置后辊道Y轴正方向布置收集装置,Y轴负方向依次布置倒棱机、倒棱质量检测装置;通过传输通到调整后X轴正方向方布置抛丸机、探伤样棒取放机器人、探伤机;与探伤机在Y轴正方向并联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小峰马立峰黄永建张麟马立东马自勇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