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含水量建筑渣土的分解系统及分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分解处治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含水量建筑渣土的分解系统及分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得工程建设中产生发大量建筑渣土,这些建筑渣土主要来源于建筑工地的土方、废渣、泥浆,其处置方式主要采用场地消纳或外海倾倒等。目前,大部分建筑渣土所采用的堆放或填埋的场地消纳处理方式不仅侵占大量土地,而且对周围环境也造成了极大污染,且由于路途距离的关系以及渣土消纳需要缴纳政府规定的费用,随意倾倒的现象就此产生。随意将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倾倒在道路、绿地等公共场所或其它未经审核同意处置消纳建筑渣土的地方,直接导致城市尘土飞扬,环境质量的恶化,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市容环境面貌,进而影响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而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城市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直接影响了城市形象的提升,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建设。建筑渣土的排放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影响市容等诸多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建筑垃圾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0003]由此,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已成必然趋势,当前对工程渣土的处置更多的是采用回填、填埋的措施,较少在处置终端进行循环再生利用,且对建筑渣土的处置科技含量较低。建筑渣土的处置应当向循环再生利用环保产业方向发展,扩大建筑渣土的利用范围,例如建筑渣土砖、道路路基填料等,其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建筑渣土利用过程,主要以施工现场利用挖掘机或固定的拌和站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含水量建筑渣土的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翻抛机主机、翻抛装置、自动撒料系统、吸尘系统、喷雾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的翻抛机主机包括翻抛机支架(1)和行走驱动电机(3);所述翻抛机支架(1)包括横梁(35)和竖梁(36),横梁和竖梁通过螺栓连接,横梁和竖梁之间设置连接杆件;翻抛机支架(1)两侧呈前后布置的两组行走滚轮(9)设置于支撑结构(10)上的轨道(33),翻抛机支架(1)架设在建筑渣土(25)的上方,建筑渣土(25)位于支撑结构(10)内;所述翻抛装置包括翻抛机支架(1)下部的传动机构(4)和水平方向的翻抛轴(5),所述翻抛轴(5)通过传动机构(4)与翻抛驱动电机(2)连接,翻抛驱动电机(2)位于翻抛机支架(1)上;所述翻抛轴(5)表面设有翻抛滚筒(34),翻抛滚筒(34)上设有螺旋翻抛叶片(6),所述翻抛滚筒(34)中部还设置有直立翻抛叶片(7),直立翻抛叶片(7)端部设有翻抛钩(8);所述的自动撒料系统包括储料斗(11)、伺服电机(30)、震动器(21)、缓冲弹簧(22)、导料板(23)、旋转辊轴(24)、导料孔(31)和导料槽(32);自动撒料系统安装在安装板(26)上,安装板(26)与横梁(35)和竖梁(36)相连接;储料斗(11)位于翻抛机支架(1)上部,储料斗(11)中存放粉体状固化材料;伺服电机(30)位于安装板(26)上,伺服电机(30)连接旋转辊轴(24),旋转辊轴(24)上设有导料孔(31),旋转辊轴(24)下方设有导料板(23),导料板(23)上设有导料槽(32);导料板(23)由缓冲弹簧(22)支撑在安装板(26)上,导料板(23)下方布设有震动器(21);在翻抛机支架(1)前后部分别设置有挡板(20);所述的吸尘系统包括吸尘系统主机(13)、吸尘头(14)和回料管(12);吸尘系统主机(13)位于储料斗(11)一侧,吸尘头(14)位于支撑结构(10)上方,吸尘头(14)通过软管与吸尘系统主机(13)相连,吸尘系统主机(13)通过回料管(12)连接至储料斗(11);所述的喷雾系统包括水箱(15)、喷雾主杆(16)、喷头(17)和喷杆(18),水箱(15)安装在翻抛机支架(1)上,水箱(15)通过喷雾主杆(16)与喷杆(18)连接,在喷杆(18)上布设有若干个喷头(17),喷杆(18)搁置在位于翻抛机支架(1)后部的支杆(19)上,支杆(19)与翻抛机支架相连;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PLC控制器、交换机和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通过以太网和交换机连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通过以太网连接工控机,所述的工控机、PLC控制器、交换机和数据采集卡均位于远程操作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水量建筑渣土的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翻抛机主机是槽式翻抛机或行走式翻堆机,翻抛滚筒直径30
‑
5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水量建筑渣土的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翻抛机单槽工作幅宽涵盖3
‑
6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水量建筑渣土的分解系统,其特征在于:直立翻抛叶片(7)与翻抛轴(5)之间通过螺栓紧固,直立翻抛叶片(7)采用错位方式排列,间距5
‑
10cm,叶片长度20
‑
4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水量建筑渣土的分解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干斌,孙亚君,宋冰泉,王毓晋,高游,郑明飞,周晔,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