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照明机器人,包括万向轮,还包括稳定性强的固定结构、便于收纳的折叠结构以及便于控制的调节结构,所述万向轮的顶端安装有底板,且底板的顶端安装有本体,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底板顶端的本体两侧,所述本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柱,且折叠结构设置于本体的内部,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延伸至本体的上方,且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开启第一伺服电机工作,传动杆转动,主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从动,从而使得第三丝杆转动,在套筒螺纹的配合下可使得套筒带动移动,使得连杆带动活动板进行移动,完成对照明灯位置的调节功能,该结构有利于提高装置的适用性。高装置的适用性。高装置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照明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可移动照明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所以机器人的种类较为繁多,而现有的照明机器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0003]第一、传统的照明机器人,不便于进行折叠收纳,导致占用空间较大;
[0004]第二、传统的照明机器人,不便于进行调节,无法根据环境的要求,进行快捷调节;
[0005]第三、传统的照明机器人,不便于进行移动和固定,导致机器人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照明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进行调节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照明机器人,包括万向轮,还包括稳定性强的固定结构、便于收纳的折叠结构以及便于控制的调节结构;
[0008]所述万向轮的顶端安装有底板,且底板的顶端安装有本体,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底板顶端的本体两侧;
[0009]所述本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柱,且折叠结构设置于本体的内部;
[0010]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延伸至本体的上方,且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安装箱,且安装箱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底端设置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底端延伸至安装箱的内部,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固定板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板,且调节结构设置于安装箱两侧的固定板上方。
[0011]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通过转轴设置于侧板的一侧,且第三丝杆的一侧贯穿至安装箱的内部,所述侧板和安装箱之间的第三丝杆均套设有两个套筒,且套筒的底端均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底端均延伸至固定板的下方,且连杆的底端均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底端的一侧均安装有照明灯。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三丝杆的一侧安装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通过啮齿相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支撑脚、限位板、插杆、安装弹簧和插孔,所述限位板设置于底板上方的本体两侧,且皮带轮的顶端均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端均贯穿于限位板和底板的内部,且支撑脚的底端均延伸至底板的下方,所述支撑脚的一侧均开设有六个插孔,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均通过铰接件安装有插杆,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均设置有安装弹簧,且安装弹簧的一侧均与插杆相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插杆的横截面形状呈L型,且插杆的一侧均延伸至插孔的内部。
[0015]优选的,所述折叠结构包括活动套、皮带轮、皮带、第二伺服电机、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设置于本体内部底端的一侧,且第二伺服电机的顶端安装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外壁套设有活动套,且第二丝杆通过转轴设置于本体内部底端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丝杆的顶端贯穿与活动套的内部,且第二丝杆和第一丝杆的顶端均通过转轴与本体内部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活动套的顶端中间位置处与支撑柱相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活动套下方的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外壁均套设有皮带轮,且皮带轮通过皮带相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通过设置有插杆、安装弹簧和插孔,工作人员拨动插杆,安装弹簧发生形变,使得插杆脱离插孔,使得支撑脚可以活动,将活动脚支撑在地面上,防止装置发生移动在,增大装置的稳定性,松开插杆,在安装弹簧的反作用力下,插杆继续插入到插孔当中,对插杆进行固定,反之可对装置直接进行移动,该结构实现了对装置的稳定功能;
[0019](2)通过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一丝杆、皮带轮和皮带,开启第二伺服电机工作,第一丝杆转动,在皮带轮和皮带的配合下,可使得第二丝杆转动,在活动套螺纹的配合下,可使得活动套发生移动,推动支撑柱进行移动,进而带动固定板上升,反之可将装置进行折叠,该结构实现了便于收纳的功能;
[0020](3)通过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传动杆、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开启第一伺服电机工作,传动杆转动,主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从动,从而使得第三丝杆转动,在套筒螺纹的配合下可使得套筒带动移动,使得连杆带动活动板进行移动,完成对照明灯位置的调节功能,该结构实现了对照明灯的调节功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活动板;2、连杆;3、套筒;4、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6、传动杆;7、第一伺服电机;8、固定结构;801、支撑脚;802、限位板;803、插杆;804、安装弹簧;805、插孔;9、折叠结构;901、活动套;902、皮带轮;903、皮带;904、第二伺服电机;905、第一丝杆;906、第二丝杆;10、安装箱;11、固定板;12、底板;13、万向轮;14、支撑柱;15、本体;16、照明灯;17、第三丝杆;18、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请参阅图1
‑
4,一种可移动照明机器人,包括万向轮13,还包括稳定性强
的固定结构8、便于收纳的折叠结构9以及便于控制的调节结构;
[0028]万向轮13的顶端安装有底板12,且底板12的顶端安装有本体15,固定结构8设置于底板12顶端的本体15两侧;
[0029]本体15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柱14,且折叠结构9设置于本体15的内部;
[0030]支撑柱14的顶端延伸至本体15的上方,且支撑柱14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安装箱10,且安装箱10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7,该第一伺服电机7的型号可为RDX
‑
201
‑
V36F5E13,第一伺服电机7的底端设置有传动杆6,且传动杆6的底端延伸至安装箱10的内部,传动杆6的底端安装有主动齿轮4,固定板11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板18,且调节结构设置于安装箱10两侧的固定板11上方。
[0031]请参阅图1
‑
4,一种可移动照明机器人还包括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第三丝杆17,第三丝杆17通过转轴设置于侧板18的一侧,且第三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照明机器人,包括万向轮(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定性强的固定结构(8)、便于收纳的折叠结构(9)以及便于控制的调节结构;所述万向轮(13)的顶端安装有底板(12),且底板(12)的顶端安装有本体(15),所述固定结构(8)设置于底板(12)顶端的本体(15)两侧;所述本体(15)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柱(14),且折叠结构(9)设置于本体(15)的内部;所述支撑柱(14)的顶端延伸至本体(15)的上方,且支撑柱(14)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安装箱(10),且安装箱(10)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7),所述第一伺服电机(7)的底端设置有传动杆(6),且传动杆(6)的底端延伸至安装箱(10)的内部,所述传动杆(6)的底端安装有主动齿轮(4),所述固定板(11)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板(18),且调节结构设置于安装箱(10)两侧的固定板(11)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照明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三丝杆(17),所述第三丝杆(17)通过转轴设置于侧板(18)的一侧,且第三丝杆(17)的一侧贯穿至安装箱(10)的内部,所述侧板(18)和安装箱(10)之间的第三丝杆(17)均套设有两个套筒(3),且套筒(3)的底端均安装有连杆(2),所述连杆(2)的底端均延伸至固定板(11)的下方,且连杆(2)的底端均安装有活动板(1),所述活动板(1)底端的一侧均安装有照明灯(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照明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丝杆(17)的一侧安装有从动齿轮(5),且从动齿轮(5)与主动齿轮(4)通过啮齿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照明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8)包括支撑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镇宇,李浩楠,杨航宇,刘文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