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583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气弹簧,包括缸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缸体外部设有接管,所述接管连接所述缸体内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接管中间连接有软管。通过接管连接有杆腔与无杆腔,实现有杆腔与无杆腔连通,活塞运动时,便于填充物在有杆腔与无杆腔之间流动;在填充物压力的作用下,软管处于鼓起状态,当气弹簧发生泄漏时,缸体内的压力变小,软管的鼓起幅度也变小,从而便于人眼察觉,并进行更换或维修,避免事故发生。发生。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气弹簧


[0001]本技术涉及气弹簧
,具体是一种新型气弹簧。

技术介绍

[0002]气弹簧是一种可以起支撑、缓冲、制动、高度调节及角度调节等功能的工业配件。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压力缸、活塞杆、活塞、密封导向套、填充物(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缸内控制元件与缸外控制元件(指可控气弹簧)和接头等。原理是在密闭的压力缸内充入惰性气体或者油气混合物,使腔体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的几倍或者几十倍,利用活塞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活塞的横截面积从而产生的压力差来实现活塞杆的运动。活塞杆运动时,填充物一般通过活塞上的阻尼孔实现有杆腔和无杆腔之间流动,如果气弹簧发生泄漏,人眼无法察觉,会产生安全隐患,导致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的气弹簧发生泄漏难以察觉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气弹簧,包括缸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缸体外部设有接管,所述接管连接所述缸体内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接管中间连接有软管。
[0005]通过接管连接有杆腔与无杆腔,实现有杆腔与无杆腔连通,活塞运动时,便于填充物在有杆腔与无杆腔之间流动;在填充物压力的作用下,软管处于鼓起状态,当气弹簧发生泄漏时,缸体内的压力变小,软管的鼓起幅度也变小,从而便于人眼察觉,并进行更换或维修,避免事故发生。
[0006]进一步的,有杆腔与无杆腔相背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所述接管的L形连接孔。如此设置,避免活塞弧形外壁堵塞连接孔,造成气弹簧功能丧失。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技术剖视图;
[0010]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1]图中:1、缸体;2、活塞;3、活塞杆;4、接管;5、软管;1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新型气弹簧,包括缸体1、活塞2和活塞杆3,活
塞2与缸体1内壁滑动连接,缸体1外部设有接管4,接管4连接缸体1内的有杆腔和无杆腔;有杆腔与无杆腔相背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接管4的L形连接孔11,如此设置,避免活塞2弧形外壁堵塞连接孔11,造成气弹簧功能丧失;如图3所示,接管4中间连接有软管5。
[0014]通过接管4连接有杆腔与无杆腔,实现有杆腔与无杆腔连通,活塞2运动时,便于填充物在有杆腔与无杆腔之间流动;在填充物压力的作用下,软管5处于鼓起状态,当气弹簧发生泄漏时,缸体1内的压力变小,软管5的鼓起幅度也变小,从而便于人眼察觉,并进行更换或维修,避免事故发生。
[0015]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弹簧,包括缸体(1)、活塞(2)和活塞杆(3),所述活塞(2)与所述缸体(1)内壁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外部设有接管(4),所述接管(4)连接所述缸体(1)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袁思聪
申请(专利权)人:熙成精密机械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