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鞭草野生变家种的繁殖方法,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从野生马鞭草植株的底部开始收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整套从种子选择、育苗圃整地、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等科学可行的马鞭草野生变家种的繁殖方法,通过对种子及育苗圃采用科学的处理技术有效地打破了种子的休眠机制和改良了发芽环境;通过采用流体播种法有效地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长势;培育的幼苗通过科学的土壤处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的处理有效的保证了种苗的成活率,培育出了优质、健壮的种苗,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马鞭草野生变家种的规范化种植的推广,对保证马鞭草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鞭草野生变家种的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繁殖培育
,具体为一种马鞭草野生变家种的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地上部分,又名紫顶龙芽、铁马鞭、鹤膝风、土荆芥、红藤草等,本品味苦性凉,入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淤及利水消肿的功能。用于瘢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马鞭草为一常用药,治疗范围主要集中在消炎、止血、抗菌、疟疾、肝炎、痢疾、口腔感染及妇科疾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马鞭草喜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喜肥,喜湿润,怕涝,不耐干旱,一般的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长势健壮,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在南方地区种植1次可连续收割多年;而在东北地区种植,由于冬季寒冷,根部不能越冬,只能一年一种。花期7月上旬8月下旬,花由花序下端向上逐渐开放,果实成熟期8月中旬至10月,霜冻地上部分即死,年生长期165天左右。种子三棱状、矩圆形,两端宽度几乎相等,表面粗糙,土黄色或棕黄色,无光泽,千粒重0.34g,寿命1年。种子存在一定的休眠期,自然状态下发芽率极低,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0-30℃,25℃时发芽较快,发芽率高达90%以上。长久以来科研院所、大学及企业对马鞭草的研究持续不断,主要在药理、病理这方面深层次的研究,但是其基础性的繁殖栽培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没有形成规范的、可行的繁殖技术体系,同时现有马鞭草基本都是来源于野生资源,随着马鞭草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用药量也在不断加大,马鞭草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解决鞭草野生变家种的技术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马鞭草野生变家种的繁殖方法,通过播种技术的改进,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培育出优质、高产的马鞭草种苗,解决了现有马鞭草基本都是来源于野生资源,随着马鞭草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用药量也在不断加大,马鞭草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将面临巨大挑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马鞭草野生变家种的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种子选择: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从野生马鞭草植株的底部开始收集,选择果壳颜色呈土黄色或棕黄色的成熟种子,分批进行采收后晒干备用;步骤二、育苗圃整地:向育苗圃中施用一定量的基肥,同时施入噻唑膦、阿维菌素、恶霉灵颗粒剂,对育苗圃深翻30cm以上,接着旋耕耙平;对苗床施用质量浓度为30%恶霉灵乳剂经稀释1500倍后喷施消毒,将专用育苗基质倒入苗床上铺设3-5cm厚度;步骤三、浸种催芽:称量一定量步骤一中的备用种子,将种子过细筛后去除土粒杂质,接着使用清水淘洗去除漂浮杂质及秕粒,再使用84消毒液稀释4倍后对种子进行消毒20-30min;最后对种子进行洗净烘干,配制GA3和迈舒平混合浸种液,用摇床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进行浸种处理;步骤四、播种:播种时间选择春季2-3月份或秋季9-10月份,种子的播种采用流体播种法,将羧甲基纤维素溶解在水中配成胶体,放置24h,备用;将浸种完毕的种子捞出,对捞出的种子沥干水后加入胶体混合均匀,另外在播种期间对种子进行间断式搅拌;使用开沟器在苗床上开设出0.8cm深、行距为10cm的播种沟,同时使用流体播种器,按照50m/L的播种速度进行播种,播种后对种子进行喷雾灌溉浇透水,最后覆盖上地膜,安装遮阳网进行遮阴75%;步骤五、苗期管理:从幼苗子叶展开到第一片真叶露心阶段为子苗期,待90%以上出芽后揭去地膜进入正常的管理,在保证苗床基质水分60-70%的前提下,控制浇水量;从第一对真叶露心至第三对真叶展开为幼苗期,将苗床基质含水量控制在55%-65%,浇水方式选择见干见湿;在一叶一心时期,进行间苗,每行留苗30-40株,间苗后,距离恶霉灵乳剂使用14天后施用水溶肥、EM菌及淡紫拟青霉压苗补充菌肥,从第一片真叶发育完成后开始喷施叶面肥,之后每7-10天喷施一次,并且在中后期浇1-3次水溶肥;在三叶期,使用阿维菌素进行冲施处理;从第四对真叶展开至定植阶段为成苗期,浇水方式见干见湿,在该段时期根据生长情况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并适当补充EM菌、枯草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接着施用助壮素控旺,获得壮苗;步骤六、出圃前管理:对种苗出圃前5天控肥水,另外在种苗出圃定植前1天浇透水;步骤七、成苗质量标准:种苗具有4-5对真叶,叶片翠绿肥大,株高10-15cm,茎粗3mm,木质化程度达到87%以上,进行定植。优选的,步骤二中,基肥由尿素、三元复合肥和有机菌肥组成,其中三元复合肥采用18-18-18三元复合肥,且尿素、三元复合肥和有机菌肥的施用量分别为尿素6-15kg/亩、18-18-18三元复合肥15-30kg/亩、有机菌肥250-500kg/亩;通过旋耕耙平整理苗床规格为50m×1m,两苗床之间留0.5m的走道;噻唑膦、阿维菌素、恶霉灵颗粒剂的施用量分别为噻唑膦1-2kg/亩、阿维菌素2-4kg/亩、恶霉灵颗粒剂1-2kg/亩,专用育苗基质选用草炭土和蛭石采用3:1的比例进行配比制成。优选的,步骤三中,浸种催芽方法具体为使用84消毒液稀释4倍后对种子进行消毒20-30min,配制1.8g/LGA3和6000倍迈舒平混合浸种液2L,用摇床在转速为200r/min,温度为25℃的条件下浸种36-48小时。优选的,步骤四中,流体播种法是将马鞭草种子悬浮于羧甲基纤维素溶解在水中配成的胶体中,通过流体播种器将马鞭草种子播种于苗圃中。优选的,步骤四中,胶体为质量浓度为1.1%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马鞭草野生变家种的繁殖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整套从种子选择、育苗圃整地、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等科学可行的马鞭草野生变家种的繁殖方法,通过对种子及育苗圃采用科学的处理技术有效地打破了种子的休眠机制和改良了发芽环境;通过采用流体播种法有效地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长势;培育的幼苗通过科学的土壤处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的处理有效的保证了种苗的成活率,培育出了优质、健壮的种苗,本专利技术有利于马鞭草野生变家种的规范化种植的推广,对保证马鞭草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马鞭草野生变家种的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种子选择:在8月中旬,从野生马鞭草植株的底部开始收集,选择果壳颜色呈土黄色或棕黄色的成熟种子,分批进行采收后晒干备用;步骤二、育苗圃整地:施用尿素7.9Kg、18-18-18三元复合肥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鞭草野生变家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种子选择: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从野生马鞭草植株的底部开始收集,选择果壳颜色呈土黄色或棕黄色的成熟种子,分批进行采收后晒干备用;/n步骤二、育苗圃整地:向育苗圃中施用一定量的基肥,同时施入噻唑膦、阿维菌素、恶霉灵颗粒剂,对育苗圃深翻30cm以上,接着旋耕耙平;/n对苗床施用质量浓度为30%恶霉灵乳剂经稀释1500倍后喷施消毒,将专用育苗基质倒入苗床上铺设3-5cm厚度;/n步骤三、浸种催芽:称量一定量步骤一中的备用种子,将种子过细筛后去除土粒杂质,接着使用清水淘洗去除漂浮杂质及秕粒,再使用84消毒液稀释4倍后对种子进行消毒20-30min;/n最后对种子进行洗净烘干,配制GA3和迈舒平混合浸种液,用摇床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进行浸种处理;/n步骤四、播种:播种时间选择春季2-3月份或秋季9-10月份,种子的播种采用流体播种法,将羧甲基纤维素溶解在水中配成胶体,放置24h,备用;/n将浸种完毕的种子捞出,对捞出的种子沥干水后加入胶体混合均匀,另外在播种期间对种子进行间断式搅拌;/n使用开沟器在苗床上开设出0.8cm深、行距为10cm的播种沟,同时使用流体播种器,按照50m/L的播种速度进行播种,播种后对种子进行喷雾灌溉浇透水,最后覆盖上地膜,安装遮阳网进行遮阴75%;/n步骤五、苗期管理:从幼苗子叶展开到第一片真叶露心阶段为子苗期,待90%以上出芽后揭去地膜进入正常的管理,在保证苗床基质水分60-70%的前提下,控制浇水量;/n从第一对真叶露心至第三对真叶展开为幼苗期,将苗床基质含水量控制在55%-65%,浇水方式选择见干见湿;/n在一叶一心时期,进行间苗,每行留苗30-40株,间苗后,距离恶霉灵乳剂使用14天后施用水溶肥、EM菌及淡紫拟青霉压苗补充菌肥,从第一片真叶发育完成后开始喷施叶面肥,之后每7-10天喷施一次,并且在中后期浇1-3次水溶肥;/n在三叶期,使用阿维菌素进行冲施处理;/n从第四对真叶展开至定植阶段为成苗期,浇水方式见干见湿,在该段时期根据生长情况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并适当补充EM菌、枯草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接着施用助壮素控旺,获得壮苗;/n步骤六、出圃前管理:对种苗出圃前5天控肥水,另外在种苗出圃定植前1天浇透水;/n步骤七、成苗质量标准:种苗具有4-5对真叶,叶片翠绿肥大,株高10-15cm,茎粗3mm,木质化程度达到87%以上,进行定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鞭草野生变家种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种子选择: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从野生马鞭草植株的底部开始收集,选择果壳颜色呈土黄色或棕黄色的成熟种子,分批进行采收后晒干备用;
步骤二、育苗圃整地:向育苗圃中施用一定量的基肥,同时施入噻唑膦、阿维菌素、恶霉灵颗粒剂,对育苗圃深翻30cm以上,接着旋耕耙平;
对苗床施用质量浓度为30%恶霉灵乳剂经稀释1500倍后喷施消毒,将专用育苗基质倒入苗床上铺设3-5cm厚度;
步骤三、浸种催芽:称量一定量步骤一中的备用种子,将种子过细筛后去除土粒杂质,接着使用清水淘洗去除漂浮杂质及秕粒,再使用84消毒液稀释4倍后对种子进行消毒20-30min;
最后对种子进行洗净烘干,配制GA3和迈舒平混合浸种液,用摇床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进行浸种处理;
步骤四、播种:播种时间选择春季2-3月份或秋季9-10月份,种子的播种采用流体播种法,将羧甲基纤维素溶解在水中配成胶体,放置24h,备用;
将浸种完毕的种子捞出,对捞出的种子沥干水后加入胶体混合均匀,另外在播种期间对种子进行间断式搅拌;
使用开沟器在苗床上开设出0.8cm深、行距为10cm的播种沟,同时使用流体播种器,按照50m/L的播种速度进行播种,播种后对种子进行喷雾灌溉浇透水,最后覆盖上地膜,安装遮阳网进行遮阴75%;
步骤五、苗期管理:从幼苗子叶展开到第一片真叶露心阶段为子苗期,待90%以上出芽后揭去地膜进入正常的管理,在保证苗床基质水分60-70%的前提下,控制浇水量;
从第一对真叶露心至第三对真叶展开为幼苗期,将苗床基质含水量控制在55%-65%,浇水方式选择见干见湿;
在一叶一心时期,进行间苗,每行留苗30-40株,间苗后,距离恶霉灵乳剂使用14天后施用水溶肥、EM菌及淡紫拟青霉压苗补充菌肥,从第一片真叶发育完成后开始喷施叶面肥,之后每7-10天喷施一次,并且在中后期浇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勇,马磊,邓子贤,张俻,葛德助,王翔,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安徽普康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