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经桡动脉入路的头端曲度可调节的脑血管造影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94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用于经桡动脉入路的头端曲度可调节的脑血管造影导管,包括一造影导管本体,造影导管本体包括沿着长度方向顺序连接的第一直管部、第二直管部、波纹管状的形变弯折部以及第三直管部;第一直管部与第二直管部构成120°‑135°夹角,造影管本体上开设有用于进出导丝的主腔以及用于牵引绳容纳的辅助腔,辅助腔设有两个,且两个辅助腔位于主腔的相对侧;两个辅助腔内均固定有牵引绳,且牵引绳的头端固定在第二直管部区域处;造影导管的后端设有用于牵引绳回拉以及放松的牵引绳驱动机构。本专利通过优化造影导管的结构,进而实现第二直管部以及第三直管部之间的夹角可调,实现自由弯曲同时提高了导管头端的支撑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经桡动脉入路的头端曲度可调节的脑血管造影导管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造影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脑血管造影术及脑血管介入治疗仍多采取经股动脉入路的方式。目前临床中还没有专门用于经桡动脉入路的脑血管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入路造影的实际操作中,临床医生会采用预塑型导管(如simmons2型、simmons3型等造影导管)进行造影,利用这些导管的头端特殊形态进行超选。即便如此,经桡动脉入路超选颈内动脉造影仍然存在困难。更重要的是,主动脉弓存在明显变异,特别是对于三型主动脉弓,无名动脉与左侧颈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存在明显夹角,对造影导管头端的形态及支撑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可变角度和更强支撑力的导引导管方能实现导管的超选。目前虽然预塑性造影导管(如simmons,Headhunter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超选成功概率,但这些导管头端形态是基于股动脉入路设计的,并不完全贴合桡动脉入路的情况,不便于进行自由弯曲。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用于经桡动脉入路的头端曲度可调节的脑血管造影导管,以解决现有的造影导管不便于自由弯曲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经桡动脉入路的头端曲度可调节的脑血管造影导管,包括一造影导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影导管本体包括沿着长度方向从前至后顺序连接的第一直管部、第二直管部、波纹管状的形变弯折部以及第三直管部;所述第一直管部与所述第二直管部固定连接且构成120°-135°夹角;所述第一直管部的长度0.8-1.5cm,所述第二直管部的长度为1.8-2.3cm,所述第三直管部的长度为90-100cm;所述造影导管本体上开设有用于进出导丝的主腔以及用于牵引绳容纳的辅助腔,所述辅助腔设有两个,且两个辅助腔位于主腔的相对侧;两个辅助腔内均固定有牵引绳,且所述牵引绳的头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直管部区域处;所述造影导管的后端设有用于牵引绳回拉以及放松的牵引绳驱动机构;所述牵引绳驱动机构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两个辅助腔内的牵引绳分别为与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一牵引绳以及与第二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牵引绳回拉时,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牵引绳放松;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牵引绳回拉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牵引绳放松。本专利通过优化造影导管的结构,进而实现第二直管部以及第三直管部之间的夹角可调,实现自由弯曲,便于超选不同角度的血管。本专利通过将造影导管采用多段式结构,第一直管部与第二直管部固定连接,角度恒定,便于勾住血管。通过头端角度可调的三段式设计,避免了因为两段式设计的导管头端角度太锐导致支撑力不足,导管被其内的导丝顶动、掉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直管部的长度为1cm;所述第二直管部的长度为2cm;所述第三直管部的长度为97cm。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均包括一滑块,所述造影导管的后端部设有与所述滑块相匹配的滑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滑块与第一牵拉绳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滑块与第二牵拉绳相连。便于通过滑块的运动,进而实现一个牵引绳的拉动,进而实现形变弯折部的形变,进而实现另一个牵引绳的从动运动,进而实现第二直管部以及第三直管部之间自由弯曲。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滑块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滑块传动连接。便于实现两者的传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造影导管转动连接有一齿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滑块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滑块啮合。便于实现两个驱动机构的传动。进而实现形变弯折部的自由弯曲。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用于抵住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滑块的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造影导管本体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栓的头部固定有一旋钮。便于实现滑块位置的锁定。或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滑块啮合的锁止条,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滑块上设有与所述锁止条相匹配的齿状突起,所述锁止条的一端与所述造影导管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齿状突起为直角三角形。便于实现滑块位置的锁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造影导管本体的断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2的牵引绳驱动机构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3的牵引绳驱动机构处的剖视图。图中:1为第一直管部、2为第二直管部、3为第三直管部,4为牵引绳,5为牵引绳驱动机构,6为辅助腔,7为主腔,8为螺栓,9为锁止条,51为滑块,52为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以及图2,具体实施例1,用于经桡动脉入路的头端曲度可调节的脑血管造影导管,包括一造影导管本体,造影导管本体包括沿着长度方向从前至后顺序连接的第一直管部1、第二直管部2、波纹管状的形变弯折部以及第三直管部3;第一直管部1与第二直管部2固定连接且构成120°-135°夹角;第一直管部1的长度0.8-1.5cm,第二直管部2的长度为1.8-2.3cm,第三直管部3的长度为90-100cm;造影导管本体上开设有用于进出导丝的主腔7以及用于牵引绳4容纳的辅助腔6,辅助腔6设有两个,且两个辅助腔6位于主腔7的相对侧;两个辅助腔6内均固定有牵引绳,且牵引绳的头端固定在第二直管部区域处;造影导管的后端设有用于牵引绳回拉以及放松的牵引绳驱动机构5。本专利通过优化造影导管的结构,进而实现第二直管部以及第三直管部之间的夹角可调,实现自由弯曲,便于超选不同角度的血管。本专利通过将造影导管采用多段式结构,第一直管部与第二直管部固定连接,角度恒定,便于勾住血管。通过头端角度可调的三段式设计,避免了因为两段式设计的导管头端角度太锐导致支撑力不足,导管被其内的导丝顶动、掉落。第二直管部与形变弯折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形变弯折部的另一端与第三直管部固定连接。第一直管部的长度为1cm;第二直管部的长度为2cm;第三直管部的长度为97cm。第一质管部与第二直管部之间通过弧形过渡部相连。牵引绳驱动机构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两个辅助腔内的牵引绳分别为与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一牵引绳以及与第二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二牵引绳;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牵引绳回拉时,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牵引绳放松;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牵引绳回拉时,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牵引绳放松。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均包括一滑块51,造影导管的后端部设有与滑块51相匹配的滑轨;第一驱动机构的滑块与第一牵拉绳相连;第二驱动机构的滑块与第二牵拉绳相连。便于通过滑块的运动,进而实现一个牵引绳的拉动,进而实现形变弯折部的形变,进而实现另一个牵引绳的从动运动,进而实现第二直管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经桡动脉入路的头端曲度可调节的脑血管造影导管,包括一造影导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影导管本体包括沿着长度方向从前至后顺序连接的第一直管部、第二直管部、波纹管状的形变弯折部以及第三直管部;/n所述第一直管部与所述第二直管部固定连接且构成120°-135°夹角;/n所述第一直管部的长度0.8-1.5cm,所述第二直管部的长度为1.8-2.3cm,所述第三直管部的长度为90-100cm;/n所述造影导管本体上开设有用于进出导丝的主腔以及用于牵引绳容纳的辅助腔,所述辅助腔设有两个,且两个辅助腔位于主腔的相对侧;/n两个辅助腔内均固定有牵引绳,且所述牵引绳的头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直管部区域处;/n所述造影导管本体的后端设有用于牵引绳回拉以及放松的牵引绳驱动机构;/n所述牵引绳驱动机构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n两个辅助腔内的牵引绳分别为与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一牵引绳以及与第二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二牵引绳;/n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牵引绳回拉时,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牵引绳放松;/n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牵引绳回拉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牵引绳放松。/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经桡动脉入路的头端曲度可调节的脑血管造影导管,包括一造影导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影导管本体包括沿着长度方向从前至后顺序连接的第一直管部、第二直管部、波纹管状的形变弯折部以及第三直管部;
所述第一直管部与所述第二直管部固定连接且构成120°-135°夹角;
所述第一直管部的长度0.8-1.5cm,所述第二直管部的长度为1.8-2.3cm,所述第三直管部的长度为90-100cm;
所述造影导管本体上开设有用于进出导丝的主腔以及用于牵引绳容纳的辅助腔,所述辅助腔设有两个,且两个辅助腔位于主腔的相对侧;
两个辅助腔内均固定有牵引绳,且所述牵引绳的头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直管部区域处;
所述造影导管本体的后端设有用于牵引绳回拉以及放松的牵引绳驱动机构;
所述牵引绳驱动机构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
两个辅助腔内的牵引绳分别为与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一牵引绳以及与第二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二牵引绳;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牵引绳回拉时,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牵引绳放松;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牵引绳回拉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牵引绳放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经桡动脉入路的头端曲度可调节的脑血管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部的长度为1cm;
所述第二直管部的长度为2cm;
所述第三直管部的长度为97c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海路智文李司司闫亚洲曾张伟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