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融偏酐生产TOTM高效进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641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内的一种熔融偏酐生产TOTM高效进料系统,包括保温缓冲罐,保温缓冲罐上部的缓冲罐进口连接到偏苯三酸酐精馏釜的出口,保温缓冲罐底部的缓冲罐出口经输送管连接至输送泵的进口,输送泵的出口管道连接至溶解釜顶部设置的溶解釜进口一,溶解釜的顶部还设有用于通入异辛醇的溶解釜进口二,所述溶解釜内顶部设有布料器,布料器设置在溶解釜进口一和溶解釜进口二的下方,所述布料器上设有若干落料孔,溶解釜底部连设置有接至酯化釜的混合料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偏苯三酸三辛酯的生产中,其生产能耗低,不需要设置搅拌装置,环境污染小,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融偏酐生产TOTM高效进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工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偏苯三酸三辛酯的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偏苯三酸三辛酯,简称TOTM,又称偏苯三甲酸三(2

乙基己基)酯。为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它与目前常用的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P)相比,具有耐高温、耐低温、不易挥发、耐渗出、柔软性和电绝缘性能好等优点。TOTM主要用作主增塑剂,应用于耐125℃电线电缆料及其它各种聚氯乙烯软质制品、氯乙烯共聚物、硝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板材、片材、密封垫等等。具有挥发性低、耐热性好、迁移性小、电绝缘性好、耐久性强、耐水性优、相容性好、耐肥皂水性及低温柔软性的等特点。
[0003]目前工业上生产偏苯三酸三辛酯的生产是以偏苯三酸酐与异辛醇酯化生成偏苯三酸三辛酯,其进料系统都是直接采用搅笼将固体偏苯三酸酐直接输送至酯化反应釜中,具体操作如下:将原料偏苯三酸酐和异辛醇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投入到溶解釜,加热至130~135℃,保持加热时间2h,促使固体偏苯三酸酐完全溶解异辛醇中,完成单酯化反应。向酯化釜内二次补加异辛醇,再将釜温升至160~215℃,加入用量为反应原料总质量的0.05~0.2%的催化剂,在3~4h持续缓慢升温至215~220℃,保持3~4h。利用分水器及时去掉反应产生的水,每2h取样一次,每次采样量约250偏三甲苯ml,控制酸值≤0.10mgKOH/g,检测合格后将反应生成的粗酯送入碱洗釜,检测不合格时延长反应时间1h或者添加适量催化剂。
[0004]其不足之处在于:现有偏苯三酸三辛酯生产主要包括以下工序:溶解、酯化、碱洗、水洗、脱醇、过滤、成品。在溶解过程中,需将原料偏苯三酸酐和异辛醇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机械搅拌混合,投入到溶解釜,加热至130~135℃,保持加热时间2h,促使固体偏苯三酸酐完全溶解异辛醇中,此道工序是偏苯三酸三辛酯主要耗能工序之一。同时现有的偏苯三酸酐酯化生产偏苯三酸三辛酯的进料主要通过搅笼输送的方式进行进料,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在反应釜上方设置一个储料仓,在进料前需事先将物料传送至出料仓,操作步骤多,费时费力,在输送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和很多废弃包装材料,对环境影响较大;与此同时,投入的偏苯三酸酐在进行酯化反应之前需要预先进行溶解,溶解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同时需要搅拌。而现有的偏苯三酸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冷却,造粒后再使用,其工艺复杂,能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熔融偏酐生产TOTM高效进料系统,使得TOTM生产能耗低,不需要设置搅拌装置,环境污染小。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熔融偏酐生产TOTM高效进料系统,包括保温缓冲罐,保温缓冲罐上部的缓冲罐进口连接到偏苯三酸酐精馏釜的出口,保温缓冲罐底部的缓冲罐出口经输送管连接至输送泵的进口,输送泵的出口管道连接至溶解釜顶部设置
的溶解釜进口一,溶解釜的顶部还设有用于通入异辛醇的溶解釜进口二,所述溶解釜内顶部设有布料器,布料器设置在溶解釜进口一和溶解釜进口二的下方,所述布料器上设有若干落料孔,溶解釜底部连设置有接至酯化釜的混合料出口。
[0007]该装置工作时,保温缓冲罐直接与偏苯三酸酐的精馏釜的出口相连,可以通过输送泵将高温熔融态的偏苯三酸酐直接打入溶解釜,在高温下溶解,然后进入酯化釜反应,与现有技术在反应釜上面设有料仓,通过输送带将物料输送到料仓,然后再通过搅笼将料仓中的物料缓慢下到反应釜中的技术方案相比,整个流程不需要将偏苯三酸酐进行降温造粒或切片,节省了偏苯三酸酐后续切片包装程序,减少了偏苯三酸酐粉尘的产生源头,同时也节省了人工和包装袋。采用熔融态偏苯三酸酐为原料制备偏苯三酸三辛酯,使得碳九

偏三甲苯

偏苯三酸酐

偏苯三酸三辛酯整个过程更加连续化,增加了整个碳九芳烃产业链的附加值。同时减少了从偏苯三酸酐到偏苯三酸三辛酯生产时间,节省了能耗,节约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偏苯三酸酐固体和异辛醇反应是固液反应,为非均相反应,而熔融偏苯三酸酐为液态,与异辛醇发生液液均相反应,反应速率变快,在反应釜底部结痂的概率也大大降低,酯化反应更加充分,酯化效率更高,并且易于控制。异辛醇进料和熔融的偏苯三酸酐都落在布料器上,经落料孔落料,其本身就是一个相互混合的过程,一方面呈液态的两种物料更容易混合,另一方面,有布料器的作用,两中液体物料混合会更加均匀,无需设置搅拌泵。本技术用于偏苯三酸酐与异辛醇酯化生成偏苯三酸三辛酯的生产中,其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0008]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缓冲罐和溶解釜外设有保温夹套,保温夹套内通入有导热油,所述保温夹套从保温缓冲罐和溶解釜底部向上延伸至保温缓冲罐和溶解釜高度的3/4~4/5。保温缓冲罐和溶解釜通常上部具有一定的气相空间,因此,无须将保温夹套全部覆盖整个保温缓冲罐和溶解釜,一方面节省材料,另一方面也避免气相空间内的气体被进一步加热增加内压。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保温缓冲罐与输送泵之间的管路、输送泵与溶解釜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伴热管。通过伴热管保温输送,保证了偏苯三酸酐处于熔融状态下进行输送。
[0010]进一步地,为了减少输送泵不工作时物料自流到溶解釜的可能性,所述输送泵的出口经上行管道和下行管道连接至溶解釜进口一,所述上行管道和下行管道的顶部均高于保温缓冲罐及溶解釜的高度。上行管道和下行管道可隔离保温缓冲罐及溶解釜,保温缓冲罐的物料不会自流到溶解釜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布料器包括向上立起的侧板,侧板的底部设有底板,落料孔为圆孔并均布于底板上。侧板具有一定打高度,可以在布料器上积存一定的物料,可使得两种液体物料进一步均匀混合。
[0012]为便于固定布料器,所述布料器侧面经连接件与溶解釜内壁相连。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工作原理图。
[0014]图2为溶解釜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保温夹套一,2溶解釜,3溶解釜进口二,4溶解釜进口一,5布料器,5a侧板,
5b底板,5c落料孔,5d连接件,6混合料出口,7下行管,8伴热管,9上行管,10输送泵,11输送管,12缓冲罐出口,13保温夹套二,14保温缓冲罐,15缓冲罐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

2所示,为熔融偏酐生产TOTM高效进料系统,包括保温缓冲罐14,保温缓冲罐14上部的缓冲罐进口15连接到偏苯三酸酐精馏釜的出口,保温缓冲罐14底部的缓冲罐出口12经输送管11连接至输送泵10的进口,输送泵10的出口经管道连接至溶解釜2顶部设置的溶解釜进口一4,溶解釜2的顶部还设有用于通入异辛醇的溶解釜进口二3,溶解釜2内顶部设有布料器5,布料器5设置在溶解釜进口一4和溶解釜进口二3的下方,布料器5上设有若干落料孔5c,布料器5包括向上立起的侧板5a,侧板5a的底部设有底板5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融偏酐生产TOTM高效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缓冲罐,保温缓冲罐上部的缓冲罐进口连接到偏苯三酸酐精馏釜的出口,保温缓冲罐底部的缓冲罐出口经输送管连接至输送泵的进口,输送泵的出口管道连接至溶解釜顶部设置的溶解釜进口一,溶解釜的顶部还设有用于通入异辛醇的溶解釜进口二,所述溶解釜内顶部设有布料器,布料器设置在溶解釜进口一和溶解釜进口二的下方,所述布料器上设有若干落料孔,溶解釜底部连设置有接至酯化釜的混合料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偏酐生产TOTM高效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保温缓冲罐和溶解釜外设有保温夹套,保温夹套内通入有导热油,所述保温夹套从保温缓冲罐和溶解釜底部向上延伸至保温缓冲罐和溶解釜高度的3/4~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偏酐生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正国李江华王福陈佳佳任伟荆晓平钱勤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丹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