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延边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通用型高效率直流电机稳速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667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用型高效率直流电机稳速电路,包括工作电源、速度调节电压发生器、电机状态检测器和恒流驱动型可控电压源,所述恒流驱动型可控电压源包括电源接口J3、芯片J2、MOS管Q1和二极管D1,电机状态检测器包括芯片J4、芯片U1A、芯片U1B和接口J1,工作电源包括芯片U2、MOS管Q3和三极管Q4,本设计电路简单、工作稳定、使用方便、可驱动6V、12V、24V各种小型直流电机的通用性很强的稳速电路,可手动方式调速,也可用单片机通过I/O口发出频率为3~5K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型高效率直流电机稳速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是一种通用型高效率直流电机稳速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小型直流电机由于控制方法简单,具有较大的转矩,因此1W~50W的各种小型、中功率直流电机广泛使用于各种玩具、绕线机、机器人等各种机械控制器中。现有的小型直流电机稳速控制器,不检测转速直接用电压进行稳速,通常采用1Ω左右的电阻检测电机工作电流后利用电压补偿方法,配合线性电压调节器控制电机速度从而达到稳速目的,具有良好的稳速效果,但存在如下问题:
[0003]1、小型直流电机通常分为6V、12V、24V等,当驱动电压不同时电机绕组内阻也不同,稳速电路中修改的参数较多,因此针对不同种类的电机设计专用的稳速电路,通用性很差;
[0004]2、速度调节范围较小,无法满足需要大范围调速的要求;
[0005]3、电流检测部分的电阻较大,因此损耗较大,线性电压调节器的压差较大,同样损耗较大;
[0006]4、控制模式单一,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型高效率直流电机稳速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通用型高效率直流电机稳速电路,包括工作电源、速度调节电压发生器、电机状态检测器和恒流驱动型可控电压源,所述恒流驱动型可控电压源包括电源接口J3、芯片J2、MOS管Q1和二极管D1,电机状态检测器包括芯片J4、芯片U1A、芯片U1B和接口J1,工作电源包括芯片U2、MOS管Q3和三极管Q4,速度调节电压发生器包括芯片U2A和MOS管Q5,电源接口J3的一端连接电容C2、电阻R2、MOS管Q1的源极、电阻R18和MOS管Q3的源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J2的脚16,芯片J2的脚2连接电阻R5、电阻R14和电阻R17,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2A的脚1和芯片U2A的脚2,芯片U2A的脚3连接电容C7和电阻R22,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VR1的滑动端,电位器VR1的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20和MOS管Q5的漏极,电位器VR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电阻R24、MOS管Q5的源极和地,MOS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和PWM控制信号,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21和电阻R23,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6、MOS管Q3的漏极和芯片U2的脚1,芯片U2的脚3连接电容C5并输出5V直流电,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1的栅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0,MOS管Q1的漏极连接电感L1和二极管D1的阴极,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容C1和接口J1,接口J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J4的脚1和脚2,芯片J4的脚8连接5V直流电和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
R15和芯片U1A的脚2,芯片J4的脚7连接电阻R13,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和芯片U1A的脚3,芯片U1A的脚1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和芯片U1B的脚5,芯片U1B的脚6连接电阻R16和电阻Rx,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芯片U1A、芯片U1B和芯片U2B的型号均为HA17358。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芯片J2的型号为TL494。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芯片J4的型号为ACS712

05B。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芯片U2为7805三端稳压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可工作在12V~40V宽电压范围,因此驱动6V、12V、24V各种直流电机时,只需更改一个电阻参数即可,通用性很强;2、采用恒流驱动型开关电源,因此具有85%以上的高效率,特别适用于驱动中功率以上的直流电机;3、检测电机电流采用专用芯片,检测电阻为1.2mΩ的低阻,因此检测电机电流时几乎不损耗功率,特别适用于驱动中功率以上的直流电机;4、提供2种控制模式,即用电位器手动控制模式和单片机控制模式,当单片机输出占空比为100%~0%的PWM波形时,可进行线性调速,单片机输出高电平时电机停转,且2种控制模式之间无需切换,具有即插即用的特性,因此通用性良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通用型高效率直流电机稳速电路,包括工作电源、速度调节电压发生器、电机状态检测器和恒流驱动型可控电压源,所述恒流驱动型可控电压源包括电源接口J3、芯片J2、MOS管Q1和二极管D1,电机状态检测器包括芯片J4、芯片U1A、芯片U1B和接口J1,工作电源包括芯片U2、MOS管Q3和三极管Q4,速度调节电压发生器包括芯片U2A和MOS管Q5,电源接口J3的一端连接电容C2、电阻R2、MOS管Q1的源极、电阻R18和MOS管Q3的源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J2的脚16,芯片J2的脚2连接电阻R5、电阻R14和电阻R17,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2A的脚1和芯片U2A的脚2,芯片U2A的脚3连接电容C7和电阻R22,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VR1的滑动端,电位器VR1的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20和MOS管Q5的漏极,电位器VR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电阻R24、MOS管Q5的源极和地,MOS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和PWM控制信号,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21和电阻R23,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6、MOS管Q3的漏极和芯片U2的脚1,芯片U2的脚3连接电容C5并输出5V直流电,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1的栅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0,MOS管Q1的漏极连接电感L1和二极管D1的阴极,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容C1和接口
J1,接口J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J4的脚1和脚2,芯片J4的脚8连接5V直流电和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阻R15和芯片U1A的脚2,芯片J4的脚7连接电阻R13,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和芯片U1A的脚3,芯片U1A的脚1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和芯片U1B的脚5,芯片U1B的脚6连接电阻R16和电阻Rx,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
[0018]工作电源,通过Q3、Q4组成的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把输入12V~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型高效率直流电机稳速电路,包括工作电源、速度调节电压发生器、电机状态检测器和恒流驱动型可控电压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驱动型可控电压源包括电源接口J3、芯片J2、MOS管Q1和二极管D1,电机状态检测器包括芯片J4、芯片U1A、芯片U1 B和接口J1,工作电源包括芯片U2、MOS管Q3和三极管Q4,速度调节电压发生器包括芯片U2A和MOS管Q5,电源接口J3的一端连接电容C2、电阻R2、MOS管Q1的源极、电阻R18和MOS管Q3的源极,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J2的脚16,芯片J2的脚2连接电阻R5、电阻R14和电阻R17,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2A的脚1和芯片U2A的脚2,芯片U2A的脚3连接电容C7和电阻R22,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VR1的滑动端,电位器VR1的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20和MOS管Q5的漏极,电位器VR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电阻R24、MOS管Q5的源极和地,MOS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和PWM控制信号,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21和电阻R23,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6、MOS管Q3的漏极和芯片U2的脚1,芯片U2的脚3连接电容C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镐王志凯付传琛
申请(专利权)人:延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