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包括:梁座;承载座,所述承载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梁座的顶部;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开设在所述承载座上;集水腔,所述集水腔开设在所述承载座上;接水斗,所述接水斗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座的顶部;滤网,所述滤网固定安装在所述接水斗的内壁上;滤布,所述滤布固定安装在所述接水斗的内壁上,所述滤布位于所述滤网的下方;运转槽,所述运转槽开设在所述承载座上;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运转槽的底部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具有能对一部分雨水进行良好收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喷头出现堵塞的优点。头出现堵塞的优点。头出现堵塞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喷雾降尘
,尤其涉及一种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喷雾降尘是指将水分散成雾滴喷向尘源的抑制和捕捉粉尘的方法与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喷雾产生的微粒由于其及其细小,表面张力基本上为零,喷洒到空气中能迅速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大小灰尘颗粒,形成有效控尘,在生态环保的诸多措施中,这种喷雾降尘方式受到广大人群喜爱,并且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降尘方式。
[0003]但是,传统的喷雾降尘装置在使用时,每次都需要大量的清水,不能对一部分雨水进行收集,较为耗费水资源,并且这种喷雾降尘装置上的雾化喷头大多没有一个保护措施,在装置不使用并存放时,外界空气中的灰尘很容易在雾化喷头的喷孔上产生堵塞,从而影响后续的降尘工作,降低了雾化降尘效果。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一部分雨水进行良好收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喷头出现堵塞的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包括:梁座;承载座,所述承载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梁座的顶部;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开设在所述承载座上;集水腔,所述集水腔开设在所述承载座上;接水斗,所述接水斗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座的顶部;滤网,所述滤网固定安装在所述接水斗的内壁上;滤布,所述滤布固定安装在所述接水斗的内壁上,所述滤布位于所述滤网的下方;运转槽,所述运转槽开设在所述承载座上;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运转槽的底部内壁上;第一吸水管,所述第一吸水管设置在所述运转槽内,所述第一吸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吸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腔内;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在所述承载座外,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运转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梁座的顶部;布水管,所述布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承载座和所述支撑板之间;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设置在所述承载座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布水管固定连接;第二吸水管,所述第二吸水管设置在所述承载座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吸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吸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固定连接;多个支管,多个所述支管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布水管上;多个雾化喷头,多个所述雾化喷头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支管远离所述布水管的一端。
[0007]优选的,所述承载座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集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接水斗相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承载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挡雨罩,所述第二水泵位于所述挡雨罩内并与所述挡雨罩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吸水管均贯穿所述挡雨罩,所述挡雨罩的一侧设有第二检修门。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吸水管上均设有水阀,所述承载座上设有第一检修门,所述第一检修门与所述运转槽相适配,所述梁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万向轮,所述梁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凹形推杆,所述承载座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的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上设有封盖,所述承载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集水腔相连通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污泥阀。
[0010]优选的,多个所述支管上均固定套设有连接板,多个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承载座的一侧均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连接板相接触,多个所述雾化喷头分别位于多个所述防护罩内,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承载座的一侧开设有底部为开口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衔接杆,所述防护罩的一侧延伸至所述活动槽内,所述衔接杆贯穿所述防护罩并与所述防护罩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第一连板,所述防护罩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和所述第二连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在降尘时,往蓄水腔内注水,然后打开第二吸水管上的水阀,并启动第二水泵,水源便会通过雾化喷头喷出,随即推动本装置进行降尘工作,且本装置在不使用,若天气为雨天,一部分雨水便依次通过滤网和滤布进入集水腔内,通过双重过滤能将其中的绝大部分杂质滤除,接满后将本装置推到室内静置一段时间,使雨水中剩下的杂质沉淀,然后打开第一出水管上的水阀,并启动第一水泵,将集水腔内的上清液抽入蓄水腔内,以待到下次雾化降尘使用,通过对雨水的收集,从而能够使水资源被有效利用;且本装置在不使用时,通过设置的连接板和防护罩能够对雾化喷头进行良好的较封闭保护,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雾化喷头上喷孔产生堵塞的情况,之后在进行雾化降尘时,只需将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上的螺栓取出便可进行降尘工作,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所示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第二实施例中布水管与雾化喷头的俯视连接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梁座;2、承载座;3、蓄水腔;4、集水腔;5、接水斗;6、滤网;7、滤布;8、运转槽;9、第一水泵;10、第一吸水管;11、第一出水管;12、支撑板;13、布水管;14、第二水泵;15、第二出水管;16、第二吸水管;17、支管;18、雾化喷头;19、连接板;20、防护罩;21、活动槽;22、衔接杆;23、第一连板;24、第二连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第一实施例
[0023]请结合参阅图1
‑
图3,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包括:梁座1;承载座2,所述承载座2固定安装在所述梁座1的顶部;蓄水腔3,所述蓄水腔3开设在所述承载座2上;集水腔4,所述集水腔4开设在所述承载座2上;接水斗5,所述接水斗5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座2的顶部;滤网6,所述滤网6固定安装在所述接水斗5的内壁上;滤布7,所述滤布7固定安装在所述接水斗5的内壁上,所述滤布7位于所述滤网6的下方;运转槽8,所述运转槽8开设在所述承载座2上;第一水泵9,所述第一水泵9固定安装在所述运转槽8的底部内壁上;第一吸水管10,所述第一吸水管10设置在所述运转槽8内,所述第一吸水管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环保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梁座;承载座,所述承载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梁座的顶部;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开设在所述承载座上;集水腔,所述集水腔开设在所述承载座上;接水斗,所述接水斗固定安装在所述承载座的顶部;滤网,所述滤网固定安装在所述接水斗的内壁上;滤布,所述滤布固定安装在所述接水斗的内壁上,所述滤布位于所述滤网的下方;运转槽,所述运转槽开设在所述承载座上;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运转槽的底部内壁上;第一吸水管,所述第一吸水管设置在所述运转槽内,所述第一吸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吸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腔内;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在所述承载座外,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运转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腔相连通;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梁座的顶部;布水管,所述布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承载座和所述支撑板之间;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设置在所述承载座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布水管固定连接;第二吸水管,所述第二吸水管设置在所述承载座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吸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吸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管固定连接;多个支管,多个所述支管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布水管上;多个雾化喷头,多个所述雾化喷头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支管远离所述布水管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保喷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辉,许庆民,张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朱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