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031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该食用菌培养基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70~85份、食用菌菌渣25~40份、促生剂0.8~1.2份、泥炭土3~5份、松木屑2~5份、蔗糖3~5份、生石灰粉0.5~1份和发酵菌剂0.3~0.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S2)一次发酵:S3)二次发酵;S4)分装:S5)高温灭菌:S6)接种:S7)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解决了食用菌培养基形成时间长、效率较低的问题,且使得栽植出的食用菌能够实现高产、品质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统称为蘑菇。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成为国内外消费者主要食品之一,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食用菌培养基质又称培养料、培养基质。供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养分、水分和酸碱度符合要求的基质。作纯培养用的培养基,必须经过严格灭菌,保持无菌状态。培养基按成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3种,在食用菌培养基质的制造过程中,采用自然发酵,基质形成时间较长,需要吸收多种营养物质,现有的基质原料不易获得,不能够大范围进行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解决了基质形成时间长、效率较低的问题,且使得栽植出的食用菌能够实现高产、品质优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70~85份、食用菌菌渣25~40份、促生剂0.8~1.2份、泥炭土3~5份、松木屑2~5份、蔗糖3~5份、生石灰粉0.5~1份和发酵菌剂0.3~0.5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按培养基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比例将玉米芯、食用菌菌渣、泥炭土、松木屑与蔗糖混匀后粉碎成50~100目的磨粉状,并加入水;原料与水的重量比为1:1.1~1.3,加水后对原料进行混合翻拌以使原料吸水均匀,同时加入生石灰粉以调整pH值,使得配制出的培养基的pH值为6.5~7.5,得到培养基混合料;S2)、一次发酵:在培养基混合料加入发酵菌剂,并搅拌均匀,然后建堆发酵;翻堆至少三次,每次翻堆发酵8~10h;S3)、二次发酵;将发酵好的混合料进行二次发酵,添加促生剂,去除原料中的有害菌,保留有益菌;S4)、分装:用菌种袋对上述制得的培养基进行分装,每袋装培养基0.3kg,分装后的菌种袋饱满、松紧适宜,并在菌种袋上加盖塑料套圈封口;S5)、高温灭菌:对上述制得的菌种袋进行高温蒸汽灭菌,灭菌温度为115℃~120℃,0.1~0.2Mpa,时间为1~2h,灭菌结束后将菌种袋放入室内进行自然冷却以备用;S6)、接种:在接种箱内打开上述灭菌后的菌种袋的封口盖,对制得的培养基上接种活化后的食用菌剂,接种量为1~5%v/m;S7)、培养:把接种后的菌种袋放于18~25℃的暗室内培养菌丝,培养菌丝7天后清污去杂,培养菌丝25~30天后菌丝满袋,菌种成熟,即制得固体菌种。较优的,所述发酵菌剂是由双歧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醋酸杆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种。各菌种浓度比为3:2:2:1:1.5:1:1,各菌种浓度不得少于0.5亿个/g。较优的,所述促生剂为萘乙酸、生长素、矮壮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步骤S1中培养基混合料含水率为60~65%。所述步骤S7中,暗室内空气湿度为60~85%。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解决了基质形成时间长、效率较低的问题,且使得栽植出的食用菌能够实现高产、品质优良。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有促生剂,提高基质的营养组成,增加生物转化率,使食用菌生长较为迅速,而且满足食用菌生长的要求,同时通过添加发酵菌剂,进行二次发酵,缩短培养基质进行发酵的过程,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且在菌丝生长过程中抑制杂菌,污染率极,使其快速投入生产,效率较高。通过选用合理配比的玉米芯、食用菌菌渣、泥炭土、松木屑和蔗糖等混合发酵制成培养基,营养全面均衡,培养基能满足菌种生长全过程所需要的营养,不需施用其它肥料,便于食用菌吸收,其中玉米芯粉、泥炭土为食用菌提供碳源,松木屑提供硬脂酸,添加的菌渣是经过微生物转换的粗纤维生物质,肥效分散均匀。在各成分之间共同作用下,缩短了食用菌栽培种的生长周期,可使食用菌菌种快速繁育、菌种覆盖率高,菌种活力强、抗病性能好。本专利技术的食用菌培养基通用性强,适用于大多数木腐型食用菌,如香菇,平菇,灵芝、杏鲍菇、猴头菇、金针菇,鸡腿菇等的栽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75份、食用菌菌渣32份、促生剂1.1份、泥炭土4份、松木屑3份、蔗糖4份、生石灰粉0.7份和发酵菌剂0.4份。该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按培养基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比例将玉米芯、食用菌菌渣、泥炭土、松木屑与蔗糖混匀后粉碎成50~100目的磨粉状,并加入水;原料与水的重量比为1:1.1~1.3,加水后对原料进行混合翻拌以使原料吸水均匀,同时加入生石灰粉以调整pH值,使得配制出的培养基的pH值为6.5~7.5,得到培养基混合料;培养基混合料含水率为60~65%。S2)、一次发酵:在培养基混合料加入发酵菌剂,并搅拌均匀,然后建堆发酵;翻堆至少三次,每次翻堆发酵9h;发酵菌剂是由双歧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醋酸杆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种,各菌种浓度比为3:2:2:1:1.5:1:1,各菌种浓度不得少于0.5亿个/g。S3)、二次发酵;将发酵好的混合料进行二次发酵,添加促生剂,去除原料中的有害菌,保留有益菌;所述促生剂为萘乙酸、生长素、矮壮素中的一种或多种。S4)、分装:用菌种袋对上述制得的培养基进行分装,每袋装培养基0.3kg,分装后的菌种袋饱满、松紧适宜,并在菌种袋上加盖塑料套圈封口;S5)、高温灭菌:对上述制得的菌种袋进行高温蒸汽灭菌,灭菌温度为115℃~120℃,0.1~0.2Mpa,时间为1~2h,灭菌结束后将菌种袋放入室内进行自然冷却以备用;S6)、接种:在接种箱内打开上述灭菌后的菌种袋的封口盖,对制得的培养基上接种活化后的食用菌剂,接种量为3%v/m;S7)、培养:把接种后的菌种袋放于18~25℃的暗室内培养菌丝,培养菌丝7天后清污去杂,培养菌丝25~30天后菌丝满袋,菌种成熟,即制得固体菌种。暗室内空气湿度为60~8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过程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有促生剂,提高基质的营养组成,增加生物转化率,使食用菌生长较为迅速,而且满足食用菌生长的要求,同时通过添加发酵菌剂,进行二次发酵,缩短培养基质进行发酵的过程,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且在菌丝生长过程中抑制杂菌,污染率极,使其快速投入生产,效率较高。通过选用合理配比的玉米芯、食用菌菌渣、泥炭土、松木屑和蔗糖等混合发酵制成培养基,营养全面均衡,培养基能满足菌种生长全过程所需要的营养,不需施用其它肥料,便于食用菌吸收,其中玉米芯粉、泥炭土为食用菌提供碳源,松木屑提供硬脂酸,添加的菌渣是经过微生物转换的粗纤维生物质,栽培原料所含难溶性大分子化合物被菌丝体分解变成简单可溶性物质,可有效地提高被食用菌吸收利用的养分,不仅如此,菌渣具有疏松多孔性能增加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70~85份、食用菌菌渣25~40份、促生剂0.8~1.2份、泥炭土3~5份、松木屑2~5份、蔗糖3~5份、生石灰粉0.5~1份和发酵菌剂0.3~0.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70~85份、食用菌菌渣25~40份、促生剂0.8~1.2份、泥炭土3~5份、松木屑2~5份、蔗糖3~5份、生石灰粉0.5~1份和发酵菌剂0.3~0.5份。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配料:按培养基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比例将玉米芯、食用菌菌渣、泥炭土、松木屑与蔗糖混匀后粉碎成50~100目的磨粉状,并加入水;原料与水的重量比为1:1.1~1.3,加水后对原料进行混合翻拌以使原料吸水均匀,同时加入生石灰粉以调整pH值,使得配制出的培养基的pH值为6.5~7.5,得到培养基混合料;
S2)、一次发酵:在培养基混合料加入发酵菌剂,并搅拌均匀,然后建堆发酵;翻堆至少三次,每次翻堆发酵8~10h;
S3)、二次发酵:将发酵好的混合料进行二次发酵,添加促生剂,去除原料中的有害菌,保留有益菌;
S4)、分装:用菌种袋对上述制得的培养基进行分装,每袋装培养基0.3kg,分装后的菌种袋饱满、松紧适宜,并在菌种袋上加盖塑料套圈封口;
S5)、高温灭菌:对上述制得的菌种袋进行高温蒸汽灭菌,灭菌温度为115℃~120℃,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卫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贡九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