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569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其支点撑角钢粘结在支点撑缓冲垫内侧;斜向槽钢支撑件与支点撑角钢焊接;竖向槽钢支撑件的下端与斜向槽钢支撑件焊接;槽钢边龙骨依次连接构成平台的边框;水平向槽钢龙骨与横向槽钢龙骨焊接,斜向支撑体中的竖向槽钢支撑件和斜向槽钢支撑件与平台中的水平向槽钢龙骨焊接,平台中的水平向槽钢龙骨的周边与平台缓冲垫粘接;网纹钢板焊接在平台上构成操作平台;吊钩与平台中的水平向槽钢龙骨通过焊接点焊接,其所有施工均随楼层连续进行,省时、省人工,施工作业量显著减少,且避免安全隐患。免安全隐患。免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电梯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梯井侧壁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时,多采用搭设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散拼木模板加对拉螺栓的支撑方式进行施工,电梯井道内脚手架从底板开始连续搭设,则不能随楼层整体提升,导致电梯井道工人施工作业量大,安全隐患大,施工空间狭窄,费时、费工、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内模架连续搭设结构所存在的电梯井道工人施工作业量大,安全隐患大,施工空间狭窄,费时、费工、费力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包括吊钩、网纹钢板、至少两个水平向槽钢龙骨、横向槽钢龙骨、槽钢边龙骨、至少两个竖向槽钢支撑件、至少两个斜向槽钢支撑件和支点撑角钢;支点撑角钢粘结在支点撑缓冲垫内侧,并与电梯井门洞口混凝土结构形成缓冲区域;斜向槽钢支撑件与支点撑角钢焊接成第一整体;竖向槽钢支撑件的下端为与斜向槽钢支撑件匹配的斜向坡口,竖向槽钢支撑件的下端与斜向槽钢支撑件焊接成第二整体;所述第二整体与所述第一整体构成斜向支撑体;槽钢边龙骨的数量为至少四个,依次连接构成平台的边框;水平向槽钢龙骨与横向槽钢龙骨焊接成第三整体,所述第三整体与所述边框焊接构成平台;所述斜向支撑体中的竖向槽钢支撑件和斜向槽钢支撑件与平台中的水平向槽钢龙骨焊接成第四整体,平台中的水平向槽钢龙骨的周边与平台缓冲垫粘接,构成平台与电梯井道的缓冲结构;网纹钢板焊接在平台上构成操作平台;吊钩与平台中的水平向槽钢龙骨通过焊接点焊接。
[0005]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吊钩为半圆环形。
[0006]还可以优选的是,水平向槽钢龙骨、竖向槽钢支撑件、斜向槽钢支撑件的数量分别为至少两个,且均匀分布。
[0007]还可以优选的是,槽钢边龙骨的数量为四个,依次连接构成平台的矩形的边框。
[0008]还可以优选的是,横向槽钢龙骨与水平向槽钢龙骨垂直。
[0009]还可以优选的是,水平向槽钢龙骨与所述边框的两个对边平行,且与所述边框另外两个对边垂直。
[0010]还可以优选的是,竖向槽钢支撑件与所述边框所在的平面垂直。
[0011]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内模架连续搭设结构所存在的电梯井道工人施工作业量大,安全隐患大,施工空间狭窄,费
时、费工、费力的问题,其所有施工均随楼层连续进行,省时、省人工,施工作业量显著减少,且避免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的主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的左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的俯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的平台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的支点撑角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的竖向槽钢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的吊钩及焊接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的第一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的斜向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为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的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为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的第三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为本技术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的竖向槽钢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为吊钩,2为焊接点,3为网纹钢板,4为平台缓冲垫,5为平台,6为水平向槽钢龙骨,7为横向槽钢龙骨,8为槽钢边龙骨,9为竖向槽钢支撑件,10为斜向槽钢支撑件,11为支点撑角钢,12为支点撑缓冲垫。13为斜向坡口,14为吊钩连接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30]实施例1
[0031]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参见图1至图4,包括吊钩1、网纹钢板3、两个水平向槽钢龙骨6、横向槽钢龙骨7、槽钢边龙骨8、两个竖向槽钢支撑件9、两个斜向槽钢支撑件10和支点撑角钢11;参见图6,支点撑角钢11粘结在支点撑缓冲垫12内侧,并与电梯井门洞口混凝土结构形成缓冲区域;参见图9,斜向槽钢支撑件10与支点撑角钢11焊接成第一整体;参见图13,竖向槽钢支撑件9的下端为与斜向槽钢支撑件10匹配的斜向坡口13,参见图7,竖向槽钢支撑件9的下端与斜向槽钢支撑件10焊接成第二整体;参见图10,所述第二整体与所述第一整体构成斜向支撑体;槽钢边龙骨8的数量为四个,参见图5和图11,依次连接构成平台5的边框;参见图12,水平向槽钢龙骨6与横向槽钢龙骨7焊接成第三整体,所述第三整体与所述边框焊接构成平台5;所述斜向支撑体中的竖向槽钢支撑件9和斜向槽钢支撑件10与平台5中的水平向槽钢龙骨6焊接成第四整体,平台5中的水平向槽钢龙骨6的周边与平台缓冲垫4粘接,构成平台5与电梯井道的缓冲结构;网纹钢板3焊接在平台5上构成操作平台;参见图8,吊钩1与平台5中的水平向槽钢龙骨6通过焊接点2焊接。
[0032]本实施例的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其避免了内模架连续搭设的弊端,改为内模板支撑体系整体提升式平台,所有施工均随楼层连续进行,省时、省人工,施工作业量显著减少,且有效利用施工空间,避免施工安全隐患。
[0033]实施例2
[0034]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吊钩1为半圆环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支撑体系用整体提升式平台,包括吊钩(1)、网纹钢板(3)、至少两个水平向槽钢龙骨(6)、横向槽钢龙骨(7)、槽钢边龙骨(8)、至少两个竖向槽钢支撑件(9)、至少两个斜向槽钢支撑件(10)和支点撑角钢(11);其特征在于,支点撑角钢(11)粘结在支点撑缓冲垫(12)内侧,并与电梯井门洞口混凝土结构形成缓冲区域;斜向槽钢支撑件(10)与支点撑角钢(11)焊接成第一整体;竖向槽钢支撑件(9)的下端为与斜向槽钢支撑件(10)匹配的斜向坡口(13),竖向槽钢支撑件(9)的下端与斜向槽钢支撑件(10)焊接成第二整体;所述第二整体与所述第一整体构成斜向支撑体;槽钢边龙骨(8)的数量为至少四个,依次连接构成平台(5)的边框;水平向槽钢龙骨(6)与横向槽钢龙骨(7)焊接成第三整体,所述第三整体与所述边框焊接构成平台(5);所述斜向支撑体中的竖向槽钢支撑件(9)和斜向槽钢支撑件(10)与平台(5)中的水平向槽钢龙骨(6)焊接成第四整体,平台(5)中的水平向槽钢龙骨(6)的周边与平台缓冲垫(4)粘接,构成平台(5)与电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刚郭华斌张斌赵书志聂震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三箭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