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7595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装置,包括左架、右架、前架、后架和边角架,所述左架、前架、右架和后架首尾相连组成矩形状,所述左架和右架对称放置,所述前架和货架对称放置,所述后架前端顶部等距开凿有第一孔槽,且第一孔槽为三组以上,所述后架前端底部等距开凿有第二孔槽,且第二孔槽为三组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分别对应上孔槽和下孔槽进行插接,使得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位于前架和后架之间上下两侧,第一横杆和第一竖杆相互交错垂直,第二横杆和第二竖杆相互交错垂直,第一横杆和第一竖杆垂直处无需钢丝进行固定,有利于减少建筑构件内铁丝使用数量,减少资源浪费。减少资源浪费。减少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件
,具体为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构件是指构成建筑物各个要素,如果把建筑物看成是一个产品,那建筑构件就是指这个产品当中的零件,建筑物当中的构件主要有:楼(屋)面、墙体、柱子、基础等,其与结构构件的概念不尽相同,结构构件是构成结构受力骨架的要素,当然也包括梁、板、墙体、柱子、基础等,但它一般是按照构件的受力特征划分的,分为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压弯构件等。
[0003]目前的建筑构件内需要大量预应力筋连接提高建筑构架的强度,而预应力筋之间衔接处工人大多采用铁丝进行环箍固定,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钢筋骨架构件内加强预应力筋长期悬空放置时,容易造成钢筋弯曲。
[0004]因此我们提供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装置,有利于减少建筑构件内铁丝使用数量,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减少钢筋骨架放置过程中,而加强钢筋较长长时间悬空容易造成的弯曲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装置,包括左架、右架、前架、后架和边角架,所述左架、前架、右架和后架首尾相连组成矩形状,所述左架和右架对称放置,所述前架和货架对称放置,所述后架前端顶部等距开凿有第一孔槽,且第一孔槽为三组以上,所述后架前端底部等距开凿有第二孔槽,且第二孔槽为三组以上,所述第一孔槽内插接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二孔槽内插接有第二竖杆,所述左架和右架之间顶部等距插接有第一横杆,且第一横杆为三组以上,所述左架和右架之间底部等距插接有第二横杆,且第二横杆为三组以上,所述前架顶部插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前端一体成型有圆柱状的筒体,所述筒体前端均匀开孔有贯穿状的加强杆孔,且加强杆孔为四组,四组所述加强杆孔内插接有内置加强杆,且内置加强杆为四组,所述所述左架、前架、右架和后架首尾衔接处安装有边角架。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边角架为三角状,且边角架(4)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边角架顶部两侧均开凿有贯穿状的螺孔,所述螺孔内插接有螺栓。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前架前端中部固定有固定筋,所述固定筋顶端等距固定有上加强筋,所述固定筋底端等距固定有下加强筋。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架的结构和右架的结构对称相同,所述前架的结构和后架的结构对称相同。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一竖杆相互交错垂直,所述
第二横杆和第二竖杆相互交错垂直。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边角架中部固定有边角架加强筋。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上孔槽、下孔槽、第一竖杆、第一横杆、第二竖杆、第二横杆、左架、右架、前架和后架的设置,通过将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分别对应上孔槽和下孔槽进行插接,使得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位于前架和后架之间上下两侧,第一横杆和第一竖杆相互交错垂直,第二横杆和第二竖杆相互交错垂直,第一横杆和第一竖杆垂直处无需钢丝进行固定,有利于减少建筑构件内铁丝使用数量,减少资源浪费。
[0014]2.本专利技术由于在限位板、筒体、加强杆孔和内置加强杆的设置,通过将两组限位板分别对应前架和后架顶部插接,且两组限位板位于相一水平高度,当需要长期放置时可将加强杆抽出放置,当需要混凝土浇筑前,将内置加强杆对应加强杆孔进行插接,减少钢筋骨架放置过程中,而加强钢筋较长长时间悬空容易造成的弯曲问题。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装置的边角架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装置的筒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装置的后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装置的左架和后架衔接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左架;2、横板;3、螺栓;4、边角架;5、第一竖杆;6、上孔槽;7、后架;8、第一横杆;9、右架;10、限位板;11、筒体;12、前架;13、下加强筋;14、固定筋;15、上加强筋;16、第二竖杆;17、第二横杆;18、螺孔;19、边角架加强筋;20、加强杆孔;21、内置加强杆;22、下孔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具体实施例1
[0025]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装置,包括
左架1、右架9、前架12、后架7和边角架4,所述左架1、前架12、右架9和后架7首尾相连组成矩形状,所述左架1和右架9对称放置,所述前架12和货架对称放置,所述后架7前端顶部等距开凿有第一孔槽,且第一孔槽为三组以上,所述后架7前端底部等距开凿有第二孔槽,且第二孔槽为三组以上,所述第一孔槽内插接有第一竖杆5,所述第二孔槽内插接有第二竖杆16,所述左架1和右架9之间顶部等距插接有第一横杆8,且第一横杆8为三组以上,所述左架1和右架9之间底部等距插接有第二横杆17,且第二横杆17为三组以上,所述前架12顶部插接有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前端一体成型有圆柱状的筒体11,所述筒体11前端均匀开孔有贯穿状的加强杆孔20,且加强杆孔20为四组,四组所述加强杆孔20内插接有内置加强杆21,且内置加强杆21为四组,所述所述左架1、前架12、右架9和后架7首尾衔接处安装有边角架4;其中,通过将第一竖杆5和第二竖杆16分别对应上孔槽6和下孔槽22进行插接,使得第一竖杆5和第二竖杆16位于前架12和后架7之间上下两侧,第一横杆8和第一竖杆5相互交错垂直,第二横杆17和第二竖杆16相互交错垂直,第一横杆8和第一竖杆5垂直处无需钢丝进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装置,包括左架(1)、右架(9)、前架(12)、后架(7)和边角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架(1)、前架(12)、右架(9)和后架(7)首尾相连组成矩形状,所述左架(1)和右架(9)对称放置,所述前架(12)和货架对称放置,所述后架(7)前端顶部等距开凿有第一孔槽,且第一孔槽为三组以上,所述后架(7)前端底部等距开凿有第二孔槽,且第二孔槽为三组以上,所述第一孔槽内插接有第一竖杆(5),所述第二孔槽内插接有第二竖杆(16),所述左架(1)和右架(9)之间顶部等距插接有第一横杆(8),且第一横杆(8)为三组以上,所述左架(1)和右架(9)之间底部等距插接有第二横杆(17),且第二横杆(17)为三组以上,所述前架(12)顶部插接有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前端一体成型有圆柱状的筒体(11),所述筒体(11)前端均匀开孔有贯穿状的加强杆孔(20),且加强杆孔(20)为四组,四组所述加强杆孔(20)内插接有内置加强杆(21),且内置加强杆(21)为四组,所述所述左架(1)、前架(12)、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攀李林张勃梁振杨贺棋田雷刚刘恒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