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689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所述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包括:污水容纳部,以及设置在污水容纳部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通入污水容纳部的底部;所述的污水容纳部底部设置有提升泵,所述的提升泵上端连接有污水提升管;所述的污水提升管伸出污水容纳部的顶部;所述的提升泵两侧设置有污水处理膜。该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相对于现有设备,结构得到了大幅的简化,无需专业人员维护,尤其适合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广应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有机物是生活污水所含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极不稳定,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对于生活污水有专门的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但对于广袤的农村而言,由于居民居住相对分散,无法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因此,急需开发一款能够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该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可以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包括:污水容纳部,以及设置在污水容纳部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通入污水容纳部的底部;所述的污水容纳部底部设置有提升泵,所述的提升泵上端连接有污水提升管;所述的污水提升管伸出污水容纳部的顶部;所述的提升泵两侧设置有污水处理膜。
[0006]优选地,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污水容纳部不同的面上。
[000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污水容纳部相对的面上。
[0008]优选地,所述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
[0009]优选地,提升泵与进水口之间,以及提升泵与出水口之间分别设置有污水处理膜。
[0010]优选地,所述的污水容纳部自上而下分为好氧区、缺氧区以及厌氧区。
[0011]优选地,所述的污水处理膜的上端位于好氧区、下端位于厌氧区。
[0012]优选地,所述的污水容纳部的顶部种植有绿色植物。
[0013]优选地,还包括调节池,所述的调节池与进水管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的污水处理膜是指含有炭基材料的污水处理膜。
[0015]优选地,所述的含有炭基材料的污水处理膜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0016]将炭基材料分散在水中形成分散液;然后将分散液涂覆在碳纤维无纺布的两面,待分散液干燥后,再在涂覆有分散液的碳纤维无纺布两面分别设置一层碳纤维无纺布,即得所述的含有炭基材料的污水处理膜。
[0017]优选地,炭基材料与水的用量比为1g:8

10mL。
[0018]优选地,每个面的碳纤维无纺布按50

100g/m2的用量涂覆炭基材料。
[0019]所述炭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0020](1)将多壁碳纳米管放入混合酸溶液中进行超声处理,得酸化碳纳米管;
[0021](2)取酸化碳纳米管加入氯化亚砜进行回流反应,得酰氯化碳纳米管;
[0022](3)取酰氯化碳纳米管加入二异丙基胺,在室温下反应8~24h,分离产物得二异丙基胺接枝的碳纳米管;
[0023](4)取二异丙基胺接枝的碳纳米管加入菌液中,在25

35℃条件下震荡培养3

7d,分离固体产物即得所述的炭基材料。
[0024]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在具有研究中惊奇的发现,将二异丙基胺接枝到碳纳米管上,形成的碳纳米管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固定细菌等微生物;进一步地,该材料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促使碳纳米管与微生物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了炭基材料的处理性能。
[0025]上述菌液本领域技术问题可以根据需要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配制。
[002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菌液是指含有污水处理菌的菌液。其制备方法为,在L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污水处理菌即得所述的菌液。
[0027]具体地,所述的菌液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取1g污水处理菌加入到1L的LB液体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的菌液。
[0028]优选地,步骤(1)中的混合酸溶液是指由浓硫酸和浓硝酸组成的混合酸溶液,所述浓硫酸和浓硝酸的体积比为1~3:1。
[0029]优选地,步骤(1)中多壁碳纳米管与混合酸溶液的用量比为1g:20

40mL。
[0030]优选地,步骤(2)中酸化碳纳米管与氯化亚砜的用量比为1g:10

20mL。
[0031]优选地,步骤(3)中酰氯化碳纳米管与二异丙基胺的用量比为1g:10

20mL。
[0032]优选地,步骤(3)中在室温下反应16~24h,分离产物得二异丙基胺接枝的碳纳米管。
[0033]优选地,步骤(4)中二异丙基胺接枝的碳纳米管与菌液的用量比为1g:5

15mL。
[0034]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该设备通过进水管将待处理的污水通入到污水容纳部的底部,污水在污水容纳部内分为好氧取、缺氧区以及厌氧区,同时所述的好氧区、缺氧区以及厌氧区分别对应设置有污水处理膜,该结构设置可以替代传统生物滤池内的填料,无需经常反冲洗,减少了生物滤池内必须配置高耗能的风机水泵等设备;(2)所述的污水容纳部底部设置有提升泵,所述的提升泵上端连接有污水提升管;所述的污水提升管伸出污水容纳部的顶部;通过该结构设置可以实现将好氧、缺氧的混合水体直接提升抛向空中,水体在空中与氧气接触,直接复氧;由于所提起的水与空气(空气中含有21%氧气)接触时能达到强力增氧的目的;增氧后的水体从空中跌落时,扰动污水容纳部表面水体,增加氧气与水体接触面积,使污水容纳部水体复氧效率提升;水体被提升的同时,使污水容纳部内形成垂直对流,使携带氧气的表层水与污水容纳部中部的缺氧区域水体进行混合,形成内部混合液,进行反硝化作用;提升的水体中反硝化产生的氮气,会随水体被排放到空气中,完成氮气的排放;(3)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不需要机房及任何管道、泵、阀,不存在堵塞现象,输氧效率高,水循环效果明显;实现了高性能、低能耗;(4)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解决了传统污水处理设备输送氧气不足,主要依靠厌氧工艺处理有机物,对COD的去除率不高的缺陷,同时也减少了传统污水处理设备填料时间长需要清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问题;(5)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使得好氧区域的水和厌氧区域的水通过提升泵的吸力比传统的回流混合、沉淀混合要彻底和充分;污水经过多次充分混合、提升脱氮的能力;(6)所述的污水容纳部的顶部种植有绿色植物;种植绿色植物可以对磷进行
吸收,只需定期收割就可以完成磷的转移,从而达到辅助除磷的效果;(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只需一台小功率的增氧提升泵,就可以维持系统的整套运作。以50T/日处理量来为例,系统配备50W的增氧提升泵,能耗50W*24/1000*0.7/50=0.016元/吨(电费按照0.7元/KW),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容纳部,以及设置在污水容纳部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通入污水容纳部的底部;所述的污水容纳部底部设置有提升泵,所述的提升泵上端连接有污水提升管;所述的污水提升管伸出污水容纳部的顶部;所述的提升泵两侧设置有污水处理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污水容纳部不同的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污水容纳部相对的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酌希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