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清渣模块的平板格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190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9
一种具有清渣模块的平板格栅,包括由框架和栅条焊接成的栅板,所述栅板的框架内可拆卸地卡设有清渣模块,所述清渣模块包括底部栅片、绳索和具有一定弯曲弹性的前侧栅片,所述前侧栅片的网格与栅条的位置相对应设置,多个网格的中端均设置有穿孔,所述底部栅片的一侧与前侧栅片迎水侧的下端可拆卸地相连接,底部栅片的另一侧向上弯曲,所述底部栅片靠近弯曲的网格上设置有与穿孔配合使用的扎孔,所述绳索穿过扎孔和穿孔后使前侧栅片和底部栅片进行斜拉固定;所述前侧栅片背水侧的上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卡扣,所述卡扣均从框架的迎水侧沿栅条间隙穿至其背水侧,以使前侧栅片嵌入栅板的迎水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清渣模块安装及拆卸过程无需借助工具,结构简单、适用性强,有效降低了人工维护的难度与劳动强度。工维护的难度与劳动强度。工维护的难度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清渣模块的平板格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污染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清渣模块的平板格栅。

技术介绍

[0002]格栅是排水系统中一种常见的不可或缺的设施,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污水物理处理设备。相较于机械格栅,平板格栅具有适用性强、适用面广、设备投入成本低、结构简单、无需外部动力等优点。由于平板格栅不具备自清渣能力,在长期使用中需要人工定期清理栅板、捞出栅渣,从而确保格栅能够持续地发挥污(废)水中固体物质拦截分离的功能,保持良好的过流能力。在一些工程应用中,平板格栅往往处于渠道或管线附属构筑物内以及排水口末端等人员直接清理操作不便的位置,且由于格栅整体较为笨重,需要借助吊车吊出格栅、人员下井清除或水面清捞等方式实现栅渣的清除,这类方式不但耗时久、劳动强度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维护工作的危险性。
[0003]机械格栅能自动清除附在格栅上的垃圾,但一次投入成本过高,且需要外加电源提供动力,在排水系统内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在专利CN 110917686 A中公开了一种新型平板格栅,提高了提出水面的清理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当格栅超过一定规格,且在栅体上加设底部格栅的方式将进一步导致重量上升,维护过程仍存在诸多不便。在专利CN 204662633 U中公开了一种带细格栅的排水口,提高了排口格栅的拦渣能力,但我国城市排水系统污水中缠绕性垃圾较多,栅板易受垃圾缠绕,维护清理耗时久,劳动强度大。且上述格栅在提出清理期间,水流中的大颗粒物质未经拦截直接流入下游,均会对后续设备或构筑物的正常运作产生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具有清渣模块的平板格栅,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具有清渣模块的平板格栅,包括由框架和栅条焊接成的栅板,所述栅板的框架内可拆卸地卡设有清渣模块,所述清渣模块包括底部栅片、绳索和具有一定弯曲弹性的前侧栅片,所述前侧栅片的网格与栅条的位置相对应设置,多个网格的中端均设置有穿孔,所述底部栅片的一侧与前侧栅片迎水侧的下端可拆卸地相连接,底部栅片的另一侧向上弯曲,所述底部栅片靠近弯曲的网格上设置有与穿孔配合使用的扎孔,所述绳索穿过扎孔和穿孔后使前侧栅片和底部栅片进行斜拉固定;所述前侧栅片背水侧的上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卡扣,所述卡扣均从框架的迎水侧沿栅条间隙穿至其背水侧,以使前侧栅片嵌入栅板的迎水侧。
[0006]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栅片迎水侧的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手柄。
[0007]进一步地,前侧栅片迎水侧的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卡钩,所述底部栅片的一侧设置有可与卡钩相匹配连接的卡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栅片与底部栅片之间的夹角可以是90
°
~135
°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栅片的网格向上弯曲的长度不超过网格长度的1/2。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栅片的网格之间的宽度为10~50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栅片的材质为聚乙烯、聚丙烯或ABS塑料中的一种。
[0012]有益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平板格栅,实现了格栅拦渣与清洁格栅的构件分离,构件结构简单,清渣模块的安装及拆卸过程无需借助工具。
[0014](2)由于拦渣模块材质较轻便,将清渣模块提出后进行清洁的清理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减轻维护工作的危险性。
[0015](3)本专利技术中前侧栅片贴合栅条,在拆卸过程中可快速有效去除攀附在格栅表面的缠绕性垃圾,有效缓解了传统格栅栅条被垃圾杂物缠绕后难以去除的状况。
[0016](4)在缠绕性垃圾及其他被格栅拦截堵塞在空隙中的大的固体物质与平板格栅分离的过程中,散落的物质能下落至底部栅片上,在清渣模块提出至地面时,将与底部筛网上方原本堆积的固体物质以及格栅前水面滞留的悬浮物质一同被带出,清渣简便彻底。
[0017](5)格栅在清理维护的过程中,平板格栅能持续进行拦渣工作,有效避免了整体提出式清理方式中存在的水流中的固体物质未经拦截直接移动至格栅下游的问题。
[0018](6)本专利技术中清渣模块选材广、成本低、材质轻,制造过程可根据不同的格栅栅条设计间距控制空隙大小,保证了过流能力不受影响,可广泛应用于已有格栅的改进,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0019](7)本专利技术有着易于清理维护的特点,可在适当缩小格栅栅条间距以强化拦渣能力的同时,清理维护的工作量无显著增加。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清渣模块卸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A区域迎水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A区域背水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前侧栅片与底部栅片拆分示意图。
[0025]图中:1框架,11吊耳,2栅条,3清渣模块,31前侧栅片,311手柄,312穿孔,313卡钩,314卡扣,32底部栅片,321卡孔,322扎孔,33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7]如图1

5所示,一种具有清渣模块3的平板格栅,包括由框架1和栅条2焊接成的栅板,所述框架1的上端设置有吊耳11,栅条2相互平行排列,间距为15~50mm。所述栅板的框架1内可拆卸地卡设有清渣模块3,所述清渣模块3包括底部栅片32、绳索33和具有一定弯曲弹性的前侧栅片31,所述前侧栅片31的网格与栅条2的位置相对应设置,所述前侧栅片31的网格之间的宽度也相应地为10~50mm;多个网格的中端均设置有穿孔312,所述底部栅片32的一侧与前侧栅片31迎水侧的下端可拆卸地相连接,底部栅片32的另一侧向上弯曲,所述底部栅片32靠近弯曲的网格上设置有与穿孔312配合使用的扎孔322,所述绳索33穿过扎孔322和穿孔312后使前侧栅片31和底部栅片32进行斜拉固定;所述前侧栅片31背水侧的上下
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卡扣314,所述卡扣314均从框架1的迎水侧沿栅条2间隙穿至其背水侧,以使前侧栅片31嵌入栅板的迎水侧。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栅片31迎水侧的上端设置有两个个手柄311;在框架1迎水侧固定或卸下时可借助手柄311向下施加压力,使前侧栅片31向远离框架1的方向产生一定的弧形形变,将卡扣314顺利入扣或脱扣,入扣后前侧栅片31形变恢复,无人力作用时无法自然脱落。
[0029]本实施例中,前侧栅片31迎水侧的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卡钩313,所述底部栅片32的一侧设置有可与卡钩313相匹配连接的卡孔321,以使前侧栅片31与底部栅片32相连接。然而应当理解,所述前侧栅片31与底部栅片3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且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栅片31与底部栅片32之间的夹角可以是90
°
~135
°
,所述底部栅片32的网格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清渣模块的平板格栅,包括由框架和栅条焊接成的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板的框架内可拆卸地卡设有清渣模块,所述清渣模块包括底部栅片、绳索和具有一定弯曲弹性的前侧栅片,所述前侧栅片的网格与栅条的位置相对应设置,多个网格的中端均设置有穿孔,所述底部栅片的一侧与前侧栅片迎水侧的下端可拆卸地相连接,底部栅片的另一侧向上弯曲,所述底部栅片靠近弯曲的网格上设置有与穿孔配合使用的扎孔,所述绳索穿过扎孔和穿孔后使前侧栅片和底部栅片进行斜拉固定;所述前侧栅片背水侧的上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卡扣,所述卡扣均从框架的迎水侧沿栅条间隙穿至其背水侧,以使前侧栅片嵌入栅板的迎水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清渣模块的平板格栅,其特征在于:前侧栅片迎水侧的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卡钩,所述底部栅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林惠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