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VMI荷兰公司专利>正文

用于收集垫的容器组件、用于接纳和收集垫的收集器以及用于制造垫的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793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10
用于收集垫的容器组件、用于接纳和收集垫的收集器以及用于制造垫的冲压装置,垫比如是化妆垫或医疗垫,其中,该容器组件包括细长外壳,该外壳沿着平行于堆叠方向的收集轴线并在周向上围绕该收集轴线延伸,其中,外壳包括顶侧、在堆叠方向上与所述顶侧相对的底侧,其中,外壳在所述顶侧敞开,以在所述堆叠方向上并沿着所述收集轴线接纳垫,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部段和第二外壳部段,其沿着所述收集轴线在顶侧与底侧之间延伸并且可在横向于堆叠方向的夹持方向上相对于彼此运动,其中,第二外壳部段相对于第一外壳部段且朝向第一外壳部段在所述夹持方向上偏压。部段在所述夹持方向上偏压。部段在所述夹持方向上偏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收集垫的容器组件、用于接纳和收集垫的收集器以及用于制造垫的冲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收集垫、特别是卫生垫或医疗垫的容器组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接纳和收集垫的承载件,所述承载件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技术的容器组件。本技术还涉及用于制造垫的冲压装置,该冲压装置包括根据本技术的承载件。

技术介绍

[0002]WO 2009/035316 A1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棉垫的装置和一种用于堆叠棉垫的装置。用于制造棉垫的装置包括:成排的可朝向彼此位移上下模具;带有用于棉垫的基础材料的供应辊;以及布置在成排模具前面的基础材料引导件和布置在成排模具后面的基础材料引导件。该装置还包括成排排出器,其可突出穿过成排下模具,从而将冲出的棉垫压入壳体中。成排排出器由类似地布置在曲轴上的两部分式驱动杆驱动。
[0003]用于堆叠棉垫的装置包括:细长管状壳体,该管状壳体的截面适合于棉垫的形式,其中,该壳体在顶侧和底侧均敞开,并且在长度方向上设有通道;在馈入侧上布置在壳体中的内第一肋;布置在距第一肋一定距离处的内第二肋;至少一个可位移的移出指状件,其在长度方向上通过通道至少部分地突出进入壳体中并且起始位置在第一肋与第二肋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用于堆叠棉垫的已知装置的缺点在于,棉垫必须被推过第二肋以允许移除棉垫。这需要排出器的相对较长的行程,从而导致更长的冲压循环。此外,由于行程相对较长,故而当垫被推过第二肋时,垫可能扭曲或翻滚,从而不利地影响整体产品质量。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收集垫、特别是卫生垫或医疗垫的容器组件、一种用于接纳和收集垫的收集器和一种用于制造垫的冲压装置,其中,可以更可靠和/或更经济地收集垫。
[0006]根据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堆叠方向上收集垫、比如化妆垫或医疗垫的容器组件,其中,所述容器组件包括细长外壳,所述外壳沿着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所述堆叠方向的收集轴线延伸并在周向上围绕所述收集轴线延伸,其中,所述外壳包括顶侧和在所述堆叠方向上与所述顶侧相对的底侧,其中,所述外壳在所述顶侧敞开,以在所述堆叠方向上并沿着所述收集轴线接纳垫,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部段和第二外壳部段,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和所述第二外壳部段沿着所述收集轴线在所述顶侧与所述底侧之间延伸并且能在横向于所述堆叠方向的夹持方向上相对于彼此运动,其中,所述第二外壳部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偏压以朝向第一外壳部段在所述夹持方向上运动。
[0007]不必将垫推动或推过外壳的内部肋。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垫可以通过偏压而被外壳部段保持在外壳的顶侧。因此,当将容器组件应用于冲压装置中时,可以减小排出器的行程,并且可以更有效和/或更经济地对垫进行冲压。此外,由于偏压,所述垫可以可靠地保持
在外壳中,而与收集轴线的定向无关。
[0008]在其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壳部段能绕着垂直于所述堆叠方向和所述夹持方向延伸的外壳旋转轴线从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和朝向所述第一外壳部段旋转。因此,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可以在沿着堆叠轴线延伸的平面中相对于彼此运动。
[0009]在其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旋转轴线位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侧处或附近。因此,第二外壳可以从底侧向顶侧逐渐向内运动。因此,在外壳的顶侧附近,垫的夹持可以更牢固。因此,可以更可靠地保持垫。
[0010]在其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容器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外壳部段朝向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偏压的外壳偏压构件,其中,所述外壳偏压构件在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侧间隔开的外壳偏压位置处作用于所述第二外壳部段上。所述外壳偏压构件可以例如是弹簧。外壳偏压构件可产生用于将第二外壳部段朝第一外壳部段偏压的偏压力矩。
[0011]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容器组件还包括穿梭件,所述穿梭件定位在所述外壳内以支承接纳在其中的所述垫,其中,所述穿梭件构造成抵接所述细长外壳的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和所述第二外壳部段,且其中,所述穿梭件能沿所述收集轴线在所述堆叠方向上运动。因此,穿梭件可通过与垫一起在堆叠方向上运动以通过在堆叠形成时支承堆叠来形成垫的堆叠。穿梭件可以防止所接纳的垫旋转或倾翻。而且,穿梭件可以抵消第二外壳部段的偏压。因此,可以减少或防止由于外壳的过度向内运动而导致的垫的变形。
[0012]在其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穿梭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偏压远离彼此并分别朝向所述容器组件的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和所述第二外壳部段偏压。因此,穿梭件可以通过摩擦接触更可靠地保持在外壳内。
[0013]在其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壳部段能绕着垂直于所述堆叠方向和所述夹持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侧处或附近的外壳旋转轴线从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和朝向所述第一外壳部段旋转,其中,所述第二外壳部段通过围绕所述外壳旋转轴线的第一偏压力矩朝向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偏压,其中,所述穿梭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借助偏压力朝向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和所述第二外壳偏压,使得与所述第一偏压力矩相反的第二偏压力矩施加在所述第二外壳部段上,其中,所述第二偏压力矩取决于所述穿梭件相对于所述外壳旋转轴线沿所述收集轴线的位置。当随后将多个垫堆叠在穿梭件的顶部上并且穿梭件朝向外壳的底侧运动时,第二偏压力矩逐渐减小并变得小于第一偏压力矩,从而偏压力矩之间的差导致作用在堆叠在穿梭件上的垫上的夹持力。当穿梭件沿着收集轴线朝向外壳的底侧前进时,所述夹持力增大。因此,当在外壳中收集了更多的垫时,可以在垫上施加更大的夹持力。因此,可以更可靠地保持垫。而且,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的内部肋来沿与堆叠方向相反的方向保持垫。
[0014]在其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压力矩小于所述第一偏压力矩。因此,穿梭件的各个部分在夹持方向上被向内推。因此,当将垫堆叠在穿梭件上时,外壳可以适应垫的尺寸并且在所述垫上施加夹持力。当通过在其上堆叠垫而将穿梭件推向外壳的底侧时,第二偏压力矩减小,从而允许第二外壳部段向内运动以在堆叠在穿梭件上的垫上施加更大的夹持力。
[001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穿梭件朝向所述外壳的所述底侧运动时,所述第二偏压力矩减小。因此,当外壳装满或基本装满时,可以将最大夹持力施加到所接纳的垫的上
部。
[0016]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穿梭件定位在所述外壳的所述顶侧处或附近时,在所述外壳的所述顶侧的所述第一外壳部段与所述第二外壳部段之间在所述夹持方向上的第一相互距离小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侧的所述第一外壳部段与所述第二外壳部段之间在所述夹持方向上的第二相互距离。因此,可以促进一个或多个第一垫的接纳。
[0017]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穿梭件定位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底侧处或附近时,在所述外壳的所述顶侧的所述第一外壳部段与所述第二外壳部段之间在所述夹持方向上的第一相互距离小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侧的所述第一外壳部段与所述第二外壳部段之间在所述夹持方向上的第二相互距离。因此,无论容器组件的定向如何,都可以有效地保持收集的垫。当容器组件旋转以在重力方向上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在堆叠方向上收集垫的容器组件,其中,所述容器组件包括细长外壳,所述外壳沿着平行于所述堆叠方向的收集轴线延伸并在周向上围绕所述收集轴线延伸,其中,所述外壳包括顶侧和在所述堆叠方向上与所述顶侧相对的底侧,其中,所述外壳在所述顶侧敞开,以在所述堆叠方向上并沿着所述收集轴线接纳垫,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外壳部段和第二外壳部段,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和所述第二外壳部段沿着所述收集轴线在所述顶侧与所述底侧之间延伸并且能在横向于所述堆叠方向的夹持方向上相对于彼此运动,其中,所述第二外壳部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偏压以朝向第一外壳部段在所述夹持方向上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部段能绕着垂直于所述堆叠方向和所述夹持方向延伸的外壳旋转轴线从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和朝向所述第一外壳部段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旋转轴线位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侧处或附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外壳部段朝向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偏压的外壳偏压构件,其中,所述外壳偏压构件在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侧间隔开的外壳偏压位置处作用于所述第二外壳部段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组件还包括穿梭件,所述穿梭件定位在所述外壳内以支承接纳在其中的所述垫,其中,所述穿梭件构造成抵接所述细长外壳的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和所述第二外壳部段,且其中,所述穿梭件能沿所述收集轴线在所述堆叠方向上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偏压远离彼此并分别朝向所述容器组件的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和所述第二外壳部段偏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部段能绕着垂直于所述堆叠方向和所述夹持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侧处或附近的外壳旋转轴线从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和朝向所述第一外壳部段旋转,其中,所述第二外壳部段通过围绕所述外壳旋转轴线的第一偏压力矩朝向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偏压,其中,所述穿梭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借助偏压力朝向所述第一外壳部段和所述第二外壳偏压,使得与所述第一偏压力矩相反的第二偏压力矩施加在所述第二外壳部段上,其中,所述第二偏压力矩取决于所述穿梭件相对于所述外壳旋转轴线沿所述收集轴线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压力矩小于所述第一偏压力矩。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穿梭件从所述外壳的顶侧朝向所述外壳的底侧运动时,所述第二偏压力矩减小。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穿梭件定位在所述外壳的所述顶侧处或附近时,在所述外壳的所述顶侧的所述第一外壳部段与所述第二外壳部段之间在所述夹持方向上的第一相互距离小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侧的所述第一外壳部段与所述第二外壳部段之间在所述夹持方向上的第二相互距离。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穿梭件定位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底侧处或附近时,在所述外壳的所述顶侧的所述第一外壳部段与所述第二外壳部段之间
在所述夹持方向上的第一相互距离小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侧的所述第一外壳部段与所述第二外壳部段之间在所述夹持方向上的第二相互距离。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管状形状。13.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
申请(专利权)人:VMI荷兰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