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对焦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大光圈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17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相机镜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对焦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大光圈镜头,包括主筒、前组滑圈和后组滑圈,所述的主筒外套设有曲线筒和调焦手轮,曲线筒上设有阳头螺纹,调焦手轮的内壁上固定有阴头螺纹,阴头螺纹与阳头螺纹相啮合;后组滑圈上套设有辅助滑圈,辅助滑圈上设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三导钉,第三导钉上套设有第三导套,第三导套依次穿过主筒上的第三腰槽和曲线筒上的第三曲线槽,并插置固定在阳头螺纹上开设的螺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阴阳头螺纹和曲线槽的配合,使得调焦手轮在对焦的过程中理论上能实现无限角度的调节,通过曲线筒、辅助滑圈以及前、后组滑圈的配合,确保了前后镜组保持对焦过程中的平稳移动。平稳移动。平稳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对焦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大光圈镜头


[0001]本技术属于相机镜头
,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对焦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大光圈镜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大光圈镜头在人像摄影上的出色表现,越来越受到市场追捧,这就使得众多厂商开发大光圈镜头,但是由于光圈大,在开发镜头时对合焦要求能精确的进行控制,这就对光学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光圈镜头的机械对焦驱动结构,该机械对焦驱动结构能够让传统的曲线槽角度大幅度缩小,进而使加工去掉的材料较少,确保光圈镜头的整体强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机械对焦驱动结构,用于驱动镜头中的透镜组相对移动以实现对焦,所述的镜头包括同心布置的主筒、前组滑圈和后组滑圈;
[0006]所述的主筒外依次套设有曲线筒和调焦手轮,所述曲线筒两端的侧壁上分别第一曲线槽和第二曲线槽,且在第一曲线槽和第二曲线槽之间的曲线筒侧壁上设有第三曲线槽;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曲线槽均沿曲线筒的周向三等分设置;
[0007]所述主筒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沿其筒长方向延伸的第一腰槽和第二腰槽,且在第一腰槽与第二腰槽之间的主筒侧壁上设有沿其筒长方向延伸的第三腰槽,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腰槽均沿主筒的周向三等分开设;
[0008]所述的第一曲线槽内设有第一导钉,第一导钉上设有第一导套,第一导套穿过第一腰槽且其里端插置固定在前组滑圈上开设的第一螺孔中,所述的第二曲线槽内设有第二导钉,第二导钉上设有第二导套,第二导套穿过第二腰槽且其里端插置固定在后组滑圈上开设的第二螺孔中;
[0009]所述曲线筒临近后组滑圈的一端外壁上设有阳头螺纹,所述调焦手轮的内壁上固定有阴头螺纹,所述的阴头螺纹与阳头螺纹相啮合;
[0010]所述的后组滑圈上套设有辅助滑圈,辅助滑圈上设有沿其周向三等分并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三导钉,第三导钉上套设有第三导套,所述的第三导套依次穿过主筒上的第三腰槽和曲线筒上的第三曲线槽,并插置固定在阳头螺纹上开设的螺孔中;
[0011]其中,所述的调焦手轮转动并通过阴头螺纹带动阳头螺纹转动,并同时带动主筒和曲线筒转动,以及通过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分别推动前组滑圈和后组滑圈前后移动。
[00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曲线槽的转动角度为30
°

[00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组滑圈上固定有前镜组,后组滑圈上固定有后镜组。
[00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机械对焦驱动结构的大光圈镜头。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的机械对焦驱动结构中,通过辅助滑圈上设置的导钉导套带动曲线筒旋转,并进一步通过该曲线筒带动前组滑圈、后组滑圈实现相对移动,该结构的设计让传统的曲线槽角度大幅度缩小,能使得曲线槽的转动角度控制在30
°
,进而使加工去掉的材料减少,确保了整体的结构强度,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变形量较小;通过第三曲线槽和阴头螺纹、阳头螺纹的放大作用使手动旋转角度达到270
°
以上,减速比0.1

0.11,能很好的满足镜头精确的合焦要求,且大的角度也能更好的满足摄影人员的操作习惯。
[0017]本技术提供的机械对焦驱动机构,通过阴阳头螺纹和曲线筒上曲线槽的配合,使得调焦手轮在对焦的过程中理论上能实现无限角度的调节,通过曲线筒、辅助滑圈以及前、后组滑圈的配合,确保了前后镜组保持对焦过程中的平稳移动。
[0018]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示出为具有本技术提供的机械对焦驱动结构的大光圈镜头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为图1中大光圈镜头的剖视图;
[0021]图3示出为图1中大光圈镜头的局部剖视图;
[0022]图4示出为图1中大光圈镜头的爆炸图;
[0023]图中标号说明:10

主筒,101

第一腰槽,102

第二腰槽,103

第三腰槽,11

曲线筒,111

第一曲线槽,112

第二曲线槽,113

第三曲线槽,12

调焦手轮,13

阳头螺纹,14

阴头螺纹,20

前组滑圈,21

前镜组,30

后组滑圈,31

后镜组,40

辅助滑圈,41

第三导钉,42

第三导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技术。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对焦驱动结构,其用于驱动镜头中的透镜组相对移动以实现对焦,所述的镜头包括同心布置的主筒10、前组滑圈20和后组滑圈30;
[0028]所述的主筒10外依次套设有曲线筒11和调焦手轮12,所述曲线筒11两端的侧壁上分别第一曲线槽111和第二曲线槽112,且在第一曲线槽111和第二曲线槽112之间的曲线筒
11侧壁上设有第三曲线槽113;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曲线槽均沿曲线筒11的周向三等分设置;
[0029]所述主筒10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沿其筒长方向延伸的第一腰槽101和第二腰槽102,且在第一腰槽101与第二腰槽102之间的主筒10侧壁上设有沿其筒长方向延伸的第三腰槽103,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腰槽均沿主筒10的周向三等分开设;
[0030]所述的第一曲线槽111内设有第一导钉(图中未示出),第一导钉上设有第一导套(图中未示出),第一导套穿过第一腰槽101且其里端插置固定在前组滑圈20上开设的第一螺孔中,所述的第二曲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对焦驱动结构,用于驱动镜头中的透镜组相对移动以实现对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镜头包括同心布置的主筒(10)、前组滑圈(20)和后组滑圈(30);所述的主筒(10)外依次套设有曲线筒(11)和调焦手轮(12),所述曲线筒(11)两端的侧壁上分别第一曲线槽(111)和第二曲线槽(112),且在第一曲线槽(111)和第二曲线槽(112)之间的曲线筒(11)侧壁上设有第三曲线槽(113);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曲线槽均沿曲线筒(11)的周向三等分设置;所述主筒(10)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沿其筒长方向延伸的第一腰槽(101)和第二腰槽(102),且在第一腰槽(101)与第二腰槽(102)之间的主筒(10)侧壁上设有沿其筒长方向延伸的第三腰槽(103),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腰槽均沿主筒(10)的周向三等分开设;所述的第一曲线槽(111)内设有第一导钉,第一导钉上设有第一导套,第一导套穿过第一腰槽(101)且其里端插置固定在前组滑圈(20)上开设的第一螺孔中,所述的第二曲线槽(112)内设有第二导钉,第二导钉上设有第二导套,第二导套穿过第二腰槽(102)且其里端插置固定在后组滑圈(30)上开设的第二螺孔中;所述曲线筒(11)临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亚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