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及构建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880317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包括海岸带近岸滩地中植物种苗的选择、培育,围隔的设置,种植区域地形的改造,围隔最终的拆除。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改善海岸带近岸滩地局部区域微生态条件,可以使植物种苗在海岸带近岸滩地中快速存活并繁殖,形成植物群落,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理念的海岸带修复方法,相比于目前海岸带治理的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完全的生态治理方式,初期耗能极低,在后期基本实现零能耗,而且实现了海岸带近岸滩地的生态修复,可长效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及构建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及构建结构。
技术介绍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沿海地区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污染,多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相当体量的工矿企业工业废水和沿海居民生活污水,未经达标处理而排入海中,在沿海岸滩多处可见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尤其是近岸滩地,更成为污染集中、破坏严重的区域。对海岸带近岸滩地造成严重污染的同时,对滩地植被形成了毁灭性破坏,近岸滩地原有防风消浪功能尽失,鸟类等动物天然的栖息场所也损失殆尽。目前海岸带近岸滩地修复多采用水利措施,例如防浪堤、防浪墙等“灰色措施”,首先成本较高,其次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对海洋造成一定的污染,且不具有生态属性。以生态修复的方式进行海岸带近岸滩地修复,是一种可以长效运行的生态方式,节能环保。但是海岸带近岸滩地难以满足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存活条件。通过改善海岸带近岸滩地局部区域微生态条件,实现植物群落在近岸滩地中的存活及繁殖,解决了这一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及构建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拟修复海域范围内选择海浪较小区域,通过围隔设置,分隔出植物种植区域,同时,依靠围隔对海浪进行削减;(2)围隔上部安装浮体,下部安装配重,沉至滩地表面,并通过木桩进行固定,围隔裙体实际高度高于最高潮水位,以确保当水深发生变化时,围隔可随漂浮于水面的浮体而上下浮动;(3)在种植区域内通过地形改造抬高滩地高度,并形成迎水坡面;(4)在植物种植区域内,首批种植范围为靠近海岸区域,以海岸线为基线,逐步向围隔方向种植,扩大种植范围;(5)对植物种苗进行选育,并进行栽植;(6)拆除围隔,在海岸带近岸滩地生态修复最终完成后,可将围隔拆除,以供下次使用;围隔拆除是指待围隔范围内植物群落构建完成,成活1年以后,将围隔拆除,在该过程中,以植物自身的生长繁殖为主,人工补种为辅。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海浪较小的区域是指海浪小于0.5m的区域。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地形改造是通过块石层、透水层、稳定层、种植层自下而上构建而成的,所述块石层选用单块重量30-40kg,尺寸为20-30cm,所述透水层选用级配碎石,粒径为2-5cm,所述稳定层采用生态混凝土,所述种植层使用当地周边剔除碎石等杂物的滩地土壤。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所述迎水坡面形成后在其表面浇筑一层生态混凝土,起到稳定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扩大种植范围的种植方法,具体如下:S1、以海岸线为基线,以“线条型”逐步向围隔方向种植,首批种植以每日淹没时间不超过4小时为宜;S2、首批种植植物成活1个月以后,进一步向外围扩大种植面积,直至围隔附近,水位最深处每日淹没时间不超过8小时。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植物种苗首先在当地土生植物种群中选择耐盐碱、抗风浪能力强的品种,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培育、驯化,以获取耐盐碱性更好、抗风浪能力更强的植物品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结构,包括围隔裙体和用于种植的迎水坡面,所述围隔裙体围绕在迎水坡面的周向上;所述围隔裙体由多个围隔单元拼接而成,所述围隔单元包括交错设置的上围隔板和下围隔板,所述上围隔板通过滑动连接组件以上下滑动的方式连接在下围隔板上;所述上围隔板的顶部固定设有浮体,所述浮体的两个设有扎带;所述下围隔板的底部固定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两侧以贯穿的方式设有固定桩;所述迎水坡面由块石层、透水层、稳定层、种植层自下而上构建而成,所述块石层铺设在原土层,所述种植层上种植有植被层。进一步的,所述上围隔板和下围隔板上设有透水性网膜,所述透水性网膜的网孔直径不大于0.5mm。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连接组件包括两组长条形的滑轨和长条形的滑块,且分布在围隔单元的两侧,所述滑轨和滑块分别沿竖直方向固定在上围隔板和下围隔板上,所述滑块的横截面呈T形结构,所述滑轨的内侧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用于滑块在滑轨上滑动。进一步的,所述浮体为充气气囊或泡沫块。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及构建结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改变小范围环境条件,可以使植物在海岸带近岸滩地中快速存活并繁殖,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岸带修复的理念,相比于目前海岸带修复的方式,本专利技术属于完全的生态治理方式,耗能极低,在实施过程中对海洋无污染,在后期基本实现零能耗,而且可长效运营。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关于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关于围隔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关于围隔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关于迎水坡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围隔单元,11、上围隔板,12、下围隔板,13、滑轨,14、滑块,15、浮体,16、配重块,17、固定桩,18、透水性网膜,19、扎带;2、迎水坡面,21、植被层,22、种植层,23、稳定层,24、透水层,25、块石层,26、原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参见图1,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结构,包括围隔裙体和用于种植的迎水坡面2,围隔裙体围绕在迎水坡面2的周向上。参见图1-3,围隔裙体由多个围隔单元1拼接而成,围隔单元1包括交错设置的上围隔板11和下围隔板12,上围隔板11和下围隔板12上设有透水性网膜18,透水性网膜18的网孔直径不大于0.5mm。参见图2-3,上围隔板11通过滑动连接组件以上下滑动的方式连接在下围隔板12上,滑动连接组件包括两组长条形的滑轨13和长条形的滑块14,且分布在围隔单元1的两侧,滑轨13和滑块14分别沿竖直方向固定在上围隔板11和下围隔板12上,滑块14的横截面呈T形结构,滑轨13的内侧设有与滑块14相匹配的滑槽,用于滑块14在滑轨13上滑动。参见图2-3,上围隔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在拟修复海域范围内选择海浪较小区域,通过围隔设置,分隔出植物种植区域,同时,依靠围隔对海浪进行削减;/n(2)围隔上部安装浮体,下部安装配重,沉至滩地表面,并通过木桩进行固定,围隔裙体实际高度高于最高潮水位,以确保当水深发生变化时,围隔可随漂浮于水面的浮体而上下浮动;/n(3)在种植区域内通过地形改造抬高滩地高度,并形成迎水坡面;/n(4)在植物种植区域内,首批种植范围为靠近海岸区域,以海岸线为基线,逐步向围隔方向种植,扩大种植范围;/n(5)对植物种苗进行选育,并进行栽植;/n(6)拆除围隔,在海岸带近岸滩地生态修复最终完成后,可将围隔拆除,以供下次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拟修复海域范围内选择海浪较小区域,通过围隔设置,分隔出植物种植区域,同时,依靠围隔对海浪进行削减;
(2)围隔上部安装浮体,下部安装配重,沉至滩地表面,并通过木桩进行固定,围隔裙体实际高度高于最高潮水位,以确保当水深发生变化时,围隔可随漂浮于水面的浮体而上下浮动;
(3)在种植区域内通过地形改造抬高滩地高度,并形成迎水坡面;
(4)在植物种植区域内,首批种植范围为靠近海岸区域,以海岸线为基线,逐步向围隔方向种植,扩大种植范围;
(5)对植物种苗进行选育,并进行栽植;
(6)拆除围隔,在海岸带近岸滩地生态修复最终完成后,可将围隔拆除,以供下次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海浪较小的区域是指海浪小于0.5m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地形改造是通过块石层、透水层、稳定层、种植层自下而上构建而成的,所述块石层选用单块重量30-40kg,尺寸为20-30cm,所述透水层选用级配碎石,粒径为2-5cm,所述稳定层采用生态混凝土,所述种植层使用当地周边剔除碎石等杂物的滩地土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迎水坡面形成后在其表面浇筑一层生态混凝土,起到稳定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扩大种植范围的种植方法,具体如下:
S1、以海岸线为基线,以“线条型”逐步向围隔方向种植,首批种植以每日淹没时间不超过4小时为宜;
S2、首批种植植物成活1个月以后,进一步向外围扩大种植面积,直至围隔附近,水位最深处每日淹没时间不超过8小时。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丁彭云孙祥何立海黄璜
申请(专利权)人: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