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649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料装置、输送线、横列线和进窑线,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通过液压升降机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对接平台,所述对接平台上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由传动电机驱动,传送窑车上的坯料,所述输送线、横列线和进窑线均为间隔设置的输送辊,所述横列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输送线和进窑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能实现自动下坯进窑,大幅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陶瓷烧成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二十一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为提升或稳固在制造业中的地位,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相继出台制造业发展规划或政策。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的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中国制造业正处在由大到强的重要关口。在此智能制造驱动背景下,国家正快速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制造业大国地位,缩小与世界强国的差距。
[0003]近十余年来,国际包装界十分重视提高包装机械及整个包装系统的通用能力和多功能集成能力,为市场开拓日新月异的多样化商品提供及时灵活应变的生产手段。同时基于合理简化生产工艺的实际需要,不断探索,加快了陶瓷自动化技术革新的步伐。实现以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操作,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大幅度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
[0004]我国是日用陶瓷制造大国,日用陶瓷制造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劳动效率低、装备技术落后,行业急需进行结构转型。日用陶瓷的窑炉进坯普遍采用人工搬运,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劳效低、岗位人数多、现场管理难以达到规整等问题,随着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在多元价值观念引导下,新生代一线工人对陶瓷生产工作强度和环境接受度不高,更多年轻人不愿意选择日用陶瓷行业,用工慌困扰着日用陶瓷企业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自动下坯进窑,大幅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的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料装置、输送线、横列线和进窑线,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通过液压升降机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对接平台,所述对接平台上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由传动电机驱动,传送窑车上的坯料,所述输送线、横列线和进窑线均为间隔设置的输送辊,所述横列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输送线和进窑线。
[0007]优选的,所述下料装置的两侧设有限位导轨,所述窑车上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限位导轨适配。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导轨与窑车对接的一端设有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呈八字形张开。
[0009]优选的,所述导向板的下方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底面上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设于滑轨上,所述滑轨垂直于限位导轨设置,所述滑动板的顶面与地面齐平。
[0010]可选的,所述横列线的两端均设有转弯装置,两个所述转弯装置分别连接输送线
和进窑线。
[0011]优选的,所述转弯装置包括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链条,所述链条由转弯电机驱动。
[0012]优选的,所述对接平台及升降平台上均设有用于检测是否有坯料的检测装置。
[0013]优选的,所述进窑线包括承接平台和排列平台,所述排列平台的输送速度小于承接平台的输送速度。
[0014]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有限位垫。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窑车上放置两排坯架,每排为六个,窑车从存坯区装满坯料送到下料装置,两个对接平台与窑车对接,并伸入坯架的下方,窑车沿对接平台推进到位后,液压升降机驱动对接平台上升,窑车上装满坯料的坯架被对接平台承接,并由传送带输送到输送线上,坯架输送完后,窑车退出来,对接平台下降,装载下一辆窑车,如此循环;再通过输送线、横列线及进窑线输送坯架依次进入窑炉,能实现自动下坯进窑,大幅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同等产量、同等作业时间的前提下,可以减少3

5人。
[0017]2、输送线上的坯架需对接平台进行升降补充,以保证输送线上一直处于有货供应的状态;输送线一次输送两个坯架到横列线上,横列线先进行等待,等到四个坯架到位后再进行输送,四个坯架为一组直接输送到进窑线上,进窑线将坯架依次输送进窑炉;横列线上的坯架需要等待进窑线上的坯架先进窑炉,再进行输送,所以横列线上的坯架在这段等待时间内可以进行小件产品搭货,搭配合理,能提高窑炉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0018]3、横列线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输送线和进窑线,且输送线与进窑线的输送方向相反,适用于小生产场地,能将生产场地利用率提高50%,既能节约场地成本,又利于工厂6S管理。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的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所示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所示的下料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所示的滑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1所示的转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在图中,1

下料装置;11

底座;12

液压升降机;13

机架;14

对接平台;15

传送带; 16

传动电机;2

输送线;3

横列线;4

进窑线;41

承接平台;42

排列平台;5

窑车;51
‑ꢀ
导向轮;52

坯架;53

坯料;6

限位导轨;61

导向板;7

滑动板;71

滚轮;72

滑轨;8
‑ꢀ
转弯装置;8a

第一转弯装置;8b

第二转弯装置;81

升降平台;81a

第一升降平台;81b
‑ꢀ
第二升降平台;82

链条;82a

第一链条;82b

第二链条;9

窑炉。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7]请一并参阅图1

6,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包括依次连
接的下料装置1、输送线2、横列线3和进窑线4,所述下料装置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通过液压升降机12连接有机架13,所述机架13上设有对接平台14,所述对接平台14上设有传送带15,所述传送带15由传动电机16驱动,传送窑车5上的坯料53,所述输送线2、横列线3和进窑线4均为间隔设置的输送辊。
[0028]在本实施例中,窑车5上放置两排坯架52,每排六个;窑车5从存坯区装满坯料53送到下料装置1,两个对接平台14与窑车5对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下料装置(1)、输送线(2)、横列线(3)和进窑线(4),所述下料装置(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通过液压升降机(12)连接有机架(13),所述机架(13)上设有对接平台(14),所述对接平台(14)上设有传送带(15),所述传送带(15)由传动电机(16)驱动,传送窑车(5)上的坯料,所述输送线(2)、横列线(3)和进窑线(4)均为间隔设置的输送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1)的两侧设有限位导轨(6),所述窑车(5)上设有导向轮(51),所述导向轮(51)与限位导轨(6)适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轨(6)与窑车(5)对接的一端设有导向板(61),两个所述导向板(61)呈八字形张开。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辊道窑的自动下坯进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61)的下方设有滑动板(7),所述滑动板(7)的底面上设有滚轮(7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君奇叶建明文亮瞿超颂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