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轴承结构的轮毂电机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56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轮毂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轴承结构的轮毂电机,其作为直接动力装置安装在汽车轮毂上,带动轮毂直接转动,省去传动机构,极大提高传动效率;包括支撑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前端盖、定子线圈组件、锁母、永磁瓦片和后端盖,第一轴承安装在前端盖的第一轴承槽中,支撑轴端面加工凸肩和阶梯轴,支撑轴无凸肩端顺次穿过第一轴承、前端盖和定子线圈组件后,由锁母固定,第二轴承安装在后端盖的第二轴承槽中,支撑轴的第二轴承阶梯插入第二轴承,前端盖和后端盖匹配连接形成一个包合腔体;后端盖的内侧粘贴永磁瓦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轮毂电机为直流无刷电机,通过后端盖与电动车轮毂连接,支撑轴端面与电动车前桥或者后桥固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轴承结构的轮毂电机和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毂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双轴承结构的轮毂电机和汽车。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新能源车行业发展迅速,电动车产量逐年上升,伴随电动车技术发展,轮毂电机技术也逐渐兴起。
[0003]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车,可以省略大量传动部件,车身重量轻,传动效率高,车辆结构更简单,有利于电池包布置。轮毂电机使用可以实现多种复杂的驱动方式,轮毂电机具备单个车轮独立驱动的特性,因此无论是前驱,全时四驱在轮毂电机驱动的车辆上实现起来非常容易。理论上,轮毂电机几乎适用于所有车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迎合电动车市场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轴承结构的轮毂电机,可以安装在电动车轮毂上,作为电动车动力单元,直接为电动车提供动力。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双轴承结构的轮毂电机,包括支撑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前端盖、定子线圈组件、永磁瓦片和后端盖,支撑轴为阶梯轴结构,支撑轴设置第一轴承阶梯,第一轴承阶梯的外侧套接第一轴承的内圈,前端盖主体为圆盘结构,其中心处开设第一中心孔和第一轴承槽,所述第一中心孔和第一轴承槽同心并互相连通,所述支撑轴贯穿所述第一中心孔,第一轴承安装在前端盖的第一轴承槽中,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轴承槽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轴承阶梯的右侧设置定子组件阶梯,定子线圈组件安装在定子组件阶梯上,定子组件阶梯的右侧为锁母螺纹,锁母与支撑轴的锁母螺纹配合,将第一轴承和定子线圈组件固定锁紧;锁母螺纹的右侧为第二轴承阶梯,第二轴承阶梯的外侧套接第二轴承的内圈,后端盖为圆帽形,其设有直径和前端盖相等的圆盘形端部和与端部一体成型的圆柱形侧壁,所述端部的中心处开设第二中心孔和第二轴承槽,所述第二中心孔和第二轴承槽同心并互相连通,所述支撑轴贯穿所述第二中心孔,第二轴承安装在第二轴承槽中,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轴承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匹配连接形成一个包合腔体;所述后端盖的内侧粘贴永磁瓦片。
[0007]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线圈组件包括轮形的支撑钢架,所述支撑钢架的中心处设置第三中心孔,所述定子组件阶梯贯穿第三中心孔,所述支撑钢架的外周粘贴多层硅钢片,所述硅钢片上布置所述定子线圈。
[0008]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永磁瓦片均匀粘贴在后端盖内壁,永磁瓦片之间用电木板隔离,瓦片数量和所述定子线圈适应,并根据轮毂电机功率和扭矩大小适时调整。
[0009]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组件阶梯上设有平键槽A,所述定子线圈组件的第三中心孔对应平键槽A位置设置平键槽B,平键与平键槽A和平键槽B配合,将定子线圈组件固定在支撑轴的定子组件阶梯上。
[0010]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轴为中空结构,轴身开设通线孔,定子线圈线缆通过通线孔穿入。
[0011]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轴承阶梯的右侧设置为花键槽,后端盖的中心处对应花键槽处设置定制编码器槽,定制编码器安装在支撑轴的花键槽上,定制编码器定子通过花键与花键槽匹配固定,定制编码器定子的外侧设置定制编码器转子,编码器盖通过螺栓C与定制编码器转子固连,并将定制编码器封装在定制编码器槽中,同时编码器盖通过螺栓C与后端盖固连,定制编码器转子与后端盖连为一体。
[0012]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中的轮毂电机为直流无刷电机,采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子换向。
[0013]一种汽车,安装有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轴承结构的轮毂电机。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轮毂电机为直流无刷电机,轮毂电机通过后端盖与电动车轮毂连接,支撑轴端面与电动车前桥或者后桥固定;采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子换向,前端盖和后端盖形成一个包合腔体,由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撑,绕支撑轴转动,定子线圈不动,永磁瓦片带动前后端盖组成的转子转动,为电动车提供动力,本轮毂电机作为直接动力装置安装在汽车轮毂上,直接带动轮毂转动,省去传动机构,极大提高传动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轮毂电机布局图;
[0016]图2(a)和图2(b)是轮毂电机装配示意图;
[0017]图3(a)、图3(b)和图3(c)是支撑轴结构示意图;
[0018]图4(a)、图4(b)和图4(c)是前端盖结构示意图;
[0019]图5(a)、图5(b)和图5(c)是后端盖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定子线圈组件示意图;
[0021]图7(a)和图7(b)是定制编码器结构示意图;
[0022]图8(a)和图8(b)是编码器盖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

螺栓A;2

鼓刹;3

支撑轴;3.1

平键槽A;3.2

通线孔;3.3

花键槽;3.4

凸肩;3.5

第一轴承阶梯;3.6

定子组件阶梯;3.7

锁母螺纹;3.8

第二轴承阶梯;3.9

螺栓孔A;3.10

螺栓孔B;4

第一轴承;5

前端盖;5.1

制动鼓;5.2

第一轴承槽;5.3

螺栓孔C;6

螺栓B;7

平键;8

定子线圈组件;8.1

平键槽B;8.2

支撑钢架;8.3

线圈;8.4

硅钢片;9

锁母;10

第二轴承;11

永磁瓦片;12

后端盖;12.1

定制编码器槽;12.2

螺栓孔D;12.3

第二轴承槽;12.4

阶梯孔A;12.5

螺栓孔E;13

定制编码器;13.1

花键;13.2

螺栓孔F;13.3

定制编码器转子;13.4

定制编码器定子;14

编码器盖;14.1

凸台;14.2

阶梯孔B;14.3

阶梯孔C;15

螺栓C;16

轮毂;17

螺帽;18

轮胎;19拉线孔;20

刹车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轴承结构的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轴(3)、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10)、前端盖(5)、定子线圈组件(8)、永磁瓦片(11)和后端盖(12),支撑轴(3)为阶梯轴结构,支撑轴(3)设置第一轴承阶梯(3.5),第一轴承阶梯(3.5)的外侧套接第一轴承(4)的内圈,前端盖(5)主体为圆盘结构,其中心处开设第一中心孔和第一轴承槽(5.2),所述第一中心孔和第一轴承槽(5.2)同心并互相连通,所述支撑轴(3)贯穿所述第一中心孔,第一轴承(4)安装在前端盖(5)的第一轴承槽(5.2)中,第一轴承(4)的外圈与所述第一轴承槽(5.2)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轴承阶梯(3.5)的右侧设置定子组件阶梯(3.6),定子线圈组件(8)安装在定子组件阶梯(3.6)上,定子组件阶梯(3.6)的右侧为锁母螺纹(3.7),锁母(9)与支撑轴(3)的锁母螺纹(3.7)配合,将第一轴承(4)和定子线圈组件(8)固定锁紧;锁母螺纹(3.7)的右侧为第二轴承阶梯(3.8),第二轴承阶梯(3.8)的外侧套接第二轴承(10)的内圈,后端盖(12)为圆帽形,其设有直径和前端盖(5)相等的圆盘形端部和与端部一体成型的圆筒形侧壁,所述端部的中心处开设第二中心孔和第二轴承槽(12.3),所述第二中心孔和第二轴承槽(12.3)同心并互相连通,所述支撑轴(3)贯穿所述第二中心孔,第二轴承(10)安装在第二轴承槽(12.3)中,第二轴承(10)的外圈与所述第二轴承槽(12.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前端盖(5)和所述后端盖(12)匹配连接形成一个包合腔体;所述后端盖(12)的内侧粘贴永磁瓦片(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承结构的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线圈组件(8)包括轮形的支撑钢架(8.2),所述支撑钢架(8.2)的中心处设置第三中心孔,所述定子组件阶梯(3.6)贯穿第三中心孔,所述支撑钢架(8.2)的外周粘贴多层硅钢片(8.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强曹博樊劲辉唱荣蕾薛智宏李斌夏中雷王强程娇孙鹏帅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信能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