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压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946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压夹具,包括:油压夹模装置和底座,所述的油压夹模装置包括:上盖、油缸、活塞、弹簧、进油装置、泄压装置、支撑轴,支撑轴与底座相连;所述的活塞与支撑轴通过螺纹旋合;所述的油缸内壁、活塞下表面和支撑轴外壁共同形成了一个油压腔;所述的进油装置设于油缸内,连通油压腔;所述的泄压装置设于油缸内,连通油压腔;所述的上盖配合活塞上表面以及油缸内壁形成回弹腔,回弹腔内设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能性更好的油压夹具,油压夹具中的进油装置单向地向油压腔内注入润滑油,提供油压夹具工作所需的压力,而注入油压腔内的润滑油只能通过出口可调节的泄压装置流出,无需通过油泵保持油压,极大地节省了能源。省了能源。省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压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油压夹具。

技术介绍

[0002]夹具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又称卡具。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
[0003]夹具通常由定位元件(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夹紧装置、对刀引导元件(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或导引刀具方向)、分度装置(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能完成数个工位的加工,有回转分度装置和直线运动分度装置两类)、连接元件以及夹具体(夹具底座)等组成。
[0004]油压夹具就是用油压元件代替机械零件实现对工件的自动定位、支承与夹紧的夹具,通过把选用的油压元件和设计的机械部分装配在一起,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夹具,油压夹具能保证工件在规定的位置上准确的定位和牢固的夹紧,并能通过浮动支撑减少加工中的振动和变形,还能利用自动控制压板的压紧和抬起在加工中让开夹紧位置,油压夹具既能在粗加工时承受大的切削力,也能保证在精密加工时的准确定位,还能完成手动夹具无法完成的支撑、夹紧和快速释放。
[0005]现有的夹具中油压夹具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目前的现有技术中,油压夹具主要靠油泵维持油压腔内部的压力,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损耗,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油压夹具的节能性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性更好的油压夹具,使用单向的进油装置和出油口可调节的泄压装置控制油压腔内的充压泄压环节,不再需要使用油泵保持压力,极大地节省了能源。
[0007]一种油压夹具,包括:油压夹模装置和底座,所述的油压夹模装置包括:上盖、油缸、活塞、第一弹簧、进油装置、泄压装置、支撑轴,支撑轴与底座相连;所述的活塞与支撑轴通过螺纹旋合;所述的油缸内壁、活塞下表面和支撑轴外壁共同形成了一个油压腔;所述的进油装置设于油缸内,连通油压腔;所述的泄压装置设于油缸内,连通油压腔;所述的上盖配合活塞上表面以及油缸内壁形成回弹腔,回弹腔内设有第一弹簧。油压夹模装置中的活塞与支撑轴通过螺纹旋合,当油压腔内压力足够时,活塞保持不动,使油压夹具向下移动,夹紧模具,而回弹腔内的第一弹簧保证了油压泄去时,油压夹具恢复到原来位置。
[0008]所述的进油装置包括:进油槽、挡块、第二弹簧、进油腔;所述的挡块设于进油腔内,挡块一侧与进油槽相连,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的进油腔横截面积大于挡块。注入润滑油时,挡块向上运动压缩第二弹簧并进入进油腔,当油压足够时,第二弹簧将挡块向下弹回封住进油槽,使润滑油无法流出,保持油压夹具正常工作时所需压力。
[0009]所述的泄压装置包括:左密封圈、密封球、右密封圈、第三弹簧、螺杆、封盖、出油槽;所述的密封球中心打有通油孔,由左右两块设有球形凹槽的密封圈固定;所述的第三弹簧设于右密封圈与封盖之间;所述的螺杆通过右密封圈上的小孔与密封球旋接,螺杆手柄为长条形;所述的封盖两侧设有上下两块挡块。油压夹具完成工作后,通过转动螺杆手柄,将密封球中心的通油孔对准出油槽,卸载压力。
[0010]所述的活塞外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油缸内壁形成密封空间,凹槽内设有双层密封圈;所述的活塞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支撑轴外壁形成密封空间,凹槽内设有单层密封圈;所述的油缸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支撑轴外壁形成密封空间,凹槽内设有双层密封圈。
[0011]所述的双层密封圈由背托环和O型环组成,单层密封圈为O型环,双层密封圈保证了油压夹具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漏油现象。
[0012]从上述实施方案,不难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性更好的油压夹具,油压夹具中的进油装置单向地向油压腔内注入润滑油,提供油压夹具工作所需的压力,而注入油压腔内的润滑油只能通过出口可调节的泄压装置流出,无需通过油泵保持油压,极大地节省了能源。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油压夹具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油压夹具进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油压夹具泄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

3所示的一种油压夹具,包括:油压夹模装置和底座6,油压夹模装置包括:上盖1、油缸4、活塞3、第一弹簧2、进油装置5、泄压装置7、支撑轴10,支撑轴10与底座6相连;活塞3与支撑轴10通过螺纹旋合;油缸4内壁、活塞3下表面和支撑轴10外壁共同形成了一个油压腔8;进油装置5设于油缸4内,连通油压腔8;泄压装置7设于油缸4内,连通油压腔8;上盖1配合活塞3上表面以及油缸4内壁形成回弹腔9,回弹腔9内设有第一弹簧2。进油装置5包括:进油槽51、挡块52、第二弹簧54、进油腔53;挡块52设于进油腔53内,挡块52一侧与进油槽51相连,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弹簧54;进油腔53横截面积大于挡块52。泄压装置7包括:左密封圈71、密封球72、右密封圈73、第三弹簧74、螺杆75、封盖76、出油槽77;密封球72中心打有通油孔,由左右两块设有球形凹槽的密封圈固定;第三弹簧74设于右密封圈73与封盖76之间;螺杆75通过右密封圈73上的小孔与密封球72旋接,螺杆75手柄为长条形;封盖76两侧设有上下两块挡块。活塞3外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油缸4内壁形成密封空间,凹槽内设有双层密封圈;所述的活塞3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支撑轴10外壁形成密封空间,凹槽内设有单层密封圈;所述的油缸4内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支撑轴10外壁形成密封空间,凹槽内设有双层密封圈。双层密封圈由背托环11和O型环12组成,单层密封圈为O型环12。
[0017]作为结构优选油压夹具,通过进油装置5注入润滑油,在注油时,挡块52向上运动压缩第二弹簧54并进入进油腔53,当油压足够时,第二弹簧54将挡块52向下弹回封住进油
槽51,使润滑油无法流出,保持油压夹具正常工作时所需压力。油压夹模装置中的活塞3与支撑轴10通过螺纹旋合,当油压腔8内压力足够时,活塞3保持不动,使油压夹具向下移动,夹紧模具,而回弹腔9内的第一弹簧2保证了油压泄去时,油压夹具恢复到原来位置。油压夹具完成工作后,通过转动螺杆手柄75,将密封球72中心的通油孔对准出油槽77,使润滑油可以顺利流出,卸载压力,完成卸载后再转动螺杆手柄75,将出油槽77密封以备下次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压夹具,包括:油压夹模装置和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压夹模装置包括:上盖(1)、油缸(4)、活塞(3)、第一弹簧(2)、进油装置(5)、泄压装置(7)、支撑轴(10),支撑轴(10)与底座(6)相连;所述的活塞(3)与支撑轴(10)通过螺纹旋合;所述的油缸(4)内壁、活塞(3)下表面和支撑轴(10)外壁共同形成了一个油压腔(8);所述的进油装置(5)设于油缸(4)内,连通油压腔(8);所述的泄压装置(7)设于油缸(4)内,连通油压腔(8);所述的上盖(1)配合活塞(3)上表面以及油缸(4)内壁形成回弹腔(9),回弹腔(9)内设有第一弹簧(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装置(5)包括:进油槽(51)、挡块(52)、第二弹簧(54)、进油腔(53);所述的挡块(52)设于进油腔(53)内,挡块(52)一侧与进油槽(51)相连,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弹簧(54);所述的进油腔(53)横截面积大于挡块(5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压夹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丽方灿根方迪江方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斯特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