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木栽培
,具体是一种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灌木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分布在世界各地,热带亚热带居多。灌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为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是多年生,一般为阔叶植物,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灌木。
[0003]容器栽培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正逐渐走上我国现代苗圃产业的舞台,并逐步展现其先进的技术特色和诸多优势。现有的栽培方式是将灌木苗放置在容器,然后放置在指定位置进行栽培,但是上述的栽培方式对于灌木的防护能力较差,无法根据需要调节灌木的栽培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箱,栽培箱内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将栽培箱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栽培腔和集水腔,栽培腔和集水腔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栽培箱内活动设有放置组件,放置组件包括L型活动板,L型活动板上放置有灌木盆栽;所述L型活动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L型活动板之间设有驱动组件,两个L型活动板上均设有浇水组件;栽培箱的顶部设有通风组件;所述栽培箱上还设有辅助组件。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栽培箱固定在底板上,底板的底部设有移动轮;底板与栽培箱之间还设有踩踏腔。
[0007]在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箱(01),栽培箱(01)内固定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将栽培箱(0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栽培腔(12)和集水腔(13),栽培腔(12)和集水腔(13)之间通过通孔(14)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01)内活动设有放置组件(02),放置组件(02)包括L型活动板(21),L型活动板(21)上放置有灌木盆栽(22);所述L型活动板(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L型活动板(21)之间设有驱动组件(03),两个L型活动板(21)上均设有浇水组件(04);栽培箱(01)的顶部设有通风组件(05);栽培箱(01)上还设有辅助组件(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01)固定在底板(18)上,底板(18)的底部设有移动轮(15);底板(18)与栽培箱(01)之间还设有踩踏腔(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01)还包括对称设置的进出腔(16),进出腔(16)外转动设有封板(1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03)包括固定杆(35),固定杆(35)的底端固定在底板(18)上,固定杆(35)的顶端穿过设置在栽培箱(01)内部的第一支撑套管(37)与栽培箱(01)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杆(35)外套设有活动套管(32),活动套管(32)与栽培箱(01)顶部之间通过第一弹簧(36)连接;活动套管(32)上固定有固定套管(33),固定套管(33)的两端固定有搭接板(34),搭接板(34)与设置在L型活动板(21)上的斜板(31)配合使用,活动套管(32)还通过伸缩杆(317)与L型活动板(2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灌木容器化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管(32)的底部穿过第一支撑套管(37)且固定有第一铰接座(39),第一铰接座(39)与踏板(310)的一端铰接,踏板(310)的另一端与滑块(311)铰接,滑块(311)与设置在底板(18)上的导向杆(312)滑动连接;活动套管(32)上还设有插孔(313),插孔(313)与设置在固定杆(35)上的凸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韡,马丽,徐利平,唐慧华,陈芬娟,张霖,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赛石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