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数控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641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数控车床,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机体、底座、定位销孔、升降支撑机构和升降减震轮架机构,所述升降减震轮架机构包括安装槽、升降液压缸、安装板、斜向连杆、减震弹簧柱、万向轮,所述升降减震轮架机构包括液压支撑杆、转位盘、固定座、托盘、管梁、中部沉槽、齿环腔、安装腔、齿环、驱动齿轮、齿轮轴、减速器、伺服电机、托盘沉槽、支撑滚珠、液压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方案通过升降支撑机构和升降减震轮架机构的设计使机床整体移动过程避免由于振动产生内部精密部件的损坏,同时机床位置实现自动调整,无需操作人员参与,省时省力且有利于保证操作人员人身安全。人身安全。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数控车床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
,尤其是一种便于移动的数控车床。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数控车床在机械制造领域应用广泛,目前数控车床在需要移动或车间内部移机时整体操作过程较为繁琐,由于车床自身质量大且内部精密零部件多,容易在移动时由于振动产生损坏,且目前机床的移动普遍使用行车和叉车组合进行移动,稳定性较差,在机床重新安装时,需要将机床吊装,然后通过操作人员手扶机床对机床位置进行微调并时定位销柱插入底座定位销孔,费事费力且安装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数控车床。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移动的数控车床,包括机体、底座、定位销孔、升降支撑机构和升降减震轮架机构,所述升降减震轮架机构包括安装槽、升降液压缸、安装板、斜向连杆、减震弹簧柱、万向轮,所述升降支撑机构包括液压支撑杆、转位盘、固定座、托盘、管梁、中部沉槽、齿环腔、安装腔、齿环、驱动齿轮、齿轮轴、减速器、伺服电机、托盘沉槽、支撑滚珠、液压伸缩杆,所述机体刚性安装于底座上端面,所述定位销孔分2组前后对称设置于底座下端面,所述安装槽分4 组设置于底座下端面四角位置,所述升降液压缸分2组左右对称刚性安装于安装槽底面,所述安装板刚性安装于升降液压缸伸缩端,所述斜向连杆分2 组左右对称铰接安装于安装板下端面中部位置,所述减震弹簧柱分2组左右对称铰性连接安装于斜向连杆末端和安装板下端面之间,所述万向轮分2组左右对称刚性安装于斜向连杆末端,所述液压支撑杆分4组360
°
环形阵列均布刚性安装于中部沉槽底面中心位置,所述转位盘刚性安装于液压支撑杆伸缩端,所述转位盘通过轴承盘配合安装于固定座内部设置的安装腔内,所述固定座配合安装于托盘内部设置的托盘沉槽内部,所述固定座配合安装于支撑滚珠顶部,所述管梁分2组左右对称刚性安装于托盘下端面,所述中部沉槽设置于底座下端面中心位置,所述齿环腔设置于转位盘下端面,所述齿环刚性一体式安装于齿环腔内壁,所述驱动齿轮与齿环啮合,所述驱动齿轮与刚性安装于齿轮轴,所述齿轮轴刚性安装于减速器动力输出端,所述减速器通过减速器支架固定于伺服电机壳体,所述减速器动力输入端刚性连接于伺服电机动力输出轴,所述支撑滚珠镶嵌式配合安装于托盘沉槽底面,所述液压伸缩杆分2组左右对称刚性连接安装于固定座外壁和托盘沉槽内部侧壁之间。
[0005]上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数控车床,所述升降减震轮架机构设置安装于底座下端面四角位置,所述支撑滚珠以前后均布的5

10个为一组分10

15组左右均布镶嵌式配合安装于托盘沉槽底面。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方案通过升降支撑机构和升降减震轮
架机构的设计使车床在需要移动时首先升降支撑机构下降将机床整体撑起,底部定位销从销孔内脱出,叉车叉架插入底部管梁后将车床整体移出机坑,升降减震轮架机构下放支撑机床,叉车移开,升降支撑机构收起后车床在外力推动下进行移动,在移动至装机位置时,升降支撑机构下降将机床整体撑起,升降减震轮架机构收起后使用叉车将机床整体抬起至装机位置,并通过叉车进行前后位置微调,通过液压伸缩杆进行左右位置微调,通过转位驱动齿轮和齿环使机床底座角度微调直至调整至定位销与销孔对准后将整机落下,升降减震轮架机构下降将机床整体撑起,升降支撑机构复位收回后升降减震轮架机构收起,车床移动并装机完成,使机床整体移动过程避免由于振动产生内部精密部件的损坏,同时机床位置实现自动调整,无需操作人员参与,省时省力且有利于保证操作人员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0009]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0010]图3为本技术的底座内部安装结构侧视图;
[0011]图4为本技术的底座整体机构仰视图;
[0012]图5为本技术的托盘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3]图中1.机体,2.底座,3.安装槽,4.升降液压缸,5.安装板,6.斜向连杆, 7.减震弹簧柱,8.万向轮,9.液压支撑杆,10.转位盘,11.固定座,12.托盘, 13.管梁,14.中部沉槽,15.齿环腔,16.安装腔,17.齿环,18.驱动齿轮,19. 齿轮轴,20.减速器,21.伺服电机,22.托盘沉槽,23.支撑滚珠,24.液压伸缩杆,25.定位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根据此附图和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5]一种便于移动的数控车床,包括机体1、底座2、定位销孔25、升降支撑机构和升降减震轮架机构,所述升降减震轮架机构包括安装槽3、升降液压缸 4、安装板5、斜向连杆6、减震弹簧柱7、万向轮8,所述升降支撑机构包括液压支撑杆9、转位盘10、固定座11、托盘12、管梁13、中部沉槽14、齿环腔15、安装腔16、齿环17、驱动齿轮18、齿轮轴19、减速器20、伺服电机21、托盘沉槽22、支撑滚珠23、液压伸缩杆24,所述机体1刚性安装于底座2上端面,所述定位销孔25分2组前后对称设置于底座2下端面,所述安装槽3分4组设置于底座2下端面四角位置,所述升降液压缸4分2组左右对称刚性安装于安装槽3底面,所述安装板5刚性安装于升降液压缸4 伸缩端,所述斜向连杆6分2组左右对称铰接安装于安装板5下端面中部位置,所述减震弹簧柱7分2组左右对称铰性连接安装于斜向连杆6末端和安装板5下端面之间,所述万向轮8分2组左右对称刚性安装于斜向连杆6末端,所述液压支撑杆9分4组360
°
环形阵列均布刚性安装于中部沉槽14底面中心位置,所述转位盘10刚性安装于液压支撑杆9伸缩端,所述转位盘10 通过轴承盘配合安装于固定座11内部设置的安装腔16内,所述固定
座11配合安装于托盘12内部设置的托盘沉槽22内部,所述固定座11配合安装于支撑滚珠23顶部,所述管梁13分2组左右对称刚性安装于托盘12下端面,所述中部沉槽14设置于底座2下端面中心位置,所述齿环腔15设置于转位盘 10下端面,所述齿环17刚性一体式安装于齿环腔15内壁,所述驱动齿轮18 与齿环17啮合,所述驱动齿轮18与刚性安装于齿轮轴19,所述齿轮轴19刚性安装于减速器20动力输出端,所述减速器20通过减速器支架固定于伺服电机21壳体,所述减速器20动力输入端刚性连接于伺服电机21动力输出轴,所述支撑滚珠23镶嵌式配合安装于托盘沉槽22底面,所述液压伸缩杆24分 2组左右对称刚性连接安装于固定座11外壁和托盘沉槽22内部侧壁之间。
[0016]详细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数控车床,包括机体(1)、底座(2)、定位销孔(25)、升降支撑机构和升降减震轮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减震轮架机构包括安装槽(3)、升降液压缸(4)、安装板(5)、斜向连杆(6)、减震弹簧柱(7)、万向轮(8),所述升降支撑机构包括液压支撑杆(9)、转位盘(10)、固定座(11)、托盘(12)、管梁(13)、中部沉槽(14)、齿环腔(15)、安装腔(16)、齿环(17)、驱动齿轮(18)、齿轮轴(19)、减速器(20)、伺服电机(21)、托盘沉槽(22)、支撑滚珠(23)、液压伸缩杆(24),所述机体(1)刚性安装于底座(2)上端面,所述定位销孔(25)分2组前后对称设置于底座(2)下端面,所述安装槽(3)分4组设置于底座(2)下端面四角位置,所述升降液压缸(4)分2组左右对称刚性安装于安装槽(3)底面,所述安装板(5)刚性安装于升降液压缸(4)伸缩端,所述斜向连杆(6)分2组左右对称铰接安装于安装板(5)下端面中部位置,所述减震弹簧柱(7)分2组左右对称铰性连接安装于斜向连杆(6)末端和安装板(5)下端面之间,所述万向轮(8)分2组左右对称刚性安装于斜向连杆(6)末端,所述液压支撑杆(9)分4组360
°
环形阵列均布刚性安装于中部沉槽(14)底面中心位置,所述转位盘(10)刚性安装于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冰李海利高均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匠心匠品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