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传梅专利>正文

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611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包括水泵、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一排水管、落水管和接水机构;第一排水管贯穿屋面楼板,第一排水管与第一水箱连通,第一水箱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排水口,第二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口,第二排水口与落水管连通;水泵的抽水管连通至第一水箱,水泵的出水管连通至第二水箱;接水机构包括抱箍和封板,抱箍安装在落水管的底口,封板与抱箍铰接,封板上设置有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第二水箱设置在屋面楼板之上,既能避免第二水箱占用小区空间影响小区美观,也能使得第二水箱内的存水具有较大的势能,当用户在楼下使用第二水箱内的存水时无需额外对第二水箱内的存水加压。存水时无需额外对第二水箱内的存水加压。存水时无需额外对第二水箱内的存水加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各类建筑中都设计有适应当下环境的排水系统以便将雨水及时排出;由于正常降落的雨水一般包含大量空气中的灰尘以及环境中的一些树叶花瓣等杂物,直接收集起来的雨水很难供城市居民使用,所以现有技术的城市住宅类建筑中多数没有配置雨水收集和再利用装置,仅有少量的小区配置一些水箱将落水管中的雨水引流并储存,然后在天气晴朗之时将水箱内的存水用于绿化浇灌,但是这种做法会导致水箱占用小区内的空间,挤压小区业主的活动场地并且也影响小区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使用普通的水箱收集雨水容易导致小区内的活动场地被占用且影响小区美观。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包括水泵、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一排水管、落水管和接水机构;
[0005]第一水箱安装在屋面楼板之下,第一排水管贯穿屋面楼板,第一排水管与第一水箱连通,第一水箱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排水口,第一排水口与落水管连通;
[0006]第二水箱位于屋面楼板之上,第二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口,第二排水口与落水管连通,第二排水口处设置有阀门;
[0007]水泵的抽水管连通至第一水箱,水泵的出水管连通至第二水箱;
[0008]接水机构包括抱箍和封板,抱箍安装在落水管的底口,封板与抱箍铰接,封板上设置有接口;
[0009]本技术中的水泵在下雨天气启动,落在屋顶的雨水首先汇集至第一排水管,经第一排水管进入第一水箱,第一水箱内暂存的雨水被水泵抽至第二水箱内存储,在此过程中,如果雨水流量超过水泵的抽水流量,则多余的雨水经过第一水箱侧面的第一排水口进入落水管;当天气晴朗之时,小区物业可以使用第二水箱内的存水进行绿化浇灌,具体做法是:利用封板封闭落水管的底口,将封板上的接口与浇水管连接,然后打开第二水箱的阀门,第二水箱内的水经过落水管进入浇水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水箱内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由下至上的钢丝网层、过滤棉层和细沙层;这种三层式的过滤结构能够粗略过滤雨水中的大颗粒杂质,使得雨水更加清澈,避免绿化浇灌之后在绿叶或者瓷砖上留下污渍。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接水机构还包括锁扣,所述锁扣与抱箍铰接,锁扣用于在封板封闭落水管底口后锁紧封板。
[0012]进一步的,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还包括第二排水管,所述第
二排水管贯穿屋面楼板,第二排水管的底口与落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上口设置有塞头;第二排水管用作备用排水管,正常情况下第二排水管使用塞头堵塞,第二排水管在第一排水管或者第一水箱堵塞的情况下启用,保障建筑的正常排水。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上口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用于避免落叶落花等杂物进入第一水箱。
[0014]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将第二水箱设置在屋面楼板之上,既能避免第二水箱占用小区空间影响小区美观,也能使得第二水箱内的存水具有较大的势能,当用户在楼下使用第二水箱内的存水时无需额外对第二水箱内的存水加压。(2)本技术的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使用第一水箱暂存雨水,既能方便水泵抽水也不影响多余的雨水正常经过落水管排出,保障了建筑的正常排水。(3) 本技术的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在第二水箱内设置过滤结构对雨水进行粗略的过滤,滤除雨水中的部分大颗粒杂质,使得用于绿化浇灌的雨水更加清澈,避免在小区内留下污渍。(4)本技术的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配置有备用的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可以在第一排水管或者第一水箱堵塞的情况下启用,保障建筑的正常排水。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1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结构图。
[0016]图2是图1的A放大图。
[0017]图3是图2的B放大图。
[0018]图4是实施例1中接水机构在绿化浇灌时的状态图。
[0019]其中:100、水泵;110、抽水管;120、出水管;200、第一水箱;210、第一排水口;300、第二水箱;310、第二排水口;320、阀门;330、钢丝网层;340、过滤棉层;350、细沙层;400、第一排水管;410、过滤网;500、第二排水管;510、塞头;600、落水管;700、接水机构;710、抱箍;720、封板;721、接口;730、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包括水泵100、第一水箱200、第二水箱300、第一排水管400、第二排水管500、落水管600、接水机构700;
[0023]第一水箱200安装在屋面楼板之下,第一排水管400贯穿屋面楼板,第一排水管400与第一水箱200连通,第一排水管400的上口设置有过滤网410,第一水箱200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排水口210,第一排水口210与落水管600连通;
[0024]第二水箱300位于屋面楼板之上,第二水箱30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口310,第二排水口310与落水管600连通,第二排水口310处设置有阀门 320;第二水箱300内设置有过滤结构,如图2所示,过滤结构包括由下至上的钢丝网层330、过滤棉层340和细沙层350;
[0025]水泵100的抽水管110连通至第一水箱200,水泵100的出水管120连通至第二水箱
300;
[0026]第二排水管500贯穿屋面楼板,第二排水管500的底口与落水管600连通,第二排水管500的上口设置有塞头510;
[0027]接水机构700包括抱箍710、封板720和锁扣730,抱箍710安装在落水管600的底口,封板720与抱箍710铰接,封板720上设置有接口721,锁扣 730与抱箍710铰接。
[0028]在下雨时,本实施例的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中的接水机构700保持如图3所示的状态,封板720保持竖直,落水管600的底口正常排水;落在屋顶的雨水首先汇集至第一排水管400,经第一排水管400进入第一水箱200,第一水箱200内暂存的雨水被水泵100抽至第二水箱300内存储(水泵100开启的持续时间依据第二水箱300的容量确定),在此过程中,如果雨水流量超过水泵100的抽水流量,则多余的雨水经过第一水箱200 侧面的第一排水口210进入落水管600;
[0029]当天气晴朗之时,小区物业可以使用第二水箱300内的存水进行绿化浇灌,具体做法是:如图4所示,翻转封板720封闭落水管600的底口,利用锁扣730锁紧封板720,将封板720上的接口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一排水管、落水管和接水机构;第一水箱安装在屋面楼板之下,第一排水管贯穿屋面楼板,第一排水管与第一水箱连通,第一水箱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排水口,第一排水口与落水管连通;第二水箱位于屋面楼板之上,第二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口,第二排水口与落水管连通,第二排水口处设置有阀门;水泵的抽水管连通至第一水箱,水泵的出水管连通至第二水箱;接水机构包括抱箍和封板,抱箍安装在落水管的底口,封板与抱箍铰接,封板上设置有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内设置有过滤结构。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梅
申请(专利权)人:张传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