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线管过桥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557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穿线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穿线管过桥弯,包括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所述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插口,所述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另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承口,所述上半管体上的插口和承口与下半管体上的插口和承口卡接,所述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的中部的两端设有定位块和定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设计成相同的结构形状,二者一边为承口,一边为插口,从而达到结构方便制作,且通用性强,不需要用特定的两块管体进行组装,且将承口和插口设计在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的外壁,从而使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的内径一致,保持内部圆滑的弧形,不影响穿线管的穿线量。不影响穿线管的穿线量。不影响穿线管的穿线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线管过桥弯


[0001]本技术涉及穿线管
,具体为一种穿线管过桥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普遍存在两种过桥弯管件,一种是一次注塑成型的过桥弯管件,另一种是在加热的情况下直接弯曲管材,形成的过桥弯管件,市场上大多的穿线管弯头都是电工师傅手工弯曲成型,其步骤是:先测量尺寸,然后切管下料,结合弯管器开始弯曲,弯曲后尺寸不对,继续调整;由于管子材料韧性差,在弯曲的过程中管子有可能被拉裂或折断,导致弯管失败。这种操作方式即费力气又浪费时间,而且手工制作出来的弯头尺寸千变万化,弯曲部位有拉伸的痕迹,影响整体布局的美观。
[0003]目前专门的一次成型的穿线管过桥弯,在具体操作时会出现穿线位置及操作不便的问题。也有一种过桥弯,采用左右半个的结构,在其中一个端口设有承口,另外一个端口采用插口,左右部分通过承口和插口连接,该技术方案比现有结构在操作上提高了灵活度,但在实际使用中,同样存在位置定位难,尤其在位置处于角落或连接不方便的场合,其操作还是非常不方便,给施工中穿线带来困难,另外,由于其承口和插口的结构连接,也减少了穿线管的内径,横截面的内径尺寸都不相同。同时由于其一体化结构,由于工艺问题,通常会出现端口位置的内径大,中部内径小的问题,使得经本过桥弯管件,内径缩小而导致穿线阻力增加,造成穿线管的穿线量减少。
[0004]所以需要一种结构简单、穿线方便、灵活、效率高的穿线管过桥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穿线管过桥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线管过桥弯,包括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所述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插口,所述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另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承口,所述上半管体上的插口和承口与下半管体上的插口和承口卡接,所述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的中部的两端设有定位块和定位槽。
[0009]优选的,所述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的结构完全相同。
[0010]优选的,所述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的形状为圆滑的半圆形,所述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组装成圆滑的弧形管状。
[0011]优选的,所述上半管体上的定位块和定位槽与下半管体上的定位块和定位槽插接。
[0012]优选的,所述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且横向加强筋界面的形状为半圆形。
[0013]优选的,所述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纵向加强筋。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穿线管过桥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将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设计成相同的结构形状,二者一边为承口,一边为插口,从而达到结构方便制作,且通用性强,不需要用特定的两块管体进行组装,且将承口和插口设计在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的外壁,从而使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的内径一致,保持内部圆滑的弧形,不影响穿线管的穿线量。
[0016]2、本技术通过在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的内壁和外壁分别设置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使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的强度提高,且在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的中部设置定位块和定位槽,从而方便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进行组装。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爆炸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组装后立体结构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的正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上半管体和下半管体底部视图。
[0021]图中:1上半管体、2下半管体、3插口、4承口、5定位块、6定位槽、7横向加强筋、8纵向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穿线管过桥弯,包括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的结构完全相同,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插口3,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另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承口4,上半管体1上的
插口3和承口4与下半管体2上的插口3和承口4卡接,通过将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设计成相同的结构形状,二者一边为承口4,一边为插口3,从而达到结构方便制作,且通用性强,不需要用特定的两块管体进行组装,且将承口4和插口3设计在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的外壁,从而使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的内径一致,保持内部圆滑的弧形,不影响穿线管的穿线量,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的中部的两端设有定位块5和定位槽6,上半管体1上的定位块5和定位槽6与下半管体2上的定位块5和定位槽6插接,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的形状为圆滑的半圆形,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组装成圆滑的弧形管状,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横向加强筋7,且横向加强筋7界面的形状为半圆形,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纵向加强筋8,通过在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的内壁和外壁分别设置纵向加强筋8和横向加强筋7,使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的强度提高,且在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的中部设置定位块5和定位槽6,从而方便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进行组装。
[0027]在使用时,将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上的承口4、插口3、定位块5和定位槽6一一对应,然后相互挤压,将二者进行卡接,即可完成组装,并且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的形状完全相同,不需要选择特定的管体。
[0028]综上可得,通过将上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线管过桥弯,包括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插口(3),所述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另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承口(4),所述上半管体(1)上的插口(3)和承口(4)与下半管体(2)上的插口(3)和承口(4)卡接,所述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的中部的两端设有定位块(5)和定位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线管过桥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管体(1)和下半管体(2)的结构完全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线管过桥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管体(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雄富
申请(专利权)人:江山市雄富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