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033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蔬菜栽培基质技术领域。所述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包括玉米秸秆、牛粪、菌渣、荒漠砂按照体积比为4:2:2.5:1.5混合制成。所述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发酵腐熟;粉碎;过筛;复配;消毒;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就地取材、操作方便,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污染,降低了成本,所配基质营养丰富、价格低廉,调制和配制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蔬菜栽培基质
,具体为一种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其栽培技术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蔬菜栽培方式为采用土壤直接进行栽培,对耕地的依赖性强,且栽培中施用的化学肥料,由于淋溶作用,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板结,温室中土传病害发生严重。近年来无土栽培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干旱的戈壁地区,戈壁温室发展迅速,应用无土栽培技术,拓宽了蔬菜栽培领域,解决了粮菜争地的矛盾,提高了光能、土地和废弃物等资源的利用率。无土栽培根据栽培介质的不同分为水培、雾(气)培和基质栽培。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相比,其透气性好,呼吸作用强,营养成分高,可减少病虫害,还可重复利用。基质栽培与水培、雾培相比,设施简单、投资成本低。且基质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所形成的根际环境养分、水分、pH和温度等变化缓慢,栽培管理简单,与土壤栽培有许多相似之处,栽培技术容易掌握。早期的栽培基质的主要成分为草炭和泥炭。但是,这种栽培基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存在严重影响且成本较高。因此,基于戈壁地区温室发展的现状及玉米秸秆、牛粪、菌渣、河沙等丰富的资源,研究开发出一种因地制宜、环保经济的蔬菜栽培基质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包括玉米秸秆、牛粪、菌渣、荒漠砂按照体积比为4:2:2.5:1.5混合制成。所述玉米秸秆粉碎至粒径为3~10cm。所述菌渣粉碎至粒径≤5cm。所述荒漠砂的粒径为2~4mm。所述的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发酵腐熟:将玉米秸秆、牛粪、菌渣分别进行发酵腐熟;粉碎:将发酵腐熟完成的玉米秸秆、牛粪、菌渣粉碎;过筛:将荒漠砂直接过筛孔为2~4mm的筛;复配:将各原料按比例分层间隔堆置,并混翻3~4遍,使其充分混合均匀得基质;消毒:在复配所得基质槽装料前5~7天,用40%甲醛原液稀释成50倍液,按20~40L/m3的药液量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基质,边喷边搅拌,喷洒完毕后用塑料膜盖12~24小时,揭膜后将基质风干2周;调节:向基质中加入硫酸亚铁进行调节,使发酵基质pH值达到7.5左右,对于使用过需重复利用的基质,进行淋洗,使EC值低于2.6ms/cm。所述玉米秸秆发酵腐熟过程中,向玉米秸秆中添加尿素,调节C/N至20:1~25:1,再向玉米秸秆中添加微生物腐熟菌剂,加水调节玉米秸秆含水量调节至60~65%,将玉米秸秆堆置成高1.2m、底宽3m、顶宽2m、长度不限的台形堆,堆体表面覆盖一层普通棚膜,监测距离堆体顶端深30cm处温度,温度上升至60℃以上时,翻堆1次,后每7天翻混1次,含水量下降在45%以下时补水至60~65%,堆体温度接近环境温度、颜色褐变、有轻微草香味时发酵完成,共需60~65天。所述牛粪发酵腐熟过程中,调节牛粪含水量至60~65%,剔除杂物,向牛粪中添加微生物腐熟菌剂,堆置成高1.2m、底宽3m、顶宽2m、长度不限的台形堆,堆体表面覆盖一层普通棚膜,监测距离堆体顶端深30cm处温度,温度上升至60℃以上并维持48小时,翻堆1次,后每5天翻堆1次,堆体温度接近环境温度、颜色变褐、有轻微泥香味时发酵完成,共需30~35天。所述菌渣发酵腐熟过程中,向菌渣中添加微生物腐熟菌剂,堆置成高1.2m、底宽3m、顶宽2m、长度不限的台形堆,堆体表面覆盖一层普通棚膜,监测距离堆体顶端深40cm处温度,温度上升至60℃以上并维持48h,翻堆1次,后每6天翻堆1次,堆体温度接近环境温度、颜色变褐、有轻微菌香味时发酵完成,共需30~35天。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使用安全,透气性好,可就地取材,取材方便,能够降低基质造价;本专利技术能支持固定植株;有一定保肥、保水能力,透气性好,有一定的化学缓冲能力,如稳定氢离子浓度,处理根系分泌物,保持良好的水、气、养分的比例,营养丰富。综上,本专利技术就地取材、操作方便,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污染,降低了成本,所配价格低廉,调制和配制简单,便于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所述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包括玉米秸秆、牛粪、菌渣、荒漠砂按照体积比为4:2:2.5:1.5混合制成。所述玉米秸秆粉碎至粒径为3cm。所述菌渣粉碎至粒径3cm。所述荒漠砂的粒径为2mm。所述的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酵腐熟:将玉米秸秆、牛粪、菌渣分别进行发酵腐熟;粉碎:将发酵腐熟完成的玉米秸秆、牛粪、菌渣粉碎;过筛:将荒漠砂直接过筛孔为2mm的筛;复配:将各原料按比例分层间隔堆置,并混翻3遍,使其充分混合均匀得基质;消毒:在复配所得基质槽装料前5天,用40%甲醛原液稀释成50倍液,按20L/m3的药液量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基质,边喷边搅拌,喷洒完毕后用塑料膜盖12小时,揭膜后将基质风干2周;调节:向基质中加入硫酸亚铁进行调节,使发酵基质pH值达到7.5左右,对于使用过需重复利用的基质,进行淋洗,使EC值低于2.6ms/cm。所述玉米秸秆发酵腐熟过程中,向重量份为15份的玉米秸秆中添加重量份为0.3份尿素,调节C/N至20:1,再向重量份为15份的玉米秸秆中添加重量份为0.045份微生物腐熟菌剂,加水调节玉米秸秆含水量调节至60%,将玉米秸秆堆置成高1.2m、底宽3m、顶宽2m、长度不限的台形堆,堆体表面覆盖一层普通棚膜,监测距离堆体顶端深30cm处温度,温度上升至60℃以上时,翻堆1次,后每7天翻混1次,含水量下降在45%以下时补水至60%,堆体温度接近环境温度、颜色褐变、有轻微草香味时发酵完成,共需60-65天。所述牛粪发酵腐熟过程中,调节牛粪含水量至60%,剔除杂物,向重量份为35份的牛粪中添加重量份为0.105份的微生物腐熟菌剂,堆置成高1.2m、底宽3m、顶宽2m、长度不限的台形堆,堆体表面覆盖一层普通棚膜,监测距离堆体顶端深30cm处温度,温度上升至60℃以上并维持48小时,翻堆1次,后每5天翻堆1次,堆体温度接近环境温度、颜色变褐、有轻微泥香味时发酵完成,共需30~35天。所述菌渣发酵腐熟过程中,向重量份为15份的菌渣中添加重量份为0.015份的微生物腐熟菌剂,堆置成高1.2m、底宽3m、顶宽2m、长度不限的台形堆,堆体表面覆盖一层普通棚膜,监测距离堆体顶端深40cm处温度,温度上升至60℃以上并维持48h,翻堆1次,后每6天翻堆1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包括玉米秸秆、牛粪、菌渣、荒漠砂按照体积比为4:2:2.5:1.5混合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包括玉米秸秆、牛粪、菌渣、荒漠砂按照体积比为4:2:2.5:1.5混合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秸秆粉碎至粒径为3~1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渣粉碎至粒径≤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荒漠砂的粒径为2-4m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发酵腐熟:将玉米秸秆、牛粪、菌渣分别进行发酵腐熟;
粉碎:将发酵腐熟完成的玉米秸秆、牛粪、菌渣粉碎;
过筛:将荒漠砂过2~4mm筛;
复配:将各原料按比例分层间隔堆置,并混翻3~4遍,使其充分混合均匀;
消毒:在复配所得基质槽装料前5~7天,用40%甲醛原液稀释成50倍液,按20~40L/m3的药液量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基质,边喷边搅拌,喷洒完毕后用塑料膜盖12~24小时,揭膜后将基质风干2周;
调节:向基质中加入硫酸亚铁进行调节,使发酵基质pH值达到7.5左右,对于使用过需重复利用的基质,进行淋洗,使EC值低于2.6ms/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戈壁地区温室蔬菜栽培用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军韩顺斌魏周秀段誉李天童胡陇生孙倩焦阳丁晓莉张维彪
申请(专利权)人:临泽县兴科荒漠现代设施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