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688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包括主板,所述主板的顶部设置有CPU,且CPU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顶部设置有贯穿至清洗机构内部的散热机构,所述清洗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鼓风机构,所述清洗机构顶部位于散热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二轨道的数目比第一轨道的数目多一组,收集槽的最顶端与第二轨道的最底端相互配合,多组清洁球先从收集槽的内部进入到第二轨道的内部,在第二轨道内部滚动到最顶端时进入到第一轨道的内部,然后从第一轨道的内部慢慢向下滚落,当到达第一轨道最底端时,其下方还有一组第二轨道,进而清洁球又滚落到第二轨道的内部并再次进入到收集槽的内部,以此往复进行清灰散热。清灰散热。清灰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散热
,具体为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计算机在使用时,且机箱内部会发出热量,为了保证CPU正常工作,就必须及时将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否则,在散热情况不充分的条件下,很容易导致机箱内部CPU的损坏。
[0003]现有的CPU在散热时是使用一个散热底座固定在电路板上,然后将散热器底面接触到CPU上侧面,在散热器底面和CPU上侧面之间涂上导热硅脂,CPU的热量经过导热硅脂和散热器底面传递到散热器的散热鳍片上,然后再经过散热风扇将散热鳍片上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对CPU的散热效果,但是该散热结构并不理想,且在长期使用之后会堆积大量的灰尘,严重影响了CPU的散热,同时由于散热鳍片设置有多组,清理时较为麻烦,费时又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包括主板,所述主板的顶部设置有CPU,且CPU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顶部设置有贯穿至清洗机构内部的散热机构,所述清洗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鼓风机构,所述清洗机构顶部位于散热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多组通孔,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安装有风机。
[0006]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位于清洗机构顶部的散热柱,所述散热柱为中空结构,所述散热柱的外部螺旋向上设置有第一轨道,所述散热柱外部位于第一轨道的下方螺旋设置有与第一轨道螺旋平行的第二轨道,所述散热柱外侧位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内部皆均匀设置有多组散热孔。
[0007]所述清洗机构包括位于CPU顶部的导热箱,所述导热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液,所述导热箱的两侧皆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导热箱内部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设置有多组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的内部螺旋设置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机构的数目与散热柱的数目相同,每组所述收集槽的顶端皆与其对应散热柱内部第二轨道的最底端相配合,所述收集槽内部的最底端设置有压力开关。
[0008]所述鼓风机构包括位于导热箱一侧的支架,且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中间位置处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管道,所述第二支板的外侧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通过齿牙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转轴外侧位于第一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贯穿至管道内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扇,且风扇位于管道的内部,所述管道的一侧贯穿至导热箱的内部,且管道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波纹管,所述管道顶
部位于波纹管的一侧设置有多组支管,所述支管的数目与收集槽的数目相同,每一组所述支管的一端与其对应每一组所述收集槽内部的底端连通,所述鼓风机构还包括位于风机一侧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一侧与风机内部的转动轴同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通过皮带缠绕转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内部设置有多组清洁球,所述清洁球包括导热球,所述导热球的外侧设置有导热棉,且导热棉的外侧包裹有清洁布,所述清洁布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多组毛刺。
[0010]优选地,所述散热柱的外侧套接连接有外壳,且外壳的内壁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外壁相接触。
[0011]优选地,所述散热孔呈“八”字形结构,且散热孔位于散热柱内壁一端的孔径是散热孔位于第一轨道或第二轨道内壁一端孔径的两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散热柱为空心柱结构,且散热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多组细密的散热孔,能够对吸收的温度进行有效的散发,同时清洁球能够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内部滚动,滚动的同时,清洁球外表面的清洁布能够对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内部进行清理,且清洁球内部的导热棉和导热球也能对热量进行一定量的吸收与分散,多种方式相结合,使得CPU能够更快的进行降温。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清洁球能够进入到收集机构内部的收集槽中,当多组清洁球都进入到收集槽内部后,所有清洁球会叠加给压力开关一定的压力,只有当压力开关感受到该一定值的压力后,电动推杆才会启动,进而带动清洁球进入冷却液中,同时第二轨道的数目比第一轨道的数目多一组,收集槽的最顶端与第二轨道的最底端相互配合,多组清洁球先从收集槽的内部进入到第二轨道的内部,在第二轨道内部滚动到最顶端时进入到第一轨道的内部,然后从第一轨道的内部慢慢向下滚落,当到达第一轨道最底端时,由于第二轨道的数目比第一轨道的数目多一组,因此第一轨道的最底端下方还有一组第二轨道,进而清洁球又滚落到第二轨道的内部并再次进入到收集槽的内部,以此往复进行清灰散热,散热效果更好。
[0015](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三转轴的一端与风机内部转动杆固定连接,当风机工作时,第三转轴能够带动第三齿轮进行转动,在皮带的作用下,第三齿轮带动第四齿轮和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因此第二齿轮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进而使得风扇能够进行转动,便于管道的内部有足够的风流来吹动清洁球,因此利用风机工作能够带动风扇工作,能够有效地避免了外接电力驱动来源,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鼓风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热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A的放大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散热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散热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清洁球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散热柱的侧面剖视图。
[0024]图中:1、主板;2、CPU;3、清洗机构;301、导热箱;302、冷却液;303、电动推杆;304、升降板;305、收集机构;306、收集槽;307、压力开关;4、散热机构;401、散热柱;402、第一轨道;403、第二轨道;404、散热孔;405、外壳;5、安装板;6、风机;7、鼓风机构;701、支架;702、第一支板;703、管道;704、第二支板;705、第一转轴;706、第二转轴;707、第一齿轮;708、第二齿轮;709、连接杆;710、风扇;711、第三转轴;712、第三齿轮;713、皮带;714、第四齿轮;715、波纹管;716、支管;8、清洁球;801、导热球;802、导热棉;803、清洁布;804、毛刺。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包括主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的顶部设置有CPU(2),且CPU(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清洗机构(3),所述清洗机构(3)顶部设置有贯穿至清洗机构(3)内部的散热机构(4),所述清洗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鼓风机构(7),所述清洗机构(3)顶部位于散热机构(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且安装板(5)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多组通孔,所述安装板(5)的一侧安装有风机(6);所述散热机构(4)包括位于清洗机构(3)顶部的散热柱(401),所述散热柱(401)为中空结构,所述散热柱(401)的外部螺旋向上设置有第一轨道(402),所述散热柱(401)外部位于第一轨道(402)的下方螺旋设置有与第一轨道(402)螺旋平行的第二轨道(403),所述散热柱(401)外侧位于第一轨道(402)和第二轨道(403)的内部皆均匀设置有多组散热孔(404);所述清洗机构(3)包括位于CPU(2)顶部的导热箱(301),所述导热箱(30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液(302),所述导热箱(301)的两侧皆安装有电动推杆(303),且电动推杆(3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导热箱(301)内部的升降板(304),所述升降板(304)的顶部设置有多组收集机构(305),所述收集机构(305)的内部螺旋设置有收集槽(306),所述收集机构(305)的数目与散热柱(401)的数目相同,每组所述收集槽(306)的顶端皆与其对应散热柱(401)内部第二轨道(403)的最底端相配合,所述收集槽(306)内部的最底端设置有压力开关(307);所述鼓风机构(7)包括位于导热箱(301)一侧的支架(701),且支架(7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702)和第二支板(704),所述第一支板(702)的中间位置处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管道(703),所述第二支板(704)的外侧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705)和第二转轴(706),所述第一转轴(70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0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承良赵巍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