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保艳专利>正文

一种高强度紧固件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612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表面改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强度紧固件的制备工艺,包括支撑柱、支撑架、传动棍和传动链;所述支撑柱复数设计;所述支撑架为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支撑柱固连于支撑架下表面,用于对支撑架形成支撑;所述支撑架长度方向两侧壁均固连有传动盒;对称设计的两个所述传动盒相背一侧均开口设计;所述支撑架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传动棍;所述传动棍均为“T”形设计;所述传动棍均贯穿支撑架并延伸至传动盒内设计;所述传动棍位于传动盒内一端均套接有齿轮;所述传动链滑动连接于传动盒内;所述传动链通过与齿轮啮合带动传动棍转动;所述传动链外接动力装置。所述传动链外接动力装置。所述传动链外接动力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紧固件的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表面改性
,具体的说是一种高强度紧固件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磷化槽主要采取浸涂和喷淋两种方式进行磷化,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磷化槽内会出现磷化沉渣,沉渣会对金属基材的磷化工艺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磷化膜不均一,磷化后基材表面质量差的问题,现有技术针对磷化渣的生成多数采用静置出渣的方式,进行定期将磷化液通入沉淀池中进行过滤,这就导致磷化液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磷化渣含量逐渐增多,进而导致一天之中磷化的工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磷化膜的品质是逐渐劣化的,同时现有技术中针对磷化槽进行改性,通过使用过滤网对磷化渣进行过滤,这种方法只能去除大颗粒的磷化渣,避免堵塞管道,但是工件表面生成的磷化膜的品质仍旧存在一定的影响。
[0003]中国专利发布的一种收集沉渣的磷化槽及其沉渣收集方法,申请号:2016110319953,包括磷化浸涂槽及收集槽;所述磷化浸涂槽底部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和所述收集槽可拆卸连接;所述挡板上设有能够和所述收集槽连通的开口及和所述开口密封连接的活动板,该专利技术中的收集槽能够随时收集磷化沉渣并及时排出,提高磷化槽内槽液质量以使金属基材的磷化膜满足后序涂装工艺的要求,进而提高金属基材磷化质量,但是该方案中收集磷化渣颗粒加大,针对较小的磷化渣无法进行有效地控制。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研制一种高强度紧固件的制备工艺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磷化槽内会出现磷化沉渣,沉渣会对金属基材的磷化工艺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磷化膜不均一,磷化后基材表面质量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强度紧固件的制备工艺。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紧固件的制备工艺,所述高强度坚固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技术将掺杂有0.75%~1.00%含量Mn元素的42CrNiMoV钢锭于1200℃~1450℃进行高温熔融,并将熔融后的合金液浇注成标准大小的螺栓胚件;
[0008]S2:将螺栓胚件送入钢带炉中,控制钢带炉升温至850℃~880℃,保温淬火2~3H后,冷却至室温后再次升温至650℃~680℃保温回火2~3H,回火完成后经倒角、缩径、滚丝、热处理后得到螺栓初件;
[0009]S3:将螺栓初件表面经打磨抛光后进行水洗、除油脂、二次水洗、酸洗、三次水洗后通入磷化装置中,于80~90℃下进行磷化处理,控制处理时间为3~5min后,至螺栓初件表面生成14~18g/m
‑2的磷化膜,经再次水洗干燥后即得到高强度紧固件;
[0010]其中S3中所述磷化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循环机构和净化机构;
[0011]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支撑柱、支撑架、传动棍和传动链;
[0012]所述支撑柱复数设计;所述支撑架为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支撑柱固连于支撑架下表面,用于对支撑架形成支撑;所述支撑架长度方向两侧壁均固连有传动盒;对称设计的两个所述传动盒相背一侧均开口设计;所述支撑架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传动棍;所述传动棍均为“T”形设计;所述传动棍均贯穿支撑架并延伸至传动盒内设计;所述传动棍位于传动盒内一端均套接有齿轮;所述传动链滑动连接于传动盒内;所述传动链通过与齿轮啮合带动传动棍转动;所述传动链外接动力装置;
[0013]所述循环装置包括磷化槽、喷淋板和循环泵;所述磷化槽为上方开口的空腔式长方体;所述磷化槽固连于支撑架下方;所述支撑架上表面固连有均匀分布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支撑架一侧固连有喷淋板;所述喷淋板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靠近支撑架一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喷淋孔;所述喷淋孔内均安装有喷淋头;所述循环泵安装于喷淋板远离支撑架一侧;所述循环泵用于抽取磷化槽内磷化液并输送至第一空腔内;
[0014]所述净化机构包括离心筒、电动机、动力桨和导流管;所述离心筒为上方开口的圆柱形空腔式结构体;所述离心筒底端圆锥形设计;多个所述离心筒均匀固连于磷化槽内腔中;所述电动机固连于磷化槽底部;所述电动机输出轴贯穿磷化槽;所述磷化槽内腔底部固连有动力盒;所述离心筒均通过动力盒与磷化槽间接固连;所述电动机输出轴延伸至动力盒内腔中;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位于动力盒内腔中固连有转动轴;所述离心筒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为“T”形设计;所述转动盘贯穿离心筒并延伸至动力盒内设计;所述转动盘位于动力盒内一端均通过皮带与转动轴传动;所述动力桨和导流管均固连于转动盘位于离心筒内一端;所述动力桨复数设计且与离心筒内壁相贴合,用于带动离心筒内磷化液转动;所述导流管固连于转动盘中心处;所述导流管为空腔式管道;所述导流管与转动盘交接处均匀开口设计;所述磷化槽底部固连有除杂管;所述除杂管贯穿转动盘并延伸至导流管内腔中;所述除杂管位于导流管内部分外壁成螺旋形设计;
[0015]磷化槽主要采取浸涂和喷淋两种方式进行磷化,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磷化槽内会出现磷化沉渣,沉渣会对金属基材的磷化工艺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磷化膜不均一,磷化后基材表面质量差的问题,现有技术针对磷化渣的生成多数采用静置出渣的方式,进行定期将磷化液通入沉淀池中进行过滤,这就导致磷化液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磷化渣含量逐渐增多,进而导致一天之中磷化的工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磷化膜的品质是逐渐劣化的,同时现有技术中针对磷化槽进行改性,通过使用过滤网对磷化渣进行过滤,这种方法只能去除大颗粒的磷化渣,避免堵塞管道,但是工件表面生成的磷化膜的品质仍旧存在一定的影响;
[0016]本专利技术工作时,通过将螺栓件放置于传送机构上的传动棍上,传动棍在传动盒内传动链的带动下在支撑架内转动,进而带动传动棍上的螺栓工件进行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断转动,此时循环泵抽取磷化槽内的磷化液,并不断的通过喷淋头内的喷淋头喷射在工件表面上,进而对螺栓工件表面进行磷化处理,磷化液在对螺栓表面进行磷化时,生成部分的磷化渣,磷化渣在不断冲击在螺栓工件上的磷化液的冲击下掉落在离心筒内,此时电动机转动,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转动轴通过皮带与转动盘之间传动,进而使转动盘转动,转动的转动盘带动动力桨进行转动,进而使动力桨带动离心筒内的磷化液进行旋转,随着转速的加快,磷化液在离心筒内形成漩涡,进而在漩涡离心作用力下磷化液中的固态磷
化渣逐渐向漩涡中心中汇聚,纯净的磷化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断的通过离心筒边缘进入磷化槽中参与循环,磷化渣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相互汇聚,进而使细小的磷化渣之间相互汇聚,提高磷化渣相互凝结形成达大颗粒杂质的几率,同时转动盘带动导流管不断转动,进而使导流管与除杂管之间形成的螺旋形通道内的水流受力向上运动,进而将汇聚在底部的含有高浓度磷化渣杂质的磷化液进行抽取,并通过除杂管向外排放,进而有效地提升磷化液的纯净度,有效的对磷化液中的杂质进一步去除。
[0017]优选的,所述磷化槽与支撑架交界处固连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紧固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坚固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技术将掺杂有0.75%~1.00%含量Mn元素的42CrNiMoV钢锭于1200℃~1450℃进行高温熔融,并将熔融后的合金液浇注成标准大小的螺栓胚件;S2:将螺栓胚件送入钢带炉中,控制钢带炉升温至850℃~880℃,保温淬火2~3H后,冷却至室温后再次升温至650℃~680℃保温回火2~3H,回火完成后经倒角、缩径、滚丝、热处理后得到螺栓初件;S3:将螺栓初件表面经打磨抛光后进行水洗、除油脂、二次水洗、酸洗、三次水洗后通入磷化装置中,于80~90℃下进行磷化处理,控制处理时间为3~5min后,至螺栓初件表面生成14~18g/m
‑2的磷化膜,经再次水洗干燥后即得到高强度紧固件;其中S3中所述磷化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循环机构和净化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支撑柱(1)、支撑架(11)、传动棍(13)和传动链(14);所述支撑柱(1)复数设计;所述支撑架(11)为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支撑柱(1)固连于支撑架(11)下表面,用于对支撑架(11)形成支撑;所述支撑架(11)长度方向两侧壁均固连有传动盒(12);对称设计的两个所述传动盒(12)相背一侧均开口设计;所述支撑架(11)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传动棍(13);所述传动棍(13)均为“T”形设计;所述传动棍(13)均贯穿支撑架(11)并延伸至传动盒(12)内设计;所述传动棍(13)位于传动盒(12)内一端均套接有齿轮;所述传动链(14)滑动连接于传动盒(12)内;所述传动链(14)通过与齿轮啮合带动传动棍(13)转动;所述传动链(14)外接动力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磷化槽(2)、喷淋板(22)和循环泵(26);所述磷化槽(2)为上方开口的空腔式长方体;所述磷化槽(2)固连于支撑架(11)下方;所述支撑架(11)上表面固连有均匀分布的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远离支撑架(11)一侧固连有喷淋板(22);所述喷淋板(22)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23);所述第一空腔(23)靠近支撑架(11)一侧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喷淋孔(24);所述喷淋孔(24)内均安装有喷淋头(25);所述循环泵(26)安装于喷淋板(22)远离支撑架(11)一侧;所述循环泵(26)用于抽取磷化槽(2)内磷化液并输送至第一空腔(23)内;所述净化机构包括离心筒(3)、电动机(31)、动力桨(35)和导流管(36);所述离心筒(3)为上方开口的圆柱形空腔式结构体;所述离心筒(3)底端圆锥形设计;多个所述离心筒(3)均匀固连于磷化槽(2)内腔中;所述电动机(31)固连于磷化槽(2)底部;所述电动机(31)输出轴贯穿磷化槽(2);所述磷化槽(2)内腔底部固连有动力盒(32);所述离心筒(3)均通过动力盒(32)与磷化槽(2)间接固连;所述电动机(31)输出轴延伸至动力盒(32)内腔中;所述电动机(31)输出轴位于动力盒(32)内腔中固连有转动轴(33);所述离心筒(3)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34);所述转动盘(34)为“T”形设计;所述转动盘(34)贯穿离心筒(3)并延伸至动力盒(32)内设计;所述转动盘(34)位于动力盒(32)内一端均通过皮带与转动轴(33)传动;所述动力桨(35)和导流管(36)均固连于转动盘(34)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艳关杨赵静
申请(专利权)人:李保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