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瑶山苣苔自然回归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031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瑶山苣苔自然回归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瑶山苣苔1-2年生叶片为外植体,经过处理后在原生境经过改良的基质中直接扦插生根形成完整植株,第二年即可开花。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具有取材方便,成功率高等优点,有利于瑶山苣苔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瑶山苣苔自然回归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瑶山苣苔自然回归的方法。
技术介绍
瑶山苣苔(Dayaoshaniacotinifolia)是苦苣苔科瑶山苣苔属多年生常绿草本,仅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老山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就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2012年被列为国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其濒危的主要原因是分布区极其狭小、自然条件下难以结实、种子萌发率较低等内在原因和生境遭到破坏等外在因素,自然更新困难,对瑶山苣苔进行野外自然回归十分必要。由于瑶山苣苔栽培时对生境要求苛刻,育苗较困难,在原产地直接进行种苗繁殖和自然回归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瑶山苣苔自然回归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瑶山苣苔自然回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于4-6月,采用消毒过的剪刀从叶柄基部剪取瑶山苣苔1-2年生无病虫害的成熟叶片,然后将叶柄基部浸泡在1.0-5.0毫克/升萘乙酸(NAA)溶液中10-30分钟;b.在瑶山苣苔原生境地,挖种植坑,然后向种植坑中用扦插基质先填3-5厘米厚度,再在每个坑中加入1-3克保水剂,再覆盖2厘米厚的扦插基质;将在步骤a中处理好的叶片的叶柄扦插在扦插基质中,浇透水,常规管理,再生形成完整瑶山苣苔植株。优选,所述的种植坑大小10厘米*10厘米、深度为5-7厘米。优选,所述的扦插基质是采用原生境园土、泥炭土和珍珠岩以体积比3-5:3-5:1混合配制得到的。优选,所述的保水剂为郑州双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营养型土壤保水剂。本专利技术以瑶山苣苔1-2年生叶片为外植体,经过处理后在原产地经过改良的基质中直接扦插生根形成完整植株,第二年即可开花。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瑶山苣苔自然回归的的文献和专利报道。本专利技术方法具有取材方便,成功率高等优点,有利于瑶山苣苔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1.基质的准备和配制:扦插基质采用原生境园土、进口泥炭土和珍珠岩以体积比3:3:1混合配制。2.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生长旺盛的瑶山苣苔(Dayaoshaniacotinifolia)1-2年生无病虫害的成熟叶片,从叶柄基部用采用体积分数75%乙醇水溶液消毒的剪刀剪下叶片,然后将叶柄基部浸泡在1.0毫克/升萘乙酸(NAA)溶液中30分钟。3.扦插繁殖和小苗管理: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老山自然保护区瑶山苣苔原生境地周围选择土壤较为疏松的坡地上挖一些10厘米*10厘米的小坑,深度为5厘米。用步骤1中配制好的扦插基质先填3厘米厚度,再在每小坑中加入1克郑州双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营养型土壤保水剂后再覆盖2厘米厚度的步骤1中配制好的扦插基质,然后将在步骤2中处理好的叶片叶柄扦插在扦插基质中,每小坑插4片叶,浇透水。由于4-6月原生地属雨季且环境湿度大,基本上不用再浇水。扦插后3个月,在叶柄与叶片基部连接处会形成带根的小苗,随后小苗的根系会扎入土壤中形成完整植株,成功率70%。第二年9-10月花期即可开花。实施例21.基质的准备和配制:扦插基质采用原生境园土、进口泥炭土和珍珠岩以体积比4:4:1混合配制。2.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生长旺盛的瑶山苣苔(Dayaoshaniacotinifolia)1-2年生无病虫害的成熟叶片,从叶柄基部用采用体积分数75%乙醇水溶液消毒的剪刀剪下叶片,然后将叶柄基部浸泡在3.0毫克/升萘乙酸(NAA)溶液中20分钟。3.扦插繁殖和小苗管理: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老山自然保护区瑶山苣苔原生境地周围选择土壤较为疏松的坡地上挖一些10厘米*10厘米的小坑,深度为6厘米。用步骤1中配制好的扦插基质先填4厘米厚度,再在每小坑中加入2克郑州双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营养型土壤保水剂后再覆盖2厘米厚度的步骤1中配制好的扦插基质,然后将在步骤2中处理好的叶片叶柄扦插在扦插基质中,每小坑插4片叶,浇透水。由于5-6月原生地属雨季且环境湿度大,基本上不用再浇水。扦插后2.5个月,在叶柄与叶片基部连接处会形成带根的小苗,随后小苗的根系会扎入土壤中形成完整植株,成功率75%,第二年9-10月花期即可开花。实施例31.基质的准备和配制:扦插基质采用原生境园土、进口泥炭土和珍珠岩以体积比5:5:1混合配制。2.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生长旺盛的瑶山苣苔(Dayaoshaniacotinifolia)1-2年生无病虫害的成熟叶片,从叶柄基部用采用体积分数75%乙醇水溶液消毒的剪刀剪下叶片,然后将叶柄基部浸泡在5.0毫克/升萘乙酸(NAA)溶液中10分钟。3.扦插繁殖和小苗管理: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老山自然保护区瑶山苣苔原生境地周围选择土壤较为疏松的坡地上挖一些10厘米*10厘米的小坑,深度为7厘米。用步骤1中配制好的扦插基质先填5厘米厚度,再在每小坑中加入3克郑州双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营养型土壤保水剂后再覆盖2厘米厚度的步骤1中配制好的扦插基质,然后将在步骤2中处理好的叶片叶柄扦插在扦插基质中,每小坑插4片叶,浇透水。由于6月原生地属雨季且环境湿度大,基本上不用再浇水。扦插后2个月,在叶柄与叶片基部连接处会形成带根的小苗,随后小苗的根系会扎入土壤中形成完成植株,成功率80%,第二年9-10月花期即可开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瑶山苣苔自然回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于4-6月,采用消毒过的剪刀从叶柄基部剪取瑶山苣苔1-2年生无病虫害的成熟叶片,然后将叶柄基部浸泡在1.0-5.0毫克/升NAA溶液中10-30分钟;/nb.在瑶山苣苔原生境地,挖种植坑,然后向种植坑中用扦插基质先填3-5厘米厚度,再在每个坑中加入1-3克保水剂,再覆盖2厘米厚的扦插基质;将在步骤a中处理好的叶片的叶柄扦插在扦插基质中,浇透水,常规管理,再生形成完整瑶山苣苔植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瑶山苣苔自然回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于4-6月,采用消毒过的剪刀从叶柄基部剪取瑶山苣苔1-2年生无病虫害的成熟叶片,然后将叶柄基部浸泡在1.0-5.0毫克/升NAA溶液中10-30分钟;
b.在瑶山苣苔原生境地,挖种植坑,然后向种植坑中用扦插基质先填3-5厘米厚度,再在每个坑中加入1-3克保水剂,再覆盖2厘米厚的扦插基质;将在步骤a中处理好的叶片的叶柄扦插在扦插基质中,浇透水,常规管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宋君涂德华吴坤林郭贝怡黄崇斌陈赞凤吴锦赵罗爱莲赵桂连苏敏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金秀瑶族自治县国有金秀林场广西金秀老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