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电镀系统及模块化电镀方法及其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949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电镀系统及模块化电镀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模块化电镀系统包括电镀槽、设置于所述电镀槽内的传动组件以及与所述传动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的电镀槽内设有电路板和位于所述电路板至少一侧的阳极板,所述的电路板的表面的局部区域形成密孔区,所述的阳极板包括至少两个模块阳极板。所述的模块阳极板与所述的传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用于驱动所述的传动组件,与密孔区位置对应的模块阳极板在传动组件的驱动下向靠近电路板的方向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消除了电路板密孔区域的极差,解决了电路板通孔内电镀困难的问题,通过缩小特定区域的电路板与阳极板之间的距离,改善电镀过程中特定区域的电力线分布。力线分布。力线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电镀系统及模块化电镀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镀
,涉及电路板的电镀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电镀系统及模块化电镀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项目发展,基站建设不断推动线路板制作工艺的提升;对于基站板,高频板的要求不断提升,电路板的厚度增加,导通孔孔径变小,出现了高纵横比板材。这种线路板单元面积大,板材厚度大,孔径小,孔密度大,焊盘直径小,布线宽度小,线间距小,同时层数多。
[0003]传统的电镀过程中电路板的通孔区域存在电流分布高低不等、且极差较大的现象,不能保证电镀后孔内、板面铜厚均匀,出现孔内铜厚两头厚中间薄的现象,铜厚薄,即TP值低。即便采用低的电流密度(0.5~0.8A/dm2),超长电镀时间(5~6小时)进行通孔镀铜,也会造成孔口铜厚过大,孔中间铜厚过小,由于孔中间镀铜过薄,容易引起焊接过程中的孔铜断裂或者达不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0004]CN208857381U公开了一种具有蜂巢挡板的电镀设备,用于对电镀板进行电镀,包括电镀缸、阳极、喷管及蜂巢挡板,所述电镀板、所述阳极、所述喷管及所述蜂巢挡板均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电镀缸内,所述喷管设于所述电镀板两侧,每个所述喷管上设有若干个喷嘴,所述喷嘴由上至下均匀分布于所述喷管上,且两侧所述喷嘴喷出端分别垂直正对于对应的所述电镀板两侧面,所述阳极设于所述电镀板两侧,所述蜂巢挡板位于所述电镀板与其中一所述阳极之间。
[0005]CN208038574U提供了具有移动功能喷流杆的电镀装置,包括电镀槽、两个阳极、阴极、电镀液喷流系统和动力装置,其中所述电镀槽包含电镀部件且在其中配制有电镀液,所述两个阳极相对地靠近所述电镀槽两侧壁设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涡轮、涡轮杆和电动机,涡轮杆垂直固定在被设置在喷流杆顶端的喷流总杆的中间位置且涡轮的转动轴与电动机相连接;被设置在喷流杆顶端的每根喷流总杆上均垂直固定有一涡轮杆,每一涡轮杆均与一涡轮相啮合,每一涡轮的转动轴均与一电动机相连;所述动力装置用来推动所述四根喷流总杆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喷流杆上的喷嘴上下移动。
[0006]CN105063709A公开了一种印刷电路板用电镀装置,包括中间可供印刷电路板通过的电镀槽、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任意一侧或者两侧的阳极板、设置在所述电镀槽中且开口朝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喷嘴,所述阳极板上开设有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喷嘴固定设置在所述阳极板上且所述喷嘴的开口与所述通孔相配合。所述喷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阳极板上开设有多个所述的通孔,多个所述喷嘴一一对应地配合在多个所述通孔中;所述阳极板上的多个所述喷嘴通过喷管依次相连通,所述喷管位于所述阳极板上背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后侧。
[0007]以上报道的电镀装置无法有效的解决在电镀过程中,由于电流分布不均而引起的电路板通孔内电镀困难的问题,会出现孔中间镀层过薄的现象,从而达不到良好的散热效
果。
[0008]因此,如果减少电路板通孔的极差,使得孔内电镀均匀,使电路板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电镀系统及模块化电镀方法及其应用,能够解决电路板通孔电镀不均匀的问题。
[0010]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电镀系统,所述的模块化电镀系统包括电镀槽、设置于所述电镀槽内的传动组件以及与所述传动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系统。
[0012]所述的电镀槽内设有电路板和位于所述电路板至少一侧的阳极板,所述的电路板的表面的局部区域形成密孔区,所述的阳极板包括至少两个模块阳极板。
[0013]所述的模块阳极板与所述的传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用于驱动所述的传动组件,与密孔区位置对应的模块阳极板在传动组件的驱动下向靠近电路板的方向移动。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块化电镀系统通过组建程序化控制阳极板,通过缩短特定区域的电路板与阳极板之间的距离,使得密孔区的电流分布均匀,消除通孔区域的极差问题,实现电路板密孔区内的电镀均匀。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模块阳极板呈矩形排布形成阳极板。
[0016]优选地,所述的阳极板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
[0017]优选地,所述阳极板的长度为500~850mm,例如可以是500mm、520mm、540mm、550mm、560mm、580mm、590mm、600mm、620mm、640mm、650mm、680mm、690mm、700mm、710mm、720mm、730mm、740mm、750mm、760mm、780mm、800mm、820mm、830mm、840mm和85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8]优选地,所述阳极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距离为50~300mm,例如可以是50mm、60mm、70mm、90mm、100mm、110mm、120mm、140mm、150mm、160mm、180mm、200mm、220mm、230mm、240mm、250mm、260mm、270mm、280mm、290mm和30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9]优选地,所述模块阳极板的材料为不溶性阳极材料。
[0020]优选地,所述的模块阳极板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
[0021]优选地,所述的模块阳极板的长度为10~100mm,例如可以是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0mm、45mm、50mm、55mm、60mm、65mm、70mm、75mm、80mm、85mm、90mm、95mm和10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模块阳极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模块阳极板的穿孔。
[0023]优选地,所述穿孔的孔径为3~30mm,例如可以是3mm、4mm、5mm、6mm、8mm、10mm、12mm、14mm、15mm、16mm、18mm、20mm、22mm、24mm、25mm、26mm、28mm和3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固定板和垂直设置于所述固
定板的至少两个传动杆,所述的固定板与阳极板相互平行,同时设置于阳极板远离电路板的一侧,每一个模块阳极板均对应连接一个传动杆,所述的传动杆用于带动所述模块阳极板移动。
[0025]优选地,所述的固定板采用导电材料。
[0026]优选地,所述的传动杆为导电传动杆。
[0027]优选地,所述的导电传动杆为可伸缩的导电传动杆。
[0028]优选地,所述的传动杆内部为空心结构。
[0029]所述密孔区对应的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电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化电镀系统包括电镀槽、设置于所述电镀槽内的传动组件以及与所述传动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的电镀槽内设有电路板和位于所述电路板至少一侧的阳极板,所述的电路板的表面的局部区域形成密孔区,所述的阳极板包括至少两个模块阳极板;所述的模块阳极板与所述的传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用于驱动所述的传动组件,与密孔区位置对应的模块阳极板在传动组件的驱动下向靠近电路板的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阳极板呈矩形排布形成阳极板;优选地,所述的阳极板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优选地,所述阳极板的长度为500~850mm;优选地,所述阳极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距离为50~300mm;优选地,所述模块阳极板的材料为不溶性阳极材料;优选地,所述的模块阳极板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的模块阳极板的长度为10~1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化电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阳极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模块阳极板的穿孔;优选地,所述的穿孔孔径为3~3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电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固定板和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至少两个传动杆,所述的固定板与阳极板相互平行,同时设置于阳极板远离电路板的一侧,每一个模块阳极板均对应连接一个传动杆,所述的传动杆用于带动所述模块阳极板移动;优选地,所述的固定板采用导电材料;优选地,所述的传动杆为导电传动杆;优选地,所述的导电传动杆为可伸缩的导电传动杆;优选地,所述的传动杆内部为空心结构;优选地,所述密孔区位置对应的传动杆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伸缩,从而带动模块阳极板往复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电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喷口由模块阳极板的穿孔伸出并朝向电路板,所述传动杆远离喷嘴的一端分别独立接入喷流总管,电解液由所述喷流总管流入,分配至各个传动杆中并由喷嘴喷出;优选地,所述喷嘴的喷口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章清黄叔房章晓冬刘江波童茂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承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