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864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涉及灌木栽培技术领域;该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箱,栽培箱内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将栽培箱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栽培腔和集水腔,栽培箱内活动设有放置组件,放置组件包括L型活动板,L型活动板之间设有驱动组件,两个L型活动板上均设有浇水组件;栽培箱上还设有辅助组件。通过设置L型活动板方便放置灌木盆栽,而通过设置在两个L型活动板之间的驱动组件能够驱动L型活动板向外移动,进而将灌木盆栽也转移到外界,同时操作简单,只需要脚踩踏板即可进行驱动,非常简单有效;当L型活动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又会限制进风管向栽培箱内部通风,有效地防止浪费。有效地防止浪费。有效地防止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木栽培
,具体是一种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灌木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分布在世界各地,热带亚热带居多。灌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为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是多年生,一般为阔叶植物,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灌木。
[0003]容器栽培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正逐渐走上我国现代苗圃产业的舞台,并逐步展现其先进的技术特色和诸多优势。现有的栽培方式是将灌木苗放置在容器,然后放置在指定位置进行栽培,但是上述的栽培方式对于灌木的防护能力较差,无法根据需要调节灌木的栽培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箱,栽培箱内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将栽培箱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栽培腔和集水腔,栽培腔和集水腔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栽培箱内活动设有放置组件,放置组件包括L型活动板,L型活动板上放置有灌木盆栽;所述L型活动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L型活动板之间设有驱动组件,两个L型活动板上均设有浇水组件;栽培箱的顶部设有通风组件;所述栽培箱上还设有辅助组件。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栽培箱固定在底板上,底板的底部设有移动轮;底板与栽培箱之间还设有踩踏腔。
[0007]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栽培箱还包括对称设置的进出腔,进出腔外转动设有封板。
[0008]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杆,固定杆的底端固定在底板上,固定杆的顶端穿过设置在栽培箱内部的第一支撑套管与栽培箱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杆外套设有活动套管,活动套管与栽培箱顶部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活动套管上固定有固定套管,固定套管的两端固定有搭接板,搭接板与设置在L型活动板上的斜板配合使用,活动套管还通过伸缩杆与L型活动板连接。
[0009]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活动套管的底部穿过第一支撑套管且固定有第一铰接座,第一铰接座与踏板的一端铰接,踏板的另一端与滑块铰接,滑块与设置在底板上的导向杆滑动连接;活动套管上还设有插孔,插孔与设置在固定杆上的凸块配合使用。
[0010]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在L型活动板上的横杆,横杆远离L型活动板的一端与垫板固定连接。
[0011]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浇水组件包括设置在L型活动板上的进水管,进水管通过
输出管与泵体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泵体的输入端与输入管连通,输入管插设在集水腔内;进水管上还设有喷头。
[0012]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进风管,进风管穿过设置在栽培箱顶部的限位箱与栽培腔连通;通风组件还包括活动设置在限位箱内的压板,压板的底部与第一升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升降板的另一端贯穿栽培箱且第一升降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转动设置在支撑座上的驱动轮啮合,驱动轮远离第一升降板一端与第二升降板上的第二齿条啮合;第二升降板的底部固定有连接座,连接座与绳体的一端连接,绳体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横杆上的连接板连接。
[0013]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固定在L型活动板底部的底块,底块滑动设置在固定板上,底块与转动设置在栽培箱上的转接板配合使用,转接板上铰接第二铰接座。
[0014]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集水腔内的第二支撑套管,第二支撑套管内滑动设有活动杆,活动杆的顶端与转接板贴合,活动杆的底端与防滑板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套管与转接板之间还通过第二弹簧连接。
[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设置L型活动板方便放置灌木盆栽,而通过设置在两个L型活动板之间的驱动组件能够驱动L型活动板向外移动,进而将灌木盆栽也转移到外界,同时操作简单,只需要脚踩踏板即可进行驱动,非常简单有效;当L型活动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又会限制进风管向栽培箱内部通风,有效地防止浪费;通过辅助组件既能够起到对L型活动板的支撑作用还能够提高栽培箱的防滑能力,具有非常好的辅助功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通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活动套管与滑块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栽培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注释:01

栽培箱、02

放置组件、03

驱动组件、04

浇水组件、05

通风组件、06

辅助组件、11

固定板、12

栽培腔、13

集水腔、14

通孔、15

移动轮、16

进出腔、17

封板、18

底板、19

踩踏腔、21

L型活动板、22

灌木盆栽、31

斜板、32

活动套管、33

固定套管、34

搭接板、35

固定杆、36

第一弹簧、37

第一支撑套管、39

第一铰接座、310

踏板、311

滑块、312

导向杆、313

插孔、314

凸块、315

横杆、316

垫板、317

伸缩杆、41

进水管、42

喷头、43

输出管、44

输入管、45

泵体、51

限位箱、52

进风管、53

压板、54

第一升降板、55

第一齿条、56

驱动轮、57

支撑座、58

第二升降板、59

第二齿条、510

连接座、511

绳体、512

连接板、61

底块、62

转接板、63

第二铰接座、64

第二支撑套管、65

活动杆、66

第二弹簧、67

防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箱(01),栽培箱(01)内固定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将栽培箱(0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栽培腔(12)和集水腔(13),栽培腔(12)和集水腔(13)之间通过通孔(14)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01)内活动设有放置组件(02),放置组件(02)包括L型活动板(21),L型活动板(21)上放置有灌木盆栽(22);所述L型活动板(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L型活动板(21)之间设有驱动组件(03),两个L型活动板(21)上均设有浇水组件(04);栽培箱(01)的顶部设有通风组件(05);栽培箱(01)上还设有辅助组件(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01)固定在底板(18)上,底板(18)的底部设有移动轮(15);底板(18)与栽培箱(01)之间还设有踩踏腔(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01)还包括对称设置的进出腔(16),进出腔(16)外转动设有封板(1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03)包括固定杆(35),固定杆(35)的底端固定在底板(18)上,固定杆(35)的顶端穿过设置在栽培箱(01)内部的第一支撑套管(37)与栽培箱(01)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杆(35)外套设有活动套管(32),活动套管(32)与栽培箱(01)顶部之间通过第一弹簧(36)连接;活动套管(32)上固定有固定套管(33),固定套管(33)的两端固定有搭接板(34),搭接板(34)与设置在L型活动板(21)上的斜板(31)配合使用,活动套管(32)还通过伸缩杆(317)与L型活动板(2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管(32)的底部穿过第一支撑套管(37)且固定有第一铰接座(39),第一铰接座(39)与踏板(310)的一端铰接,踏板(310)的另一端与滑块(311)铰接,滑块(311)与设置在底板(18)上的导向杆(312)滑动连接;活动套管(32)上还设有插孔(313),插孔(313)与设置在固定杆(35)上的凸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韡马丽徐利平唐慧华陈芬娟张霖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赛石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