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的鉴定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78620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饲喂水产动物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的鉴定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动物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的鉴定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水产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大量养殖废水排放造成养殖水域的水质下降,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障碍。因此对水产养殖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循环水养殖技术在未来将成为现代渔业工业化生产的重要技术模式。养殖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养殖水体中的水产动物粪便在水中溶解以及饲料残饵而造成的。
[0003]技术人员发现在循坏水养殖条件下,大颗粒、成形程度高的水产动物粪便是可以被清除的,并且成形程度高的粪便在水体中不易弥散,从而达到降低循环水系统氨氮、亚盐的效果。由于投喂不同饲料使得鱼体的粪便成形程度不同,因此需要可筛选出让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高的饲料,寻找出适宜在循环水模式下使用的饲料。因此,在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鉴定评价水产动物粪便的成形程度,来进行饲料的筛选,但是目前鲜有相关的研究,对于水产动物粪便的成形程度并没有一套完整的鉴定方法,技术人员主要通过简单的肉眼观察粪便的外在形态,来做一个初步的鉴定,这种方法导致鉴定结果非常不准确,从而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鉴定方法,导致对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的鉴定不准确的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一种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的鉴定方法及应用,对粪便形态、粪便溶失率C和粪便颗粒粒径X三个指标进行检测,并建立粪便成形程度的评价模型,可以准确的评价粪便的成形程度,有效的提高粪便成形程度鉴定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指导后续饲料的筛选工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饲喂水产动物3~5小时后,收集水产动物的粪便;
[0007]S2、检测粪便形态,粪便溶失率C和粪便颗粒粒径X三个指标;
[0008]S3、建立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的评价模型,结合步骤S2中的三个指标对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进行鉴定评价。
[0009]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粪便形态包括粪便的表面光滑度、光泽度和长度。
[0010]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利用干燥称重法测定粪便的溶失率C,具体步骤为:
[0011]A、称取步骤S1中收集到的粪便,重量为G,将粪便放置于网框中,将网框及粪便一起置于水中,浸泡后取出并烘干,称量粪便的恒重为W;
[0012]B、再称取步骤A中同样重量的粪便,重量为G,测定其水分含量为X;
[0013]C、溶失率C的计算公式为:
[0014]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测定粪便颗粒粒径X的具体步骤为:取步骤S1中收集到的粪便放入水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再用摇床震荡,然后超声处理,之后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粪便颗粒粒径X。
[0015]优选地,所述磁力搅拌器搅拌参数为8~12min,1000rpm;所述摇床震荡参数为3~8min,135rpm。
[0016]进一步优选,所述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的评价模型为:建立评分方法分别对粪便形态、粪便溶失率C和粪便颗粒粒径X三个检测结果进行评分,得到评分依次为N1、N2和N3;然后根据N1、N2和N3的分值来评价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
[0017]当时,评为优秀;
[0018]当时,评为良好;
[0019]当时,评为及格;
[0020]当时,评为不及格。
[0021]进一步优选,所述N1的评分方法为:
[0022]N1=100分,粪便表面光滑,光泽度好,连续长度2cm以上的粪便有90%;
[0023]N1=80分,粪便表面光滑,光泽度好,连续长度2cm以上的粪便有50%;
[0024]N1=60分,粪便表面光滑度一般,光泽度一般,连续长度2cm以上的粪便有30%;
[0025]N1=40分,粪便表面粗糙,无光泽度,没有长度2cm以上的粪便,但粪便可以成条状;
[0026]N1=20分,粪便表面粗糙,无光泽度,没有长度2cm以上的粪便,粪便不成条状。
[0027]进一步优选,所述N2的评分方法为:N2=100
×
(1

C)。
[0028]更进一步优选,测定粪便的颗粒粒径X后,得到粪便颗粒粒径分布百分比值X1和X2;X1为X≤30μm的粒径分布百分比值,X2为30μm<X≤65μm的粒径分布百分比值;
[0029]所述N3的评分方法为:N3=100
×
(1

X1)
×
0.7+100
×
(1

X2)
×
0.3。
[0030]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任一项鉴定评价方法在饲料筛选中的应用。
[0031]本专利技术对水产动物粪便的粪便形态、粪便溶失率C和粪便颗粒粒径X三个指标进行检测,从这三个维度来综合评判粪便的成形程度。
[0032]粪便形态主要是对粪便的表面光滑度、光泽度和长度进行检测,成形程度高的粪便表面光滑度和光泽度好,长度2cm以上的粪便占比越高,说明其聚合性和连续性好,在水中不易弥散,其评分N1也就越高。因此根据粪便表面光滑度、光泽度和长度将粪便划分为100分、80分、60分、40分和20分五个评分等级,根据粪便具体形态来匹配对应评分。
[0033]粪便溶失率C可以说明粪便在水中溶解的难易程度,溶失率C值小说明粪便聚合性好,在水中的稳定性好,不易分散,难以溶解,失重少,其评分也就高。因此粪便溶失率C这一项的评分公式为N2=100
×
(1

C),溶失率C值越小,稳定性越好,评分也越高;溶失率C值越大,稳定性越差,评分也越低。
[0034]粪便颗粒粒径X说明粪便颗粒粒径的大小,将粪便颗粒粒径X的检测结果划分为三个区间,分别是X≤30μm、30μm<X≤65μm、X>65μm。其中,粪便颗粒粒径X>65μm的属于大颗粒,说明粪便聚合性好,成形度高;而粪便颗粒粒径X≤30μm和30μm<X≤65μm的都属于小颗粒,说明该粪便弥散,成形度差,尤其是粪便颗粒粒径X≤30μm的属于微小颗粒,说明其成形程度非常差。根据粪便颗粒粒径X的值,可以得到粪便颗粒粒径分布百分比值X1和X2;X1为X≤30μm的粒径分布百分比值,X2为30μm<X≤65μm的粒径分布百分比值。粪便颗粒粒径X这一项的评分公式为N3=100
×
(1

X1)
×
0.7+100
×
(1

X2)
×
0.3,其中X1或X2的值越大说明粪便中小颗粒的占比越大,该项评分就越低;X1或X2的值越小说明粪便中小颗粒的占比越少,该项评分就越高。而由于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饲喂水产动物3~5小时后,收集水产动物的粪便;S2、检测粪便形态,粪便溶失率C和粪便颗粒粒径X三个指标;S3、建立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的评价模型,结合步骤S2中的三个指标对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进行鉴定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粪便形态包括粪便的表面光滑度、光泽度和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利用干燥称重法测定粪便的溶失率C,具体步骤为:A、称取步骤S1中收集到的粪便,重量为G,将粪便放置于网框中,将网框及粪便一起置于水中,浸泡后取出并烘干,称量粪便的恒重为W;B、再称取步骤A中同样重量的粪便,重量为G,测定其水分含量为X;C、溶失率C的计算公式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测定粪便颗粒粒径X的具体步骤为:取步骤S1中收集到的粪便放入水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再用摇床震荡,然后超声处理,之后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粪便颗粒粒径X。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鉴定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搅拌器搅拌参数为8~12min,1000rpm;所述摇床震荡参数为3~5min,135rp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产动物粪便成形程度的评价模型为:建立评分方法分别对粪便形态、粪便溶失率C和粪便颗粒粒径X三个检测结果进行评分,得到评分依次为N1、N2和N3;然后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晨金国雄陈效儒张璐何良柯程华袁威金雄华
申请(专利权)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