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电热高温辐射采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13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红外电热高温辐射采暖器,涉及采暖器的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本体、电控装置以及电控区壳体塑件,电控区壳体塑件和外壳本体将电控装置封装,电控区壳体塑件包括外基础板和内支撑板;外基础板的上设置有安装显示屏和按钮的安装槽,外基础板的内表面与内支撑板连接;内支撑板设置有四块并围成方盒结构,电控装置固定于方盒结构内;方盒结构内还安装有轴流风扇和温度传感器,电控装置基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轴流风扇的工作;方盒结构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轴流风扇于出气口向外吹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助风扇将电控区内的温度控制在60摄氏度以下,从而保证了电子元件能够良好的运行,减少了故障率。减少了故障率。减少了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远红外电热高温辐射采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采暖器的
,具体是一种远红外电热高温辐射采暖器。

技术介绍

[0002]电红外采暖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室内升温的装置,其包括加热装置和电控装置。对于现有的产品来说,电红外采暖器的形状与空调类似,通常采用壁挂的方式安装于墙体上,加热装置与电控装置集成于一个产品中。
[0003]行业内此类成型产品的电控区的壳体大部分采用金属制成,金属的特性之一就是导热快,从而导致控制区域内温度容易升高,但电控装置中的部分元件的安全使用温度不能高于60摄氏度,行业内各个厂家虽然在金属壳体开具了散热孔和做了一些隔热处理,但是通过边框的传到还是要有一些温度的,所以其电控装置所在的电控区域的外壳塑件的温度高的问题,另外还具有散热孔多易进灰、不防潮、不防水等缺陷,从而导致电红外采暖器的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远红外电热高温辐射采暖器,其包括外壳本体、电控装置以及电控区壳体塑件,所述电控区壳体塑件和所述外壳本体将所述电控装置封装,所述电控区壳体塑件包括外基础板、内支撑板以及第一固定柱;所述外基础板的上设置有安装显示屏和按钮的安装槽,所述外基础板的内表面与内支撑板连接;所述内支撑板设置有四块并围成方盒结构,所述电控装置固定于所述方盒结构内;所述方盒结构内还安装有轴流风扇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控装置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所述轴流风扇的工作;所述方盒结构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轴流风扇于所述出气口向外吹气。
[000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方盒结构的上部,所述进气口位于方盒结构的下部。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为开设于所述内支撑板上的槽口,所述进气口的槽口数量多余所述出气口的槽口数量,所述进气口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出气口的槽口的宽度。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基础板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用于固定电控装置以及连接所述外壳本体。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基础板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三固定柱,所述第三固定柱用于固定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按钮。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外基础板的内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第一加强筋。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内支撑板与所述外基础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控区壳体塑件的材料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尼龙。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基础板的外表面呈外凸的弧面。
[0013]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4]与现有的电红外采暖器相比,本技术的电控区壳体塑件能够耐受更高的温度,传递更少的热量,借助风扇将电控区内的温度控制在60摄氏度以下,从而保证了电子元件能够良好的运行,减少了故障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电控区壳体塑件的等轴测视图1;
[0016]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电控区壳体塑件的等轴测视图2;
[0017]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轴流风扇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外基础板;11、安装槽;2、内支撑板;21、出气口; 22、进气口;3、第一固定柱;4、第二固定柱;5、第三固定柱;61、第一加强筋;62、第二加强筋;7、轴流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远红外电热高温辐射采暖器,其包括外壳本体、电控装置以及电控区壳体塑件,电控区壳体塑件和外壳本体将电控装置封装。
[0021]电控区壳体塑件为一体注塑成型,其材料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具有能够耐受200摄氏度,导热性差的优点。电控区壳体塑件包括外基础板1、内支撑板2以及第一固定柱3。内支撑板2和第一固定柱3均设置于外基础板1的内表面。外基础板1的内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第一加强筋61;第一固定柱3和内支撑板2与外基础板1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62。第一固定柱3通过螺栓与外壳本体固定连接,从而将电控区壳体塑件安装在外壳本体上。外基础板1的上设置有安装显示屏和按钮的安装槽11,并且外基础板1的外表面呈外凸的弧面,以往内采暖器会挂在高出,呈弧面的外基础板1的外表面方便人在使用时观看或触摸显示屏和按钮。
[0022]内支撑板2设置有四块并围成方盒结构,电控装置固定于方盒结构内。具体的,在外基础板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柱4,第二固定柱4位于方盒结构内,第二固定柱4用于固定电控装置以及连接外壳本体。在第一固定柱3连接外壳本体的基础上,第二固定柱4进一步与外壳本体连接,并且第二固定柱4与外壳本体的连接点和第一固定柱3与外壳本体的连接点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增加了固定的牢固程度。另外,外基础板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三固定柱5,第三固定柱5在方盒结构内,第三固定柱5用于固定连接显示屏和按钮的PCB板。
[0023]方盒结构内还设置有轴流风扇7,方盒结构上设置有进气口22和出气口21。轴流风扇7固定与方盒结构内,在方盒结构内还设置有与电控装置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未在附图中示出。电控装置基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轴流风扇7的工作,以确保方盒结构内的温度保持在60 摄氏度以下。出气口21位于方盒结构的上部,进气口22位于方盒结构的下部,轴流风扇7安装与出气口21处,这样轴流风扇7将空气向上吹,减少方盒结构内的灰尘的沉积。另外,进气口22和出气口21均为开设于内支撑板2上的槽口,进气口22的槽口
数量多于出气口21的槽口数量,进气口22的槽口宽度小于出气口21的槽口的宽度,这样做是为了方盒结构可以从多处吸入空气,使方盒结构内降温均匀,然后轴流风扇7将空气于一处排出。
[0024]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电热高温辐射采暖器,包括外壳本体、电控装置以及电控区壳体塑件,所述电控区壳体塑件和所述外壳本体将所述电控装置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区壳体塑件包括外基础板(1)、内支撑板(2)以及第一固定柱(3);所述外基础板(1)的上设置有安装显示屏和按钮的安装槽(11),所述外基础板(1)的内表面与内支撑板(2)连接;所述内支撑板(2)设置有四块并围成方盒结构,所述电控装置固定于所述方盒结构内;所述方盒结构内还安装有轴流风扇(7)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控装置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所述轴流风扇(7)的工作;所述方盒结构上设置有进气口(22)和出气口(21),所述轴流风扇(7)于所述出气口(21)向外吹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电热高温辐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21)位于所述方盒结构的上部,所述进气口(22)位于方盒结构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红外电热高温辐射采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2)和所述出气口(21)均为开设于所述内支撑板(2)上的槽口,所述进气口(22)的槽口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士国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沈王风幕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