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579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纽扣电池,包括硬质壳体、软质壳体和极芯,硬质壳体和软质壳体绝缘密封连接,以在两者的内侧形成密封腔;极芯引出极性不同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极芯、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容纳在密封腔内;软质壳体是铝塑复合膜结构,铝塑复合膜结构包括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及夹在两者之间的铝箔层,软质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区,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的外侧表面覆盖有第一电极端子,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的内侧表面覆盖有第一内连片,第一极耳与第一内连片电连接;硬质壳体上设有第二导电区,第二导电区与第二极耳电连接。与现有极耳外置的纽扣电池相比,避免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外置,防止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受力外力作用产生变形、甚至断裂。甚至断裂。甚至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纽扣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纽扣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纽扣电池也称扣式电池,是指外形尺寸像一颗小纽扣的电池,一般来说直径较大,厚度较薄。特别是软包纽扣电池,其具有安全性能好(不像硬壳纽扣电池那样会发生爆炸)、重量轻等优点,故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现有的纽扣电池,包括壳体、极芯、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极芯封装在壳体内,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从极芯引出并穿出壳体外。在纽扣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外置后,周转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碰撞到其他纽扣电池,剐蹭纽扣电池表面;2)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受到外力作用容易产生变形、甚至断裂;3)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接触,导致纽扣电池内部短路,使电性能受损;4)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引出位置存在偏差,影响纽扣电池的封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纽扣电池,外置的极耳受到外力作用容易产生变形、甚至断裂的问题,提供一种纽扣电池。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纽扣电池,包括硬质壳体、软质壳体和极芯,所述硬质壳体和所述软质壳体绝缘密封连接,以在两者的内侧形成密封腔;
[0006]所述极芯引出极性不同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极芯、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容纳在所述密封腔内;
[0007]所述软质壳体是铝塑复合膜结构,所述铝塑复合膜结构包括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及夹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的铝箔层,所述软质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区,所述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均裸露,所述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的外侧表面覆盖有第一电极端子,所述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的内侧表面覆盖有第一内连片,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内连片电连接;
[0008]所述硬质壳体上设有第二导电区,所述第二导电区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全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的外侧表面。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内连片全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的内侧表面。
[0011]可选地,所述硬质壳体包括金属壳体和设置在所述金属壳体上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与所述第一保护层绝缘密封连接;
[0012]所述第二导电区的金属壳体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均裸露,所述第二导电区的金属壳体的内侧表面为第二内连片,所述第二内连片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区的金属壳体的外侧表面为第二电极端子。
[0013]可选地,所述软质壳体为开口向下的第一筒状结构,所述软质壳体包括沿所述极芯的轴向延伸的第一环状部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环状部上方的第一圆形底部;所述硬质壳体
为开口向上的第二筒状结构,所述硬质壳体包括沿所述极芯的轴向延伸的第二环状部及连接在所述第二环状部下方的第二圆形底部;所述极芯在轴向上位于在所述第一圆形底部与第二圆形底部之间。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区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形底部上。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内连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形底部上。
[0016]可选地,所述极芯由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卷绕成型,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上引出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片上引出所述第二极耳。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胶。
[00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纽扣电池,将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封装在密封腔内,第一极耳与软质壳体的第一内连片电连接,第二极耳与硬质壳体的第二导电区电连接,与现有的极耳外置的纽扣电池相比,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无需引出壳体外,直接通过硬质壳体和软质壳体实现与电子元件的电连接,不会影响硬质壳体与软质壳体之间的封装,便于纽扣电池的组装;硬质壳体和软质壳体能够保护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避免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受力外力作用产生变形、甚至断裂;在纽扣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避免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外置,以防止剐蹭其他纽扣电池的表面或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接触造成短路,保证纽扣电池的良品率,提高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纽扣电池的剖视图;
[0021]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
[0022]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3]1、硬质壳体;11、第二环状部;12、第二圆形底部;
[0024]2、软质壳体;21、第一保护层;22、铝箔层;23、第二保护层;24、第一电极端子;25、第一内连片;26、第一环状部;27、第一圆形底部;
[0025]3、极芯;4、第一极耳;5、第二极耳;6、第一密封胶;7、第二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纽扣电池,包括硬质壳体1、软质壳体2和极芯3,硬质壳体1和软质壳体2绝缘密封连接,以在两者的内侧形成密封腔。
[0029]极芯3引出极性不同第一极耳4和第二极耳5,极芯3、第一极耳4和第二极耳5容纳在密封腔内。
[0030]软质壳体2是铝塑复合膜结构,铝塑复合膜结构包括第一保护层21、第二保护层23及夹在第一保护层21与第二保护层23之间的铝箔层22,软质壳体2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区,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22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均裸露,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的外侧表面覆盖有第一电极端子24,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的内侧表面覆盖有第一内连片25,第一极耳4与第一内连片25电连接。
[0031]硬质壳体1上设有第二导电区(未在图中示出),第二导电区与第二极耳5电连接。
[0032]密封腔内灌满电解液使极芯3完全浸在电解液中。
[00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纽扣电池,将第一极耳4和第二极耳5封装在密封腔内,第一极耳4与软质壳体2的第一内连片电连接,第二极耳5与硬质壳体1的第二导电区电连接,与现有的极耳外置的纽扣电池相比,第一极耳4和第二极耳5无需引出壳体外,直接通过硬质壳体1和软质壳体2实现与电子元件的电连接,不会影响硬质壳体1与软质壳体2之间的封装,便于纽扣电池的组装;且硬质壳体1和软质壳体2能够保护第一极耳4和第二极耳5,避免第一极耳4和第二极耳5受力外力作用产生变形、甚至断裂;在纽扣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避免第一极耳4和第二极耳5外置,以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壳体、软质壳体和极芯,所述硬质壳体和所述软质壳体绝缘密封连接,以在两者的内侧形成密封腔;所述极芯引出极性不同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极芯、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容纳在所述密封腔内;所述软质壳体是铝塑复合膜结构,所述铝塑复合膜结构包括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及夹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的铝箔层,所述软质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区,所述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均裸露,所述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的外侧表面覆盖有第一电极端子,所述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的内侧表面覆盖有第一内连片,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内连片电连接;所述硬质壳体上设有第二导电区,所述第二导电区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全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的外侧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连片全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区的铝箔层的内侧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壳体包括金属壳体和设置在所述金属壳体上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与所述第一保护层绝缘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区的金属壳体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均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振东张淼孙赵勇李升高韩子勤周燕
申请(专利权)人:曙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