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德强专利>正文

一种八驱可变轴距病人助行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340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种八驱可变轴距病人助行轮椅,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两条平行横向设置的内梁,两内梁外侧壁上分别轴向固定滑轨,两内梁外侧前部设置前梁,两内梁外侧后部设置后梁,前梁和后梁均配合在滑轨上,内梁后部上表面轴向固定前液压缸,前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前梁尾端固定连接,内梁前部下表面轴向固定后液压缸。轮胎可以通过变形的方式增加与台阶的附着面积,在爬楼梯时能保证轮胎与台阶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不易打滑,同时轴距可以调节,增加跨度,提高稳定性,不易后翻,安全性高,适于推广应用。适于推广应用。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八驱可变轴距病人助行轮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种八驱可变轴距病人助行轮椅,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轮椅是装有轮子可以帮助替代行走的椅子,分为电动和手动折叠轮椅。用于伤员、病员、残疾人居家康复、周转运输、就诊、外出活动的重要移动工具,轮椅它不仅满足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更重要的是方便家属移动和照顾病员,使病员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
[0003]为了降低病患的劳累程度,现在市面上有非常多的电动轮椅可供选择。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可以爬楼梯、爬坡的电动轮椅(如公开号为CN106389027A的专利)。这种轮椅存在的问题是,这种轮椅本身重心就较高,在爬楼梯时其重心还会进一步升高,病人轻微晃动身体就可能造成整体重心发生很大变化,极易造成轮椅后翻,病人本身没有行动能力,一旦后翻后如果没有他人施救,病人就会发生生命危险。履带与楼梯的接触面积小,无法根据实际地面情况作出调节,履带容易打滑,危害病人的生命安全。也正因如此,虽然这种轮椅可以爬楼梯,但可靠性不佳,这也就是这种轮椅无法推广实施的原因。现在普遍使用的轮椅,即便是电动轮椅,在爬台阶时也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他人将其拉上去,非常的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八驱可变轴距病人助行轮椅,轮胎可以通过变形的方式增加与台阶的附着面积,在爬楼梯时能保证轮胎与台阶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不易打滑,同时轴距可以调节,增加跨度,提高稳定性,不易后翻,安全性高,适于推广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八驱可变轴距病人助行轮椅,包括两条平行横向设置的内梁,两内梁外侧壁上分别轴向固定滑轨,两内梁外侧前部设置前梁,两内梁外侧后部设置后梁,前梁和后梁均配合在滑轨上,内梁后部上表面轴向固定前液压缸,前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前梁尾端固定连接,内梁前部下表面轴向固定后液压缸,后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后梁前端固定连接,内梁前后两部分下方及前梁和后梁下方均固定立柱,两内梁前部的立柱下端安装两内前轮,两前梁的立柱下端安装两外前轮,两内梁后部的立柱下端安装两内后轮,两后梁的立柱下端安装两外后轮,两内前轮和两外前轮规格相同并且重合对齐,两内后轮和两外后轮规格相同并且重合对齐,两内前轮、两外前轮、两内后轮、两外后轮均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内梁之间通过坐板固定连接,坐板前部设置腿板,坐板后部设置椅板。
[0006]工作原理及过程:
[0007]正常路面下,病人坐在坐板上,两内前轮和两外前轮规格相同并且重合对齐,两内后轮和两外后轮规格相同并且重合对齐,驱动机构驱动两内前轮、两外前轮、两内后轮、两外后轮转动,实现前进、后退、转弯等动作。当需要爬坡或者爬楼梯时,前液压缸的活塞杆伸
长带动前梁向前伸出,进而外前轮向前伸出。驱动机构驱动外前轮爬上楼梯,当外前轮和内前轮都在台阶上而外后轮和内后轮都在地面上时,外后轮锁死不转动,后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将内梁向上顶起,进而使得内后轮直接上台阶,这样可以避免打滑,并且这种顶起的方式简单可靠。轮椅在台阶上时重心靠后,整体会随台阶向后倾斜,本申请外前轮向前伸出,外后轮向后伸出,外前轮和外后轮轴距大大增加,杜绝了后翻的可能。同时八轮同时驱动,两内前轮、两外前轮、两内后轮、两外后轮均分别与对应的台阶接触,可以大大减小颠簸,提高舒适性。两外前轮和两外后轮都在外侧,两外前轮和两外后轮伸出后,轴距的增加可大大提高稳定性,避免侧翻。爬台阶结束后,前液压缸和后液压缸复位。
[0008]两内前轮、两外前轮、两内后轮、两外后轮结构相同,其均包括横置的圆柱形的轮盘,轮盘中心部分同轴设置圆柱形的空腔,空腔内中心位置同轴密封固定磁环,磁环外壁上密封固定环形气囊,轮盘侧壁上径向均布若干导向孔,导向孔内配合导向杆,导向杆的长度大于导向孔的长度,导向杆外端固定圆弧形的胎块,胎块内侧面与轮盘外侧面弧度一致,并且当所有胎块与轮盘外壁紧靠时,相邻胎块之间紧密接触,导向杆内端固定圆弧形的吸块,吸块为铁质,吸块宽度大于导向孔直径,当所有胎块与轮盘外壁紧靠时,吸块隔着气囊与磁环吸合,两内前轮和两内后轮内侧、两外前轮和两外后轮外侧均同轴固定转轴,转轴通过大轴承安装在立柱上,转轴端部同轴连接电机的转动轴,电机固定在立柱上,磁环上设置透气孔,两内前轮和两内后轮外侧、两外前轮和两外后轮内侧均设置充气系统,充气系统与磁环密封连通。
[0009]当需要爬台阶或者爬陡坡时,通过充气系统向磁环内充气,气体从透气孔进入气囊,气囊膨胀,将吸块向外顶起,直至吸块与容腔内壁接触,导向杆在导向孔内向外径向伸出,进而胎块也就被顶起。当胎块与台阶阶面接触时,人体的重量使得胎块挤压阶面,对应的胎块就向轮盘中心移动,同时气囊上对应该胎块的位置就会压缩变形,这样就同时有多个胎块与阶面接触,大大增加了胎块与阶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大大增加了摩擦力,有效避免打滑的发生。当胎块不与阶面接触时,胎块在气囊弹力作用下复位。爬台阶结束后,将气囊放气,吸块重新与磁环吸合,胎块自动复位,所有胎块重新形成一个完整的车轮,进而可以在平坦的路面上行驶。吸块与磁环吸合,可以有效避免胎块因离心力而甩出。
[0010]充气系统包括密封轴承,密封轴承外圈同轴密封固定在轮盘上,密封轴承内圈密封固定气管,气管与气泵连通,气泵固定在立柱上,气管与磁环连通。这样轮盘的转动不会带动气管,不会影响充气。
[0011]气管上设置电磁放气阀。充气时电磁放气阀关闭避免漏气,放气时电磁放气阀打开来释放气囊内的气压。
[0012]前梁尾端固定上推板,上推板延伸至内梁上方,前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在上推板上。这样前液压缸就可以固定在内梁正上方,合理利用空间,避免影响后梁的移动。
[0013]后梁前端固定下推板,下推板延伸至内梁下方,前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在下推板上。这样后液压缸就可以固定在内梁正下方,合理利用空间,避免影响前梁的移动。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八驱可变轴距病人助行轮椅,驱动机构驱动外前轮爬上楼梯,当外前轮和内前轮都在台阶上而外后轮和内后轮都在地面上时,外后轮锁死不转动,后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将内梁向上顶起,进而使得内后轮直接上台阶,这样可以避免打滑,并且这
种顶起的方式简单可靠。轮椅在台阶上时重心靠后,整体会随台阶向后倾斜,本申请外前轮向前伸出,外后轮向后伸出,外前轮和外后轮轴距大大增加,杜绝了后翻的可能。同时八轮同时驱动,两内前轮、两外前轮、两内后轮、两外后轮均分别与对应的台阶接触,可以大大减小颠簸,提高舒适性。两外前轮和两外后轮都在外侧,两外前轮和两外后轮伸出后,轴距的增加可大大提高稳定性,避免侧翻。爬台阶结束后,前液压缸和后液压缸复位。当胎块与台阶阶面接触时,人体的重量使得胎块挤压阶面,对应的胎块就向轮盘中心移动,同时气囊上对应该胎块的位置就会压缩变形,这样就同时有多个胎块与阶面接触,大大增加了胎块与阶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大大增加了摩擦力,有效避免打滑的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八驱可变轴距病人助行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平行横向设置的内梁(4),两内梁(4)外侧壁上分别轴向固定滑轨(5),两内梁(4)外侧前部设置前梁(6),两内梁(4)外侧后部设置后梁(7),前梁(6)和后梁(7)均配合在滑轨(5)上,内梁(4)后部上表面轴向固定前液压缸(8),前液压缸(8)活塞杆端部与前梁(6)尾端固定连接,内梁(4)前部下表面轴向固定后液压缸(9),后液压缸(9)活塞杆端部与后梁(7)前端固定连接,内梁(4)前后两部分下方及前梁(6)和后梁(7)下方均固定立柱(12),两内梁(4)前部的立柱(12)下端安装两内前轮(15),两前梁(6)的立柱(12)下端安装两外前轮(13),两内梁(4)后部的立柱(12)下端安装两内后轮(16),两后梁(7)的立柱(12)下端安装两外后轮(14),两内前轮(15)和两外前轮(13)规格相同并且重合对齐,两内后轮(16)和两外后轮(14)规格相同并且重合对齐,两内前轮(15)、两外前轮(13)、两内后轮(16)、两外后轮(14)均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内梁(4)之间通过坐板(2)固定连接,坐板(2)前部设置腿板(1),坐板(2)后部设置椅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八驱可变轴距病人助行轮椅,其特征在于:两内前轮(15)、两外前轮(13)、两内后轮(16)、两外后轮(14)结构相同,其均包括横置的圆柱形的轮盘(21),轮盘(21)中心部分同轴设置圆柱形的空腔,空腔内中心位置同轴密封固定磁环(19),磁环(19)外壁上密封固定环形气囊(26),轮盘(21)侧壁上径向均布若干导向孔(22),导向孔(22)内配合导向杆(23),导向杆(23)的长度大于导向孔(22)的长度,导向杆(23)外端固定圆弧形的胎块(24),胎块(24)内侧面与轮盘(21)外侧面弧度一致,并且当所有胎块(24)与轮盘(21)外壁紧靠时,相邻胎块(24)之间紧密接触,导向杆(23)内端固定圆弧形的吸块(25),吸块(25)为铁质,吸块(25)宽度大于导向孔(22)直径,当所有胎块(24)与轮盘(21)外壁紧靠时,吸块(25)隔着气囊(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强
申请(专利权)人:张德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