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原片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玻璃原片生产用原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板和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两个所述支撑板均通过固定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对应的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杆壁固定套接有U型杆,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设置于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侧下端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挡板均与对应的两个滑杆活动套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防止出料口堵塞,便于对出料速度进行调节。便于对出料速度进行调节。便于对出料速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原片生产用原料自动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玻璃原片生产
,尤其涉及玻璃原片生产用原料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玻璃原片是指平板玻璃厂生产的固定尺寸的玻璃,玻璃原片尺寸通常以一些英制常规数据为多,如12英尺(3660mm),11英寸(3300mm),8英尺(2440mm),7英尺(2134mm)等等。顾客所需的玻璃尺寸是千变万化的,玻璃厂不可能都满足,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大批量生产、装箱、运输。
[0003]传统的玻璃原片的上料一般为打开储料罐下端设置的挡板,使得原材料落入加工设备中,由于储料罐静置放置,内部原材料容易堆积在出料口导致堵塞,从而影响正常下料,而且不便根据需求调节出料口的大小,无法控制下料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玻璃原片生产用原料上料装置出料口容易堵塞和不便调节出料速度的问题,而提出的玻璃原片生产用原料自动上料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玻璃原片生产用原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板和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两个所述支撑板均通过固定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对应的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杆壁固定套接有U型杆,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设置于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侧下端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挡板均与对应的两个滑杆活动套接,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带动两个所述挡板移动的旋转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蜗轮和双向蜗杆,两个所述蜗轮分别设置于壳体的下端两侧且均通过第二转杆与壳体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蜗轮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拨杆,两个所述拨杆的表面均开设有条形口,两个所述挡板的下表面中部均转动设置挡销,两个所述挡销均于对应的条形口旋转滑动连接,所述双向蜗杆啮合设置于两个所述蜗轮的前侧,所述双向蜗杆的两端均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对应的支撑板转动连接,右侧所述支撑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双向蜗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通过固定架与对应的壳体和支撑板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U型杆采用耐磨钢材质制成。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挡板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密封条。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挡销的下端均固定套接有挡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玻璃原片生产用原料自动上料装置,具备以
下有益效果:
[0013]1、该玻璃原片生产用原料自动上料装置,通过电机带动第一转杆转动,第一转杆带动U型杆转动,使得壳体内部原材料进行转动,从而能够有效防止下料时出料口堵塞。
[0014]2、该玻璃原片生产用原料自动上料装置,通过第二电机带动双向蜗杆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蜗轮转动,使得两个拨杆带动挡板进行移动,从而能够调节出料的速度。
[00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能够防止出料口堵塞,便于对出料速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玻璃原片生产用原料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支撑板、2固定板、3壳体、4第一转杆、5第一电机、6U型杆、7滑杆、8挡板、9第二转杆、10蜗轮、11双向蜗杆、12拨杆、13挡销、14第二电机、15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参照图1
‑
2,玻璃原片生产用原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板1和壳体3,壳体3设置于两个支撑板1之间,两个支撑板1均通过固定板2与壳体3固定连接,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转杆4,转杆4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对应的壳体3的侧壁转动连接,壳体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与第一转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转杆4的杆壁固定套接有U型杆6,壳体3的下端固定设置于出料管15,出料管15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挡板8,两个支撑板1的内侧下端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滑杆7,两个挡板8均与对应的两个滑杆7活动套接,壳体3的下端设置有带动两个挡板8移动的旋转机构。
[0022]旋转机构包括蜗轮10和双向蜗杆11,两个蜗轮10分别设置于壳体3的下端两侧且均通过第二转杆9与壳体3转动连接,两个蜗轮10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拨杆12,两个拨杆12的表面均开设有条形口,两个挡板8的下表面中部均转动设置挡销13,两个挡销13均于对应的条形口旋转滑动连接,双向蜗杆11啮合设置于两个蜗轮10的前侧,双向蜗杆11的两端均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对应的支撑板1转动连接,右侧支撑板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与双向蜗杆11的右端固定连接。
[0023]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14均通过固定架与对应的壳体3和支撑板1固定连接,使得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14与对应的壳体3和支撑板1连接的更稳固。
[0024]U型杆6采用耐磨钢材质制成,提高U型杆6的使用寿命。
[0025]两个挡板8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密封条,防止原材料泄漏。
[0026]两个挡销13的下端均固定套接有挡环,防止挡销13从条形口内滑脱。
[0027]本技术中,使用时,工作人员接通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带动转杆4转动,第一转杆4带动U型杆6转动,从而能够带动壳体3内部的原材料进行运动,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原材料堆积堵塞,下料时接通第二电机14的电源,第二电机14带动双向蜗杆11转动,双向蜗杆11带动两个蜗轮10转动,从而能够带动两个拨杆12进行转动,两个拨杆12推动两个挡销13,从而能够带动两个挡板8在对应的滑杆7上滑动,从而方便对出料口的大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调节效率速度。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玻璃原片生产用原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板(1)和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1)之间,两个所述支撑板(1)均通过固定板(2)与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转杆(4),所述转杆(4)的两端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对应的壳体(3)的侧壁转动连接,所壳体(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与第一转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4)的杆壁固定套接有U型杆(6),所述壳体(3)的下端固定设置于出料管(15),所述出料管(15)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挡板(8),两个所述支撑板(1)的内侧下端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滑杆(7),两个所述挡板(8)均与对应的两个滑杆(7)活动套接,所述壳体(3)的下端设置有带动两个所述挡板(8)移动的旋转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原片生产用原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蜗轮(10)和双向蜗杆(11),两个所述蜗轮(10)分别设置于壳体(3)的下端两侧且均通过第二转杆(9)与壳体(3)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蜗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雍,毛金华,康文彪,吕宏,孙有权,
申请(专利权)人:凯里市凯荣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