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塔裙强通风收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610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却降温通风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冷却塔塔裙强通风收水装置,其包括冷却塔,在冷却塔的塔裙处沿圆周固定安装有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包括板体,在板体上间隔分布有围绕冷却塔的至少一个小通风孔组和至少一个大通风孔组,每个小通风孔组包括至少两圈小通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相比于现有公知的冷却塔,改进之处在于塔裙处的通风设计由现有的百叶窗或挡板改为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即通过分布不同孔径的通风孔,形成一张多孔异径强通风板,在启动冷却塔的风机时,由于大、小通风孔的通风量不一致,径向对应的通风孔形成对流现象,从而增大通风压力,达到提高通风量的效果。达到提高通风量的效果。达到提高通风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塔塔裙强通风收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降温通风装置
,是一种冷却塔塔裙强通风收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冷却塔运行中,其塔裙采用百叶窗或挡板形式的通风设计,就通风量而言效果不是最佳,并且由于百叶窗、挡板易附着结晶盐的特点,造成通风效果下降,长期附着结晶盐会导致百叶窗、挡板变形或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塔塔裙强通风收水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冷却塔塔裙采用百叶窗或挡板形式的通风设计时,存在通风效果不佳、百叶窗或挡板易变形或损坏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冷却塔塔裙强通风收水装置,包括冷却塔,在冷却塔的塔裙处沿圆周固定安装有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包括板体,在板体上间隔分布有围绕冷却塔的至少一个小通风孔组和至少一个大通风孔组,每个小通风孔组包括至少两圈小通风孔,每个大通风孔组包括至少两圈大通风孔。
[0005]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小通风孔组至少有两组,大通风孔组至少有两组,小通风孔组和大通风孔组上下交替排列。
[0007]上述板体的下边沿呈外上内下的倾斜状。
[0008]上述分布有小通风孔的板体与冷却塔塔体的夹角为45度。
[0009]上述板体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冷却塔塔裙处。
[0010]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相比于现有公知的冷却塔,改进之处在于塔裙处的通风设计由现有的百叶窗或挡板改为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即通过分布不同孔径的通风孔,形成一张多孔异径强通风板,在启动冷却塔的风机时,由于大、小通风孔的通风量不一致,径向对应的通风孔形成对流现象,从而增大通风压力,达到提高通风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2为板体的主视局部透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冷却塔,2为板体,3为大通风孔,4为小通风孔,5为收水池,6为下边沿,
ɑ
为分布有小通风孔的板体与冷却塔塔体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5]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7]如附图1、2所示,该冷却塔塔裙强通风收水装置包括冷却塔1,在冷却塔1的塔裙处沿圆周固定安装有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包括板体2,在板体2上间隔分布有围绕冷却塔1的至少一个小通风孔组和至少一个大通风孔组,每个小通风孔组包括至少两圈小通风孔4,每个大通风孔组包括至少两圈大通风孔3。
[0018]本技术工作时,冷却塔1热媒上塔喷出,热媒喷出后成为小水滴,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的通风孔设计,增加了气液接触面积,水滴在坠落过程中,与通过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上升的气体接触,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同时减少热媒的飘零量,达到经济环保高效的冷却降温效果。
[0019]本技术相比于现有公知的冷却塔1,改进之处在于塔裙处的通风设计由现有的百叶窗或挡板改为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即通过分布不同孔径的通风孔,形成一张多孔异径强通风板,在启动冷却塔1的风机时,由于大、小通风孔4的通风量不一致,径向对应的通风孔形成对流现象,从而增大通风压力,达到提高通风量的效果。
[0020]由上可知,通过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上分布不同孔径的通风孔,利用其异径通风量差,增大通风压力,冷却塔1直筒造型的塔体相当于产生烟囱效应,实现强通风,收水效果在于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正常运行时形成烟囱效应,可将沿着冷却塔1塔壁溢流的热媒向内吹,有效减少或避免沿着冷却塔1塔壁溢流的热媒出现飘零、外溅,减少了热媒损失量,达到收水效果,同时减少了部分热媒出现结晶盐造成通风孔堵塞,缩减冷却塔1处理能力等情况。
[0021]根据冷却塔1的通风量确定小通风孔4和大通风孔3的孔径,比如对于冷却塔1的通风量为1000立方米时,小通风孔4的孔径可为15毫米,大通风孔3的孔径可为30毫米。
[0022]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冷却塔塔裙强通风收水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3]如附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通风量,小通风孔组至少有两组,大通风孔组至少有两组,小通风孔组和大通风孔组上下交替排列。
[0024]如附图2所示,板体2的下边沿6呈外上内下的倾斜状时,板体2的下边沿6可作为导流板,将落在板体2上的水滴导流至冷却塔1的收水池5中。
[0025]如附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大通风压力,分布有小通风孔4的板体2与冷却塔1塔体的夹角
ɑ
为45度。
[0026]根据需要,板体2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冷却塔1塔裙处。
[0027]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塔裙强通风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在冷却塔的塔裙处沿圆周固定安装有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多孔异径强通风环板包括板体,在板体上间隔分布有围绕冷却塔的至少一个小通风孔组和至少一个大通风孔组,每个小通风孔组包括至少两圈小通风孔,每个大通风孔组包括至少两圈大通风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塔裙强通风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小通风孔组至少有两组,大通风孔组至少有两组,小通风孔组和大通风孔组上下交替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塔塔裙强通风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板体的下边沿呈外上内下的倾斜状。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仁王磊黄勇张军胜李发润张峰王林何赟彪马东怀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