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氮掺杂炭气凝胶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74677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氮掺杂炭气凝胶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酚类化合物、多胺类化合物和醛在特殊搅拌条件下以及表面活性剂作用下进行乳液聚合得到纳米级凝胶微球,纳米级凝胶微球经过炭化处理,即得具有纳米尺寸、发达孔隙结构以及氮掺杂的炭气凝胶纳米微球,该制备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乳液可重复使用、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低等优点;所得氮掺杂炭气凝胶纳米微球材料用于水体中铅、镉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具有吸附容量高,速率快等特点,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掺杂炭气凝胶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炭气凝胶微球,特别涉及一种氮掺杂炭气凝胶纳米微球,还涉及一种以酚类、多胺类化合物和醛为原料,通过乳相聚合反应合成纳米凝胶微球,再在惰性气体中炭化得到氮掺杂气凝胶纳米微球的方法,以及涉及一种氮掺杂气凝胶纳米微球作为含铅、镉等重金属污染水体吸附材料的应用,属于有环境工程和精细化工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碳材料结构的不同导致其表面性能存在差异,这使得碳材料在材料、能源、化工、电子、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碳具有亲水性差和表面活性低等特点,这使得功能碳材料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近年来对碳材料进行掺杂改性来使其获得独特的优异性能成为了研究热点(Sun T,Wang J,Qiu C,et al.B,N codoped and defect

rich nanocarbon material as a metal

free bifunctional electro

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and evolution reactions[J].Advanced Science,2018,5(7):1

9)。氮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碳的右边相邻位置,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比较容易结合。当氮掺杂进入碳材料里面时,氮可以取代碳材料中的碳原子,氮原子多出的1个核外电子可为sp2杂化的碳骨架中的π电子提供电子(Fan Y,Zhao Z,Quan Z,et al.Nitrogen

doped carbon mi

crofibers with porous textures[J].Carbon,2013,58(3):128

133),这不仅能增强碳的n

型导电性,同时也能通过改善表面结构来增强碳材料的亲水性和表面活性(余正发,王旭珍,刘宁,等.N掺杂多孔碳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3,32(4):824

831.),使这种氮掺杂碳材料具备更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通过氮掺杂来改性碳材料,能大大拓宽其在各应用领域的潜在价值。众所周知,氮掺杂的碳材料表面具有大量的碱性氮基团;且与纯碳材料相比,它还具有不少优势,一是氮原子的掺入改变了碳材料的表面电子性能,增加了碳材料的缺陷位(即催化活性位)点,进而提高了催化活性;二是含氮碳材料表面的碱性基团与活性组分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有利于金属活性组分在碳材料表面的分散,且可起到抑制积碳的形成。
[0003]炭气凝胶微球材料由于其特有的组成与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序的孔径分布及其较高的热力学稳定和化学惰性,在催化、吸附分离和能量储存等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方式一般是首先通过乳液法、喷雾法或球滴法制备有机/水凝胶微球,再通过超临界CO2干燥、冷冻干燥等干燥方式使微球中的溶剂替换为空气,从而得到具有复杂开孔结构的气凝胶微球。虽然炭气凝胶微球工艺发展日益成熟,但是其在技术以及应用方面仍存在很多挑战,如制造成本高,合成周期长等,导致炭气凝胶微球的商业化推广大受限制。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2063387A)公开了一种木质素磺酸盐

酚醛树脂基炭气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木质素磺酸盐、酚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及多胺类化合物溶于水中,得到水相;将水相与非水溶性油相混合,在搅拌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过滤分离,所得固体产物经过水封老化、干燥,得到干凝胶微球;所述干凝胶微球经过炭化处理,洗涤,即得具有宏观粒度小,微观孔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且含有极性
基团和类分子印迹特异结构的木质素磺酸盐

酚醛树脂基炭气凝胶微球。但是该专利技术中得到的微球的平均粒径大于10μm,孔结构以大孔和介孔为主,且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速率较慢,吸附容量低,比较适合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长期改良与修复,但是这种大孔径、大粒径的炭气凝胶微球很难满足重金属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应用要求。目前,还鲜有制备纳米尺寸氮气凝胶微球的相关报道和在重金属污染物处理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炭气凝胶微球材料的合成成本高,效率低,工艺复杂,且难以获得纳米级别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孔结构发达,微孔占比高,比表面积大,且富含有极性基团的纳米尺寸氮掺杂炭气凝胶微球材料,该炭气凝胶微球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快速高效、选择性好,吸附容量大,特别适合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修复。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氮掺杂炭气凝胶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氮掺杂炭气凝胶纳米微球在重金属废水修复方面的应用,该氮掺杂炭气凝胶纳米微球材料可高效、快速、高容量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0007]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氮掺杂炭气凝胶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酚类化合物和多胺类化合物溶于醛水混合溶液中,得到水相;将水相与含表面活性剂的非水溶性油相混合,在由快速至慢速的梯度搅拌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离心分离,所得固体产物经过干燥,得到干凝胶微球;所述干凝胶微球经过炭化处理,即得。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反应原料均可以充分溶解在醛水混合溶液中,通过在充分溶解的条件下发生交联反应,使得胺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醛相互交联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三维网状结构,同时在油水两相中进行悬浮聚合可以使得三维网状结构转化成固体凝胶,经过高温炭化后可以保持交联型的骨架结构,从而获得三维炭气凝胶微球。
[0009]本专利技术采用部分胺类化合物来部分取代酚醛树脂反应体系中的酚类物质,可以将外加氮源掺杂在炭气凝胶微球前驱体空间结构中,通过油水两相的微乳液凝胶反应形成氮掺杂的炭气凝胶微球前驱体,经过固液分离、常温干燥和炭化后即可获得氮掺杂炭气凝胶微球,可以实现对某类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
[0010]本专利技术在聚合反应过程中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并配合使用特殊的搅拌方式,可以获得纳米级别的凝胶微球,在聚合初期,在较低温下,聚合单体聚合形成的预聚体,且在高速强力搅拌机械剪切作用下以及在表面活性剂分散作用下形成纳米级别的微乳液,而在微乳液中发生后期的聚合反应过程在较高温度以及较慢的搅拌速率下进行聚合反应,主要是少量游离单体参与凝胶微球的聚合反应以及凝胶微球内部进一步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有利于形成大量的微孔,因此,最终可以获得纳米级别的固体凝胶微球,经过高温炭化后可以保持纳米粒径,以及内部的交联型的骨架结构,且形成大量的微孔。
[0011]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酚类化合物包括苯酚和/或间苯二酚。这些酚类化合物是常见的酚醛树脂原料。
[0012]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所述胺类化合物包括三聚氰胺、二乙烯三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掺杂炭气凝胶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酚类化合物和多胺类化合物溶于醛水混合溶液中,得到水相;将水相与含表面活性剂的非水溶性油相混合,在由快速至慢速的梯度搅拌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离心分离,所得固体产物经过干燥,得到干凝胶微球;所述干凝胶微球经过炭化处理,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掺杂炭气凝胶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酚类化合物包括苯酚和/或间苯二酚。所述胺类化合物包括三聚氰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六亚甲基四胺中至少一种;所述醛水混合溶液为甲醛和/或糠醛的水溶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氮掺杂炭气凝胶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多胺类化合物的质量为酚类化合物、醛及多胺类化合物总质量的0.5%~20%;酚类化合物与醛的质量比为10:1~1:10;酚类化合物、醛及多胺类化合物的总质量为水相质量的1~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掺杂炭气凝胶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溶性油相为环己烷、石油醚或花生油中至少一种;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浩波李嘉豪周旻冯露曾天宇李诗瑶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