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智能电子恒温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67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全智能电子恒温阀,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恒温阀本体、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恒温水出水管和控制器;所述恒温阀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冷水进水管出水口的冷水进口、用于连通所述热水进水管出水口的热水进口、以及用于连通所述恒温水出水管进水口的恒温水出口;所述恒温阀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热水与冷水比例的调节阀芯,所述恒温阀本体上安装有用于转动调节阀芯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电连接控制器;所述热水进水管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热水进水温度传感器;所述恒温水出水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本申请具有能够快速调节出水温度的优点。够快速调节出水温度的优点。够快速调节出水温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智能电子恒温阀


[0001]本技术涉及热水器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全智能电子恒温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家庭生活用热水主要通过电热水器对市政供水进行加热得到。由于水的比热容较高,同时电热水器的功率受到用电安全的限制,所以一般电热水器都会有一个储水腔。使用前需要对储水腔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其达到较高的温度,而后使用时再混合一定比例的冷水,使出水温度处于人体的舒适区内。
[0003]对于水温的调整来说,无论是采用双把双控水龙头,或是单把混合水龙头,都无法一次将水温调整到合适的温度,而必须经过不断的温度测试及调整,才能取得合适的温度,如此相当不便且十分耗时,且热水浪费较为严重。另外,随着水龙头的出水时间及流量增加,热水的温度亦会随着冷水的注入而降低,导致出水的水温下降而过冷,则使用者必须再调整冷、热水的比例,如此反复的对冷、热水的比例进行调整,会使得水温忽冷忽热而造成使用上的不适及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全智能电子恒温阀,具有能够快速调节出水温度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智能电子恒温阀,包括恒温阀本体、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恒温水出水管和控制器;所述恒温阀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冷水进水管出水口的冷水进口、用于连通所述热水进水管出水口的热水进口、以及用于连通所述恒温水出水管进水口的恒温水出口;所述恒温阀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热水与冷水比例的调节阀芯,所述恒温阀本体上安装有用于转动调节阀芯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电连接控制器;所述热水进水管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热水进水温度传感器;所述恒温水出水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06]可选的,所述冷水进水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冷水进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冷水进水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冷水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流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流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水流传感器为大叶轮式水流传感器。
[0009]可选的,所述恒温水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流传感器,所述第二水流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和恒温水出水管均为铜制水管。
[0011]可选的,所述恒温阀本体为铜制恒温阀。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冷水进水温度传感器10、热水
进水温度传感器8和恒温水出水温度传感器9能够精确的检测冷水进水温度,热水进水温度和恒温水出水温度,从而使控制器能够精确的进行热水和冷水的比例计算,从而快速准确的调节恒温水温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电路模块图。
[0017]图中:1、恒温阀本体;2、冷水进水管;3、热水进水管;4、恒温水出水管;5、调节阀芯;6、步进电机;7、控制器;8、热水进水温度传感器;9、出水温度传感器;10、冷水进水温度传感器;11、第一水流传感器;12、第二水流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19]本技术提供了全智能电子恒温阀,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恒温阀本体1、冷水进水管2、热水进水管3、恒温水出水管4和控制器7;恒温阀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冷水进水管2出水口的冷水进口、用于连通热水进水管3出水口的热水进口、以及用于连通恒温水出水管4进水口的恒温水出口;恒温阀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热水与冷水比例的调节阀芯5,恒温阀本体1上安装有用于转动调节阀芯5的步进电机6;步进电机6电连接控制器7;热水进水管3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热水进水温度传感器8;恒温水出水管4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温度传感器9;出水温度传感器9与控制器7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器7为热水器的控制面板。在使用热水器前,需要用户先在控制面板上预设出水水温,然后在用户需要用水的情况下,用户打开水龙头,当水流通过出水温度传感器9后,出水温度传感器9向控制器7发送电信号,控制器7根据出水温度传感器9检测的温度以及热水进水温度传感器8检测的温度进行计算,随后向步进电机6传递电信号,步进电机6根据接收的电信号快速转动调节阀芯5,从而调节恒温阀内热水和冷水的比例,使恒温水出水管4出水口处的水温快速达到预设的温度。
[0020]进一步地,冷水进水管2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冷水进水温度传感器10,冷水进水温度传感器10与控制器7电连接。在需要用水的情况下,冷水进水管2进水口处的冷水进水温度传感器10也向控制器7 传递电信号,此时控制器7内具有热水进水管3处的水温信息、冷水进水管2处的水温信息以及恒温水出水管4处的水温信息,因此控制器7在计算调节角度时,能够更快的计算得出确定的调节角度,并使步进电机6快速调节使恒温水出水管4处的水温达到预定水温,从而进一步提高调节速度和准确性。
[0021]可选的,冷水进水管2上设置有第一水流传感器11,第一水流传感器11与控制器7电连接。当水流通过第一水流传感器11时,第一水流传感器11向控制器7传递电信号,控制器7点亮热水器的显示面板,并预先启动步进电机6,进一步提高调节速度。
[0022]可选地,由于自来水中具有大量的杂质,本实施例中使第一水流传感器11为大叶轮式水流传感器,因此第一水流传感器11中具有较大的腔室供自来水流动,从而避免使用
较长时间后由于水垢导致叶轮停止转动,避免第一水流传感器11失效。
[0023]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冷水进水管2、热水进水管3和恒温水出水管4均为铜制水管。与塑料水管相比,铜制水管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0024]进一步地,恒温阀本体1为铜制恒温阀。铜制恒温阀的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002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用户需要用水的情况下,用户开启水龙头,自来水通过冷水进水管2流入恒温阀本体1中,热水器水胆中的热水通过热水进水管3流入恒温阀本体1中,通过恒温阀混合后恒温水通过恒温水出水管4流出,此时冷水进水温度传感器10、热水进水温度传感器8和恒温水出水温度传感器9将冷水温度信息、热水温度信息和恒温水温度信息传递到控制器7内,控制器7进行计算并控制步进电机6转动调节阀芯5,从而调节热水与冷水的比例,使恒温水的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
[0026]本技术的全智能电子恒温阀,通过设置冷水进水温度传感器 10、热水进水温度传感器8和恒温水出水温度传感器9能够精确的进行热水和冷水的比例计算,从而快速准确的调节恒温水温度。
[0027]实施例二
[0028]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仅在恒温水出水管4上设置有第二水流传感器12,第二水流传感器12与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智能电子恒温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阀本体、冷水进水管、热水进水管、恒温水出水管和控制器;所述恒温阀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冷水进水管出水口的冷水进口、用于连通所述热水进水管出水口的热水进口、以及用于连通所述恒温水出水管进水口的恒温水出口;所述恒温阀本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热水与冷水比例的调节阀芯,所述恒温阀本体上安装有用于转动调节阀芯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电连接控制器;所述热水进水管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热水进水温度传感器;所述恒温水出水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温度传感器;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冷水进水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雄锋李茂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托马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