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携便式自动充气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多孔海绵、出气管、进气管、密封件、移动件和弹簧,多孔海绵位于枕头本体内,出气管和进气管与枕头本体连通,密封件与出气管可拆卸连接,进气管具有与枕头本体连通的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三通气孔,环形凸起位于第三通气孔内,移动件滑动连接于第二通气孔和环形凸起之间,且与第三通气孔内壁接触,弹簧位于移动件内,且弹簧的一端与环形凸起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移动件固定连接,移动件具有与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连通的第一连通孔。实现进气管单向气体进入,出气管放气,便于根据需求调节充气量,调整枕头高度,满足不同情况的高度要求。同情况的高度要求。同情况的高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携便式自动充气枕头
[0001]本技术涉及充气枕头
,尤其涉及一种携便式自动充气枕头。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自动充气枕头逐渐流行起来,它具有携带方便、轻巧等等特点。对于很多喜爱户外运动的人们来说,充气枕头可以让他们在奔波的旅途中有一个短暂的休息,充气枕头可以说是功能多样了。在开车时可以把它当做靠背使用,在车上,充气枕套在休息有时也可以舒压助眠的作用。办公室白领午休时,双手环抱枕头,可趴着午睡,避免对手臂麻木,脑袋神经受到压迫。充气枕还可以在床上靠背使用。但是现在的充气枕头仅是通过一个通气孔进行充气至饱和状态,不便于高度调节,不能满足不同情况的高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便式自动充气枕头,旨在解决现在的充气枕头仅是通过一个通气孔进行充气至饱和状态,不便于高度调节,不能满足不同情况的高度要求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携便式自动充气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多孔海绵、出气管、进气管、密封件、移动件和弹簧,所述枕头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多孔海绵位于所述枕头本体内,所述枕头本体具有凹槽,所述出气管和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枕头本体连通,并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出气管可拆卸连接,隔绝所述枕头本体空腔与外部空气,所述进气管具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三通气孔和环形凸起,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和所述第三通气孔从上至下依次与所述枕头本体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气孔的直径,且大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直径,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第三通气孔内,所述移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气孔和所述环形凸起之间,且与所述第三通气孔内壁接触,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移动件内,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凸起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移动件具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和所述第三通气孔连通。
[0005]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塞子和密封盖,所述第一塞子插入所述出气管内,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第一塞子一体成型,并抵持于所述出气管外。
[0006]其中,所述密封盖和所述第一塞子均具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枕头本体连通;所述密封件还包括第二塞子,所述第二塞子插入所述第二连通孔。
[0007]其中,所述携便式自动充气枕头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枕头本体和所述多孔海绵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枕头本体和所述多孔海绵之间。
[0008]其中,所述携便式自动充气枕头还包括记忆棉球,所述记忆棉球与所述枕头本体转动连接,并覆盖所述凹槽。
[0009]其中,所述移动件具有环形斜面,所述环形斜面位于靠近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一侧。
[0010]其中,所述携便式自动充气枕头还包括热塑性树脂层,所述热塑性树脂层涂覆于
所述枕头本体表面。
[0011]本技术的一种携便式自动充气枕头,通过所述枕头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多孔海绵位于所述枕头本体内,所述出气管和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枕头本体连通,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出气管可拆卸连接,隔绝所述枕头本体空腔与外部空气,所述进气管具有与所述枕头本体连通的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三通气孔,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第三通气孔内,所述移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气孔和所述环形凸起之间,且与所述第三通气孔内壁接触,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移动件内,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凸起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移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通气孔和所述第三通气孔连通的所述第一连通孔。向所述第一通气孔充气,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三通气孔进入所述枕头本体进行充气膨胀,且单向通气,不会漏气,所述出气管通过所述密封件插拔可进行放气操作,实现可根据需求调节充气量,从而调整枕头高度,满足不同情况的高度要求。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携便式自动充气枕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A;
[0015]图3是本技术多孔海绵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进气管、移动件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
枕头本体、2
‑
多孔海绵、3
‑
出气管、4
‑
进气管、5
‑
密封件、6
‑
移动件、7
‑
弹簧、8
‑
连接件、9
‑
记忆棉球、11
‑
凹槽、41
‑
第一通气孔、42
‑
第二通气孔、43
‑
第三通气孔、44
‑
环形凸起、51
‑
第一塞子、52
‑
密封盖、53
‑
第二塞子、61
‑
第一连通孔、62
‑
环形斜面、512
‑
第二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携便式自动充气枕头,包括枕头本体1、多
孔海绵2、出气管3、进气管4、密封件5、移动件6和弹簧7,所述枕头本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多孔海绵2位于所述枕头本体1内,所述枕头本体1具有凹槽11,所述出气管3和所述进气管4与所述枕头本体1连通,并位于所述凹槽11内,所述密封件5与所述出气管3可拆卸连接,隔绝所述枕头本体1空腔与外部空气,所述进气管4具有第一通气孔41、第二通气孔42、第三通气孔43和环形凸起44,所述第一通气孔41、所述第二通气孔42和所述第三通气孔43从上至下依次与所述枕头本体1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孔4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气孔41的直径,且大于所述第二通气孔42的直径,所述环形凸起44位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携便式自动充气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本体、多孔海绵、出气管、进气管、密封件、移动件和弹簧,所述枕头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多孔海绵位于所述枕头本体内,所述枕头本体具有凹槽,所述出气管和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枕头本体连通,并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出气管可拆卸连接,隔绝所述枕头本体空腔与外部空气,所述进气管具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三通气孔和环形凸起,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和所述第三通气孔从上至下依次与所述枕头本体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气孔的直径,且大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直径,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第三通气孔内,所述移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通气孔和所述环形凸起之间,且与所述第三通气孔内壁接触,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移动件内,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凸起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移动件具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和所述第三通气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便式自动充气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军,崔俊娜,刘建华,杨小军,李维,曹艳,谭悦,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