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小型侧出风机组结构,涉及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呈中空结构的机壳,机壳内部形成有空腔;机壳上开设有分别与空腔连通的进风口以及两个排风口;风机,风机置于空腔以将空腔分隔成进风腔以及排风腔,进风口与排风口分别对应连通于进风腔与排风腔;风机相对的两端分别形成朝向进风腔的进风侧以及朝向排风腔的排风侧,进风侧与进风口相对设置,两排风口分置于排风腔的相对两侧,以使两排风口分别与排风侧相错设置。通过设置双风腔结构并对不同的风腔内布局作出相应的优化调整,使机壳体积得以减小,同时将排风口设置在排风腔的两侧,降低风机直吹排风口所造成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提高用户体验。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侧出风机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小型侧出风机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风扇,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电风扇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扇子通电后来进行转动,转化成自然风来达到乘凉的效果。
[0003]随着科技的发展,家用冷风机逐步取代传统的电风扇,家用冷风机一般具有一定的制冷效果,其通过内置冰块或制冷机组与换热器配合,与温度较高的空气进行换热,并将换热后的冷空气通过风机将从机组中吹出,让吹出的气流温度较室温低,达到给吹风的人或物以及空间降温的效果。
[0004]冷风机一般包括外部的机壳,在机壳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抽入空气的进风口以及排出空气的排风口,在机壳内部设置有风机以及制冷组件,进风口与排风口分置在风机的相对两端,并在进风口和排风口处设置相应的格栅、滤网、防护网等组件。由于排风口与风机相对设置,导致在冷风机工作过程中,排风口上的风量集中排出,从风机吹出的气流会在通过排风口上的间隙时,与排风口上的部件(护网、格栅等)产生摩擦,产生噪音,排风口上的部件产生的噪音也相对集中,让冷风机整体噪声较大,影响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侧出风机组结构,将排风口设置在排风腔的相对两侧,避免风机的出风方向与排风口相对设置,降低了气流直吹排风口所产生的噪音,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小型侧出风机组结构,包括呈中空结构的机壳,所述机壳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机壳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风口以及两个排风口;风机,所述风机置于所述空腔以将所述空腔分隔成进风腔以及排风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排风口分别对应连通于所述进风腔与所述排风腔;所述风机相对的两端分别形成朝向所述进风腔的进风侧以及朝向排风腔的排风侧,所述进风侧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两所述排风口分置于所述排风腔的相对两侧,以使两所述排风口分别与所述排风侧相错设置。
[0008]进一步地,两所述排风口之间所形成的连线与所述风机的轴线相交呈90
°
。
[0009]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包括挡风板、两侧板、盖板以及底板;所述挡风板置于在所述排风腔一侧并与所述排风侧相对设置;两所述侧板相对设置在所述挡风板的两侧,一端与所述挡风板的侧沿连接,另一端朝所述进风腔方向延伸;所述风机横置于两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分别覆盖在所述挡风板和两所述侧板的顶部以及底部;两所述排风口分别开设在两所述侧板位于所述排风腔的一端;两所述侧板、所述盖板以及所述底板分别远离所述挡风板的一端共同形成所述进风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挡风板、所述侧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
封海绵。
[0011]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外延形成有用于遮蔽所述挡风板及侧板的拐角部,所述拐角部的内侧设置有倾斜设置的插板,在所述挡风板和/或侧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板对应的插孔;所述插板可通过插扣的方式与所述插孔连接,以使盖板盖设于所述挡风板及所述侧板的上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小型侧出风机组结构还包括相连的压缩机以及翅片式换热器;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排风腔,所述翅片式换热器覆盖于所述进风口。
[0013]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进风腔和所述排风腔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风机的支架,所述隔板中部开设有连通所述进风腔和所述排风腔的导风孔,所述风机置于所述导风孔之中。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孔上配置有朝所述进风腔方向延展的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套设于所述风机的周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小型侧出风机组结构还包括电器盒,所述电器盒设置在所述排风腔的顶部。
[0016]进一步地,所述电器盒包括第一盒体以及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与所述第二盒体并排设置于所述排风腔顶部的两侧。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小型侧出风机组结构的机壳上开设有分别与空腔连通的进风口以及两个排风口,进风口与排风口分别对应连通于进风腔与排风腔,风机的进风侧与进风口相对设置,两排风口分置于排风腔的相对两侧,以使两排风口分别与排风侧相错设置,即,出风机组的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不同,从风机排风侧排出的气流不会直接从排风口吹出机壳,气流从进风侧抽入并从排风侧排到排风腔后,气流会在排风腔内形成风压,气流需经过排风腔的内壁反弹后方可从排风腔两侧的排风口吹出机壳。
[0018]让两侧的排风口风速更为均匀,大大降低了气流直吹位于排风口上的部件所产生的噪音,且气流不会直吹用户,在空间内形成环绕的风路,加快风量循环,从而加强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9]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所述小型侧出风机组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所述小型侧出风机组爆炸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所述小型侧出风机组俯视图之一(去除盖板、内部部件);
[0023]图4为本技术所述小型侧出风机组俯视图之二(去除盖板、保留内部部件);
[0024]图5为本技术所述小型侧出风机组侧视剖面视图;
[0025]图6为图5的A部放大视图。
[0026]图中:10、机壳;11、进风口;12、排风口;13、进风腔;14、排风腔;121、出风格栅;20、风机;21、进风侧;22、排风侧;30、挡风板;31、插孔;40、侧板;41、第一部分;42、第二部分;50、盖板;51、插板;60、底板;70、压缩机;80、翅片式换热器;90、隔板;91、支架;92、导风圈;100、电器盒;101、第一盒体;102、第二盒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侧出风机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结构的机壳(10),所述机壳(10)内形成有空腔并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空腔的进风口(11)以及两个排风口(12);风机(20),所述风机(20)置于所述空腔并将所述空腔分隔成进风腔(13)以及排风腔(14),所述进风口(11)与所述排风口(12)分别对应连通于所述进风腔(13)与所述排风腔(14);所述风机(20)相对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进风腔(13)的进风侧(21)以及排风腔(14)的排风侧(22),所述进风侧(21)与所述进风口(11)相对设置,两所述排风口(12)相对设置在所述排风腔(14)的两侧,以使两所述排风口(12)分别相错于所述排风侧(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侧出风机组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排风口(12)之间所形成的连线与所述风机(20)的轴线相交呈9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侧出风机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0)包括挡风板(30)、两侧板(40)、盖板(50)以及底板(60);所述挡风板(30)置于在所述排风腔(14)一侧并与所述排风侧(22)相对设置;两所述侧板(40)相对设置在所述挡风板(30)的两侧,一端与所述挡风板(30)的侧沿连接,另一端朝所述进风腔(13)方向延伸;所述风机(20)横置于两所述侧板(40)之间;所述盖板(50)与所述底板(60)分别覆盖在所述挡风板(30)和两所述侧板(40)的顶部以及底部;两所述排风口(12)分别开设在两所述侧板(40)位于所述排风腔(14)的一端;两所述侧板(40)、所述盖板(50)以及所述底板(60)分别远离所述挡风板(30)的一端共同形成所述进风口(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侧出风机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30)、所述侧板(40)、所述盖板(50)与所述底板(60)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海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焕流,张利,雷朋飞,邸晓龙,梁翩,李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