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及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03742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及工作方法,包括:容纳鱼体和水体的输送管线;泵吸输送装置;设于输送管线上的进料口;鱼体损伤判别筛除装置,设于输送管线的上游位置,用以判定鱼体损伤程度并将体表有损伤不适合保活运输的鱼体移出输送管线;鱼体状态判定筛分装置,设于输送管线的下游位置,用以监测鱼体的运动来判定鱼体的状态;控制系统;其中,上述所有部件集成设置于可移动或固定的标准集装箱中,可定点固定设置,或搭载于货柜车与运输船舶上,进行海陆移动运输至指定养殖区进行使用。便于对鱼体进行麻醉操作,并能够精确地监测鱼体的状态,可根据保活与运输要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作业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及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及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珍珠龙胆石斑鱼是一种通过人工育种,采用龙趸石斑(公)与棕点老虎斑(母)杂交培育的新种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因其杂交优势,肉质更加细嫩可口,并遗传继承抗异性强与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可在池塘、网箱与工厂化等模式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属于凶猛的肉食性海水鱼类,鱼苗在全长2cm以上就会发生互相残食现象,养殖密度过高,鱼体互相过近,都会造成互相攻击,故而鱼体常见体表鱼鳞缺失,皮肤破裂以及皮下渗血等损伤。另一方面,珍珠龙胆石斑鱼属于高端养殖水产,几乎都以鲜活方式销售,故而要求需活体运输至销售网点。而石斑鱼养殖地有岸基工厂、近海与远海网箱,养殖产地遍布两广地区,保活习惯不同,对保活运输要求也各异。特别是海水网箱养殖,运输需进行海陆接力,运输距离更远,耗时更长,对保活技术也要求更高。传统保活运输方式采用从养殖池直接捕捞鱼体,放入充满新鲜海水的活水箱,运输中对箱内水体降温并曝气充氧。此方法只适合短途运输,海水网箱养殖的石斑鱼无法适用此法。而采用麻醉休眠后再独立装袋保活运输是目前多采用的方式。但此法操作与步骤繁琐,所需设备与作业人员较多,需要建造专用船舶或对船舶进行改造才能投入使用,但在非养成捕捞季无法他用,投入产出比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及工作方法,简而言之,便于对鱼体进行麻醉操作,并能够精确地监测鱼体的状态,可根据保活与运输要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作业模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包括:容纳鱼体的输送管线,其具有流动水体和输送动力源;泵吸输送装置,其吸鱼端在吸鱼时处于养殖区内;设于输送管线上的进料口,所述泵吸输送装置的出鱼端将鱼体排出到进料口;鱼体损伤判别筛除装置,设于输送管线的上游位置,用以判定鱼体损伤程度并将体表有损伤不适合保活运输的鱼体移出输送管线;鱼体状态判定筛分装置,设于输送管线的下游位置,用以监测鱼体的运动来判定鱼体的状态;控制系统,至少控制上述鱼体损伤判别筛除装置和鱼体状态判定筛分装置;其中,所述输送管线包括依次相接并可构成循环回路的上过渡段、上三通路吸鱼泵、螺旋管路A、下过渡段、下三通路吸鱼泵、螺旋管路B,所述上三通路吸鱼泵和下三通路吸鱼泵构成输送动力源;所述上过渡段处于输送管线上部并配置进料口,所述下过渡段处于输送管线下部,所述螺旋管路A、螺旋管路B分处输送管线两侧,所述螺旋管路A从上外下螺旋延伸,所述螺旋管路B从下往上螺旋延伸,至少在所述螺旋管路A的螺旋结构内部安装水质调控系统、水体环境调控系统和其他系统,所述水质调控系统、水体环境调控系统均与输送管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管路A的内管壁布置有若干对与电源相连的电麻醉电极,每一对电麻醉电极分别设为正负电极。进一步地,所述上三通路吸鱼泵和下三通路吸鱼泵均具有吸鱼端,还具有接入输送管线的、可启闭的主鱼道出口,还具有与调水箱接通的、可启闭的排水口,还具有可选择启闭的副鱼道出口,所述上三通路吸鱼泵的副鱼道出口用于将体表有损伤不适合保活运输的鱼体排除出去,所述下三通路吸鱼泵的副鱼道出口用于将体表有损伤不适合保活运输的鱼体排除出去,或将鱼体排回养殖区,或将鱼体送到包装工位,所述下三通路吸鱼泵的主鱼道出口可选择性接通螺旋管路B,并在下三通路吸鱼泵的主鱼道出口开启时通过螺旋管路B接回上过渡段。进一步地,工作站还包括鱼体姿态调整装置,所述鱼体姿态调整装置设有贯通的、倾斜的、用于调整鱼体姿态的姿态调整滑道,所述姿态调整滑道的最高端正对所述泵吸输送装置的出鱼端,所述姿态调整滑道的最低端正对进料口并处于进料口正上方。进一步地,所述上过渡段设置为透明管段,所述鱼体损伤判别筛除装置包括若干布置于上过渡段外侧的、用于监测鱼体损伤程度的上摄像机;所述下过渡段设置为透明管段,所述鱼体状态判定筛分装置包括若干布置于下过渡段外侧的、用于监测鱼体的运动的下摄像机。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线的管径尺寸与一条鱼体的宽度相近,输送时若干鱼体在输送管线中沿输送管线的长度方向挨个排列。进一步地,工作站的所有部件可集成设置于一个标准集装箱中,通过搭载不同载具,移动至陆地或岸边养殖工厂、近海或远海养殖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泵吸输入步骤:利用泵吸输送装置将养殖区中的鱼体输送到输送管线的进料口,进入输送管线的上过渡段;鱼体损伤判别筛除步骤:利用鱼体损伤判别筛除装置中的上摄像机对经过上过渡段的鱼体外表进行拍摄、识别,利用上三通路吸鱼泵的副鱼道出口将体表有损伤不适合保活运输的鱼体排除;鱼体状态判定步骤:利用鱼体状态判定筛分装置的下摄像机对下过渡段的鱼体运动状态进行拍摄、识别;将鱼体送到螺旋管路A的步骤;对鱼体的状态信息进行分析的步骤:控制系统根据上摄像机和下摄像机拍摄的图像进行鱼体数量、生长数据进行统计,并对比不同阶段鱼体图片,通过计算获取鱼体的相关数据;可选择的循环输送步骤:利用下三通路吸鱼泵的主鱼道出口将鱼体输送到螺旋管路B中,以使鱼体依次经过上过渡段、上三通路吸鱼泵、螺旋管路A、下过渡段、下三通路吸鱼泵、螺旋管路B作循环运动;鱼体输出步骤:利用下三通路吸鱼泵的副鱼道出口将鱼体输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工作站的主要系统可集成于标准集装箱中,可定点固定设置,或搭载于货柜车与运输船舶上,进行海陆移动运输至指定养殖区进行使用;2、工作站可根据保活与运输要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作业模式,并可兼顾日常养殖巡检,或配合科研与销售工作;3、采用管道式作业,可进行大规模连续式作业,通过管道带水输送,解决石斑鱼互残,鱼体适应性好、无损伤、工作效率高;4、增设鱼体损伤判别筛除装置与鱼体状态判定筛分装置,针对麻醉休眠与保活运输,可进行自动优选,并判断作业效果;作业时,对鱼体状态判断,反馈信息,调控水质与环境;日常状态下则可提供自动巡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布置图。图2是电麻醉电极的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主要包括:容纳鱼体的输送管线4,其具有流动水体和输送动力源;泵吸输送装置2,其吸鱼端处于养殖区1内;鱼体姿态调整装置3,鱼体姿态调整装置3设有贯通的、倾斜的、用于调整鱼体姿态的姿态调整滑道3a,姿态调整滑道3a的最高端正对泵吸输送装置2的出鱼端,姿态调整滑道3a的最低端正对进料口407并处于进料口407正上方,鱼体姿态调整装置3还配置有排水口;设于输送管线4上的进料口407,泵吸输送装置2的出鱼端将鱼体排出到进料口407;鱼体损伤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包括:/n容纳鱼体的输送管线(4),其具有流动水体和输送动力源;/n泵吸输送装置(2),其吸鱼端在吸鱼时处于养殖区(1)内;/n设于输送管线(4)上的进料口(407),所述泵吸输送装置(2)的出鱼端将鱼体排出到进料口(407);/n鱼体姿态调整装置(3),所述鱼体姿态调整装置(3)设有贯通的、倾斜的、用于调整鱼体姿态的姿态调整滑道(3a),所述姿态调整滑道(3a)的最高端正对所述泵吸输送装置(2)的出鱼端,所述姿态调整滑道(3a)的最低端正对进料口(407)并处于进料口(407)正上方;/n鱼体损伤判别筛除装置(5),设于输送管线(4)的上游位置,用以判定鱼体损伤程度并将体表有损伤不适合保活运输的鱼体移出输送管线(4);/n鱼体状态判定筛分装置(6),设于输送管线(4)的下游位置,用以监测鱼体的运动来判定鱼体的状态;/n控制系统,至少控制上述鱼体损伤判别筛除装置(5)和鱼体状态判定筛分装置(6);/n其中,所述输送管线(4)包括依次相接并可构成循环回路的上过渡段(401)、上三通路吸鱼泵(402)、螺旋管路A(403)、下过渡段(404)、下三通路吸鱼泵(406)、螺旋管路B(405),所述上三通路吸鱼泵(402)和下三通路吸鱼泵(406)构成输送动力源;/n所述上过渡段(401)处于输送管线(4)上部并配置进料口(407),所述下过渡段(404)处于输送管线(4)下部,所述螺旋管路A(403)、螺旋管路B(405)分处输送管线(4)两侧,所述螺旋管路A(403)从上外下螺旋延伸,所述螺旋管路B(405)从下往上螺旋延伸,至少在所述螺旋管路A(403)的螺旋结构内部安装水质调控系统、水体环境调控系统和其他系统,所述水质调控系统、水体环境调控系统均与输送管线(4)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鱼体的输送管线(4),其具有流动水体和输送动力源;
泵吸输送装置(2),其吸鱼端在吸鱼时处于养殖区(1)内;
设于输送管线(4)上的进料口(407),所述泵吸输送装置(2)的出鱼端将鱼体排出到进料口(407);
鱼体姿态调整装置(3),所述鱼体姿态调整装置(3)设有贯通的、倾斜的、用于调整鱼体姿态的姿态调整滑道(3a),所述姿态调整滑道(3a)的最高端正对所述泵吸输送装置(2)的出鱼端,所述姿态调整滑道(3a)的最低端正对进料口(407)并处于进料口(407)正上方;
鱼体损伤判别筛除装置(5),设于输送管线(4)的上游位置,用以判定鱼体损伤程度并将体表有损伤不适合保活运输的鱼体移出输送管线(4);
鱼体状态判定筛分装置(6),设于输送管线(4)的下游位置,用以监测鱼体的运动来判定鱼体的状态;
控制系统,至少控制上述鱼体损伤判别筛除装置(5)和鱼体状态判定筛分装置(6);
其中,所述输送管线(4)包括依次相接并可构成循环回路的上过渡段(401)、上三通路吸鱼泵(402)、螺旋管路A(403)、下过渡段(404)、下三通路吸鱼泵(406)、螺旋管路B(405),所述上三通路吸鱼泵(402)和下三通路吸鱼泵(406)构成输送动力源;
所述上过渡段(401)处于输送管线(4)上部并配置进料口(407),所述下过渡段(404)处于输送管线(4)下部,所述螺旋管路A(403)、螺旋管路B(405)分处输送管线(4)两侧,所述螺旋管路A(403)从上外下螺旋延伸,所述螺旋管路B(405)从下往上螺旋延伸,至少在所述螺旋管路A(403)的螺旋结构内部安装水质调控系统、水体环境调控系统和其他系统,所述水质调控系统、水体环境调控系统均与输送管线(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路A(403)的内管壁布置有若干对与电源相连的电麻醉电极(9),每一对电麻醉电极(9)分别设为正负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三通路吸鱼泵(402)和下三通路吸鱼泵(406)均具有吸鱼端,还具有接入输送管线(4)的、可启闭的主鱼道出口,还具有与调水箱接通的、可启闭的排水口,还具有可选择启闭的副鱼道出口,所述上三通路吸鱼泵(402)的副鱼道出口用于将体表有损伤不适合保活运输的鱼体排除出去,所述下三通路吸鱼泵(406)的副鱼道出口用于将体表有损伤不适合保活运输的鱼体排除出去,或将鱼体排回养殖区(1),或将鱼体送到包装工位,所述下三通路吸鱼泵(406)的主鱼道出口可选择性接通螺旋管路B(405),并在下三通路吸鱼泵(406)的主鱼道出口开启时通过螺旋管路B(405)接回上过渡段(4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工作站的所有部件可集成设置于一个标准集装箱中,通过搭载不同载具,移动至陆地或岸边养殖工厂、近海或远海养殖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过渡段(401)设置为透明管段,所述鱼体损伤判别筛除装置(5)包括若干布置于上过渡段(401)外侧的、用于监测鱼体损伤程度的上摄像机(5a);
所述下过渡段(404)设置为透明管段,所述鱼体状态判定筛分装置(6)包括若干布置于下过渡段(404)外侧的、用于监测鱼体的运动的下摄像机(6a)。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线(4)的管径尺寸与一条鱼体的宽度相近,输送时若干鱼体在输送管线(4)中沿输送管线(4)的长度方向挨个排列。


7.一种麻醉休眠保活运输一体化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泵吸输入步骤:利用泵吸输送装置(2)将养殖区(1)中的鱼体输送到输送管线(4)的进料口(407),进入输送管线(4)的上过渡段(401);
鱼体损伤判别筛除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其倪锦肖哲非沈建丁玉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