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氏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68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布氏漏斗,包括互相堆叠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的过滤膜、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外且两端贯通的硅胶套,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漏液孔,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分别与所述硅胶套紧密抵接,所述硅胶套在所述第一支撑片背离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一侧形成进料口,所述硅胶套在所述第二支撑片背离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一侧形成出料口。其可以避免未经过过滤的液体从漏斗的四周流入烧瓶中,提高了流入烧瓶内的液体的清洁度。洁度。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氏漏斗


[0001]本技术涉及了实验器材
,具体的是一种布氏漏斗。

技术介绍

[0002]布氏漏斗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其材质通常为陶瓷或塑料,用来使用真空或负压力抽吸进行过滤。使用的时候,一般先在圆筒底面垫上棉滤材而形成滤饼,将漏斗插进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例如用橡胶环)。布氏烧瓶的侧口连抽气系统。然后将欲分离的固体、液体混合物倒进上方,液体成分在负压力作用下被抽进烧瓶,固体留在上方。
[0003]现有的布氏漏斗中,由于滤材放置在圆筒底面上没有束缚,加上受到烧瓶中负压的作用,滤材通常会凹向圆筒底部(也即烧瓶的方向),导致滤材可能会无法覆盖住圆筒的四周,从而使得尚未经过过滤的液体从圆筒的四周流入烧瓶内,进而影响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布氏漏斗,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布氏漏斗,包括互相堆叠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的过滤膜、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外且两端贯通的硅胶套,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漏液孔,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分别与所述硅胶套紧密抵接,所述硅胶套在所述第一支撑片背离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一侧形成进料口,所述硅胶套在所述第二支撑片背离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一侧形成出料口。
[0006]具体的,所述布氏漏斗还设有第三支撑片,所述第三支撑片套设在所述硅胶套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片朝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所述第三支撑片与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形成一个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多个珠子。
[0007]具体的,所述珠子的材质为塑料或玻璃。
[0008]具体的,所述布氏漏斗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硅胶套、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的夹持件。
[0009]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呈圆形。
[0010]具体的,所述过滤膜呈圆形,且所述过滤膜与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同轴设置。
[0011]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的材质为陶瓷或塑料。
[0012]具体的,所述第三支撑片的材质为陶瓷或塑料。
[0013]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实施例的过滤膜可以夹持于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上设有用于供液体通过的漏液孔,过滤膜可以覆盖住第一支撑片上的所有漏液孔;
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通过具有弹性的硅胶套进行夹紧和固定,二者分别与硅胶套紧密抵接,部分的硅胶套分别包覆住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的边缘,以使得液体无法通过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的边缘流入烧瓶中,也即是说,自进料口进入的液体均需通过第一支撑片上的漏液孔流向过滤膜后,再经过第二支撑片上的漏液孔流入烧瓶中,确保液体均能得到过滤,提高过滤效果,提高了流入烧瓶内的液体的清洁度。
[0015]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布氏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0018]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支撑片;2、第二支撑片;3、过滤膜;4、硅胶套;5、第三支撑片;6、珠子;7、夹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布氏漏斗,包括相互堆叠的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设置在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之间的过滤膜3、套设在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外且两端贯通的硅胶套4。其中,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漏液孔(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用于夹持住过滤膜3,过滤膜3能够覆盖第一支撑片1上的所有漏液孔。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分别与硅胶套4紧密抵接,硅胶套4在第一支撑片1背离第二支撑片2的一侧形成进料口,硅胶套4在第二支撑片2背离第一支撑片1的一侧形成出料口。
[0021]借由上述结构,本实施例的过滤膜3可以夹持于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之间,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上设有用于供液体通过的漏液孔,过滤膜3可以覆盖住第一支撑片1上的所有漏液孔;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通过具有弹性的硅胶套4进行夹紧和固定,二者分别与硅胶套4紧密抵接,部分的硅胶套4分别包覆住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的边缘,以使得液体无法通过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的边缘流入烧瓶中,也即是说,自进料口进入的液体均需通过第一支撑片1上的漏液孔流向过滤膜3后,再经过第二支撑片2上的漏液孔流入烧瓶中,确保液体均能得到过滤,提高过滤效果,提高了流入烧瓶内的液体的清洁度。
[0022]具体来说,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可以呈圆形以减小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与硅胶套4之间的抵接应力。过滤膜3也可以呈圆形,较佳的,过滤膜3的直径可以大于
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的直径,且过滤膜3与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同轴设置,以确保过滤膜3能够覆盖住第一支撑片1上的所有漏液孔,甚至能覆盖住第二支撑片2上的所有漏液孔,进而确保从漏液孔流入的液体均能经过过滤膜3过滤后再流向烧瓶中。硅胶套4大体上可以呈柱状,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被放置于硅胶套4内之后,二者的轴线大体上与硅胶套4的轴线重合或平行。硅胶套4能沿周向紧密包裹住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的边缘,以使得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能夹紧设置于其之间的过滤膜3,避免过滤膜3发生皱缩而影响过滤效果,也避免了液体从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的边缘流入烧瓶中。
[0023]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布氏漏斗还可以设有第三支撑片5,该第三支撑片5设置在硅胶套4内且位于第二支撑片2朝向出料口的一侧。第三支撑片5和第二支撑片2之间形成一个容纳腔(图中未示出),该容纳腔内可以设有多个珠子6,这些珠子6可以是塑料珠子6或玻璃珠子6。这些珠子6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撑硅胶套4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提高过滤效果的作用。
[0024]具体的,继续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布氏漏斗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硅胶套4外,用于夹持硅胶套4、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的夹持件7,如此,可以避免第一支撑片1和第二支撑片2在硅胶套4内乱窜,从而影响了对过滤膜3的夹持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氏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堆叠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的过滤膜、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外且两端贯通的硅胶套,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漏液孔,所述第一支撑片和所述第二支撑片分别与所述硅胶套紧密抵接,所述硅胶套在所述第一支撑片背离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一侧形成进料口,所述硅胶套在所述第二支撑片背离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一侧形成出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氏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氏漏斗还设有第三支撑片,所述第三支撑片套设在所述硅胶套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片朝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所述第三支撑片与所述第二支撑片之间形成一个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刚王永向潘士兵吴勇飞王志华朱舒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火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