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微小的智能机器人用驱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67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驱动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微小的智能机器人用驱动模组包括上盖、中壳和下盖,所述上盖、中壳和下盖内侧设有电机、输出轴、双联器、电位器、控制板和长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长齿轮转动连接,所述双联器与所述长齿轮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双联器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与电位器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板固定设置在电位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个齿轮来相互啮合不但减小了模组的体积还获得较大的减速比,输出转矩大,内置电机、减速气、控制器集一体化,使得体积很小,结构也很合理。结构也很合理。结构也很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微小的智能机器人用驱动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驱动模组
,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微小的智能机器人用驱动模组。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越来越重要,对机器人开发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模块化、轻量化、柔顺力觉成为协作机器人以及其它便携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应用的共同需求。
[0003]目前现有的机器人驱动模组体积偏大,在一些比较大型机器人使用时可以装配合理,但是在一些小型的智能机器人上,不但安装不方便使用起来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现有的驱动模组减速比小,输出扭矩小,使用的过程会遇到一系列的预想不到的故障,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小的智能机器人用驱动模组,来解决以上问题,本驱动模组为智能机器人驱动专用设计,为智能机器人关节电机模组,内部集成了电机、减速器、控制器、及输出连接花键,为智能机人动作提供整体动作输出提供动力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微小的智能机器人用驱动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种超微小的智能机器人用驱动模组包括上盖、中壳和下盖,所述上盖、中壳和下盖内侧设有电机、输出轴、双联器、电位器、控制板和长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长齿轮转动连接,所述双联器与所述长齿轮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双联器转动连接,所述电位器与控制板设置在中壳与下壳内侧,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与电位器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板固定设置在电位器上。
[0006]进一步,所述上盖、中壳和下盖上均开有螺栓连接孔,所述螺栓连接孔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螺栓连接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盖、中壳和下盖的四角。
[0007]进一步,所述电机上固定设置有启动齿轮,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中壳与上盖内的一侧,所述中壳上开设有启动齿轮孔。
[0008]进一步,所述长齿轮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安装在中壳上,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安装在中壳与上盖之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中壳和上盖连接处设有转动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呈T形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分为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中间位置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上的大齿轮与启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轴上,所述三传动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轴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位于第二传动齿轮的下方,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上的小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双联器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双联器包括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第一连接齿轮、第二连接齿轮
和第三连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与第四转动轴分别间隔转动安装在中壳与上盖内,所述上盖与中壳内均设有转动轴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齿轮、第二连接齿轮和第三连接齿轮均为T字形,所述第一连接齿轮、第二连接齿轮和第三连接齿轮均分为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第一连接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三转动轴上,所述第二连接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三转动轴上,所述第二连接齿轮位于第一连接齿轮的上方,所述第三连接齿轮固定设置在第四转动轴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连接齿轮的大齿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的第三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连接齿轮的小齿轮与第三连接齿轮的大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连接齿轮的大齿轮与所述第三连接齿轮的小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连接齿轮的小齿轮与输出轴传动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输出轴包括轴体、第四连接齿轮、输出齿轮、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所述输出轴转动安装在上盖与中壳内的另一侧,所述中壳和上盖开设有转动环安装槽,所述上盖与中壳上均开设轴体延伸孔,所述第一转动环固定设置在上盖内一侧的转动环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转动环固定设置在中壳内侧的转动环安装槽内,所述轴体转动安装在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内,所述轴体两端延伸出中壳与上盖至外处,所述输出齿轮固定设置在轴体一端延伸出上盖端,所述第四连接齿轮固定设置在轴体上,所述第四连接齿轮紧邻第一转动环,所述第四连接齿轮与所述第二连接齿轮的小齿轮相互啮合。
[0011]进一步,所述电位器固定设置在中壳与下盖的内的一侧,所述电位器与所述轴体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控制板固定设置在中壳与下盖的内一侧,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电位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其一:本技术通过第一转动轴上的第一传动齿轮带动第二转轴,第二转动轴通过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带动上齿轮,通过长齿轮上的齿轮带动双联器再通过双联器上的齿轮带动输出轴,大大的提高了减速比,输出转矩。
[0015]其二:目前市面上的驱动模组体积很大,使用起来及其麻烦,本技术通过内置电机、减速器、控制集一体化,使的体积很小,结构很合理。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装配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装配示意图二;
[0019]图3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第一视角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第二视角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下盖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上盖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中壳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中壳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上盖1、中壳2、下盖3、电机4、输出轴5、双联器6、电位器7、控制板8、长齿轮9、螺栓连接孔10、启动齿轮41、长齿轮9包括第一转动轴91、第二转动轴92、第一传动齿轮93、第二传动齿轮94、第三传动齿轮95、第三转动轴61、第四转动轴62、第一连接齿轮63、第二连接齿轮64、第三连接齿轮65、体51、第四连接齿轮52、输出齿轮53、第一转动环54、第二转动环55、转动环安装槽11、延伸孔21和转动轴安装孔31。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
[0029]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超微小的智能机器人用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中壳(2)和下盖(3),所述上盖(1)、中壳(2)和下盖(3)内侧设有电机(4)、输出轴(5)、双联器(6)、电位器(7)、控制板(8)和长齿轮(9),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与长齿轮(9)转动连接,所述双联器(6)与所述长齿轮(9)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5)的一端与所述双联器(6)转动连接,所述电位器(7)与控制板(8)设置在中壳(2)与下壳内侧,所述输出轴(5)的另一端与电位器(7)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板(8)固定设置在电位器(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超微小的智能机器人用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中壳(2)和下盖(3)上均开有螺栓连接孔(10),所述螺栓连接孔(10)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螺栓连接孔(10)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盖(1)、中壳(2)和下盖(3)的四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超微小的智能机器人用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4)上固定设置有启动齿轮(41),所述电机(4)固定设置在中壳(2)与上盖(1)内的一侧,所述中壳(2)上开设有启动齿轮(41)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超微小的智能机器人用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齿轮(9)包括第一转动轴(91)、第二转动轴(92)、第一传动齿轮(93)、第二传动齿轮(94)和第三传动齿轮(95),所述第一转动轴(91)转动安装在中壳(2)上,所述第二转动轴(92)转动安装在中壳(2)与上盖(1)之间,所述第二转动轴(92)与中壳(2)和上盖(1)连接处设有转动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93)呈T形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93)分为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9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91)的中间位置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93)上的大齿轮与启动齿轮(41)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94)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轴(92)上,所述三传动齿轮(95)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轴(92)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95)位于第二传动齿轮(94)的下方,所述第二传动齿轮(94)与第一传动齿轮(93)上的小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三传动齿轮(95)与双联器(6)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种超微小的智能机器人用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器(6)包括第三转动轴(61)、第四转动轴(62)、第一连接齿轮(63)、第二连接齿轮(64)和第三连接齿轮(65),所述第三转动轴(61)与第四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文王航黎冬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力变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