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振型发光模块包含驱动单元及发光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谐振舱,所述第一谐振舱具有彼此电连接的第一电容器及第一电感器。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电连接,并包括发光元件组,所述发光元件组具有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且每一发光二极管为mini LED或micro LED。当所述驱动单元接收由电源所提供的电能时,所述第一谐振舱根据所述电源所提供的电能产生谐振,所述驱动单元并通过所述第一谐振舱输出交流输出电压以驱动所述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发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振型发光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涉及LC谐振的共振型发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在环保议题备受关注的现代社会中,「节能」已成为许多电子产品在设计时的重要指标,并且,考量到发光元件广泛的需求及应用,如何进一步减少发光元件发光时的电能损耗,便成为本案所欲探讨的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效率的共振型发光模块。
[0004]本专利技术的共振型发光模块包含驱动单元及发光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谐振舱,所述第一谐振舱具有彼此电连接的第一电容器及第一电感器;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电连接,并包括发光元件组,所述发光元件组具有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且每一发光二极管为mini LED或micro LED。其中,当所述驱动单元接收由电源所提供的电能时,所述第一谐振舱根据所述电源所提供的电能产生谐振,所述驱动单元并通过所述第一谐振舱输出交流输出电压以驱动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0005]在本专利技术共振型发光模块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电容器及所述第一电感器彼此串联,且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谐振舱,所述第二谐振舱具有彼此并联电连接的第二电容器及第二电感器,当所述驱动单元接收所述电源所提供的电能时,所述第一谐振舱还将所述电源所提供的电能以电感耦合的方式传递至所述第二谐振舱,而使得所述第二谐振舱亦根据所述电源所提供的电能产生谐振,并且,所述驱动单元是通过所述第一谐振舱及所述第二谐振舱输出所述交流输出电压以驱动所述发光单元发光。
[0006]在本专利技术共振型发光模块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具有铁芯、绕设于所述铁芯而形成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第一线圈,以及绕设于所述铁芯而形成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线圈。
[0007]在本专利技术共振型发光模块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铁芯的材质为铁氧体且包含锰锌及镍锌。
[0008]在本专利技术共振型发光模块的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电源所提供的电能为直流电能,且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电连接所述第一谐振舱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所述直流/交流转换电路适用于电连接所述电源并从所述电源接收所述直流电能,并将所述直流电能转换为一交流电能后输出至所述第一谐振舱,以使所述第一谐振舱根据所述交流电能产生谐振。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共振型发光模块能借由该第一谐振舱而将该电源所提供的电能转换为该交流输出电压,从而以交流驱动的方式驱动该发光单元发光,并且,借由将所述发光二极管实施为micro LED或mini LED,该共振型发光模块能减少发光造成的电能损耗而具有更佳的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0010]本专利技术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共振型发光模块之一实施例的一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述的「电连接」是泛指多个电子设备/装置/元件之间通过导电材料相连接而达成的有线电连接,以及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无线信号传输的无线电连接。并且,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述的「电连接」亦泛指两个电子设备/装置/元件之间直接相连而形成的「直接电连接」,以及两个电子设备/装置/元件之间还通过其他电子设备/装置/元件相连而形成的「间接电连接」。
[0013]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共振型发光模块1之一实施例适用于与一电源2电连接,并根据该电源2所提供的电能发光。具体来说,该电源2例如为一能提供一直流电能的直流电压源,并且,该共振型发光模块1包含一驱动单元11,以及一电连接该驱动单元11的发光单元12。
[0014]该驱动单元11包括一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一第一电容器C1、一第二电容器C2,以及一电连接该第一电容器C1及该第二电容器C2的变压器T1。
[0015]在本实施例中,该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适用于电连接该电源2并从该电源2接收该直流电能。具体来说,该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0在本实施例中如被实施为一全桥(Full-bridge)切换电路,并且具有如图1所示出的一第一开关SW1、一第二开关SW2、一第三开关SW3及一第四开关SW4。其中,该第一至第四开关SW1~SW4的每一者为一主动开关,且可例如被实施为一金氧半场效三极管(英文缩写为MOSFET)、一绝缘栅双极三极管(英文缩写为IGBT)或者是一双极性三极管(英文缩写为BJT),但并不以此为限。
[0016]更详细地说,该第一开关SW1、该第二开关SW2、该第三开关SW3及该第四开关SW4适用于分别接收来自于一控制电路(图未示出)的一第一控制信号S1、一第二控制信号S2、一第三控制信号S3及一第四控制信号S4,并且分别根据该第一至第四控制信号S1~S4在一导通状态及一开路状态之间切换。以该第一开关SW1为例,该第一开关SW1具有一用于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S1的控制端100、一第一端101及一第二端102,并且,当该第一开关SW1处于该导通状态时,该第一端101及该第二端102彼此导通而允许电流通过,另一方面,当该第一开关SW1处于该开路状态时,该第一端101及该第二端102彼此开路而不允许电流通过。该第二至第四开关SW2~SW4的运作方式与该第一开关SW1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0017]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至第四控制信号S1~S4分别为四个脉波,且该四个脉波的工作周期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为17%,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至第四控制信号S1~S4的工作周期可根据不同的功率需求而自由调整,且只要小于50%即可实施,而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另外,该第一控制信号S1与该第四控制信号S4彼此同相(也就是相位差为零),该第二控制信号S2与该第三控制信号S3彼此同相,而该第一控制信号S1与该第二控制信号S2及该第三控制信号S3彼此反相(也就是具有180度的相位差)。也就是说,借由该第一至第四控制信号S1~S4,该第一开关SW1是与该第四开关SW4彼此同步地在该导通状态及该开路状态之间切换,而该第二开关SW2则是与该第三开关SW3彼此同步地在该导通状态及该开路状态之间切换,并且,由于该第一至第四控制信号S1~S4的工作周期皆小于50%,所以该第一及第四开关SW1、SW4皆不会与该第二及第三开关SW2、SW3同时处于该导通状态。
[0018]该变压器T1具有一铁芯110、一绕设于该铁芯110而形成一第一电感器L1的第一线圈W1,以及一绕设于该铁芯110而形成一第二电感器L2的第二线圈W2。
[0019]在本实施例中,该铁芯110的材质为铁氧体且例如包含锰锌及镍锌,但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该铁芯110在本实施例中的种类为Ferrite Core,而具有较高的相对导磁率(relative permeability),借此,该铁芯110在高频(例如1~2MHz)操作时能够有较低的涡电流(eddy current)损耗。
[0020]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电容器C1与该第一电感器L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振型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驱动单元,包括第一谐振舱,所述第一谐振舱具有彼此电连接的第一电容器及第一电感器;及发光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电连接,并包括发光元件组,所述发光元件组具有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且每一发光二极管为miniLED或micro LED;其中,当所述驱动单元接收由电源所提供的电能时,所述第一谐振舱根据所述电源所提供的电能产生谐振,所述驱动单元并通过所述第一谐振舱输出交流输出电压以驱动所述发光单元发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振型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器及所述第一电感器彼此串联,且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二谐振舱,所述第二谐振舱具有彼此并联电连接的第二电容器及第二电感器,当所述驱动单元接收所述电源所提供的电能时,所述第一谐振舱还将所述电源所提供的电能以电感耦合的方式传递至所述第二谐振舱,而使得所述第二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夫子,凃傑生,
申请(专利权)人:凃傑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